抗蚜威与吡蚜酮组合物及其水分散粒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467 阅读:4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蚜威与吡蚜酮组合物及其水分散粒剂,该组合物以抗蚜威与吡蚜酮为活性成分,其中吡蚜酮与抗蚜威的质量比为3∶1~1∶10。该水分散粒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吡蚜酮5%~50%,抗蚜威5%~60%,分散剂0.5%~30%,润湿剂1%~10%,粘结剂0.1%~8%,稳定剂0.1%~5%,崩解剂1%~15%,渗透剂0%~5%,pH调节剂调节pH值为5~7,填料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上述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后,杀虫效果提高,用药量降低,并可延缓和降低抗药性的发生;同时减少农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使用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特别是应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虫剂的组合及其水分散粒剂。
技术介绍
吡蚜酮化学名称(E) -4,5-2氢-6-甲基-4- (3-吡啶亚基甲基胺)陽l, 2, 4-三嗪-3 (2H)-酮。吡蚜酮是高效低毒杀虫剂,其对环境、人、畜、害虫天 敌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对害虫防治不易产生抗性,其属于友好环境的杀虫 剂,目前国内开发了可湿性粉剂。抗蚜威为高效、中等毒性、低残留的选择性杀蚜剂,在推荐浓度下不伤 害蜜蜂和天敌,对双翅目害虫亦很有效,可用于果树、谷类、浆果类、豆类、 甘蓝、油菜、莴苣、甜菜、马铃薯、花卉及一些观赏植物上,有速效性、持 效期不长。抗蚜威对瓢虫、食蚜蝇和蚜茧蜂等蚜虫天敌没有不良影响,保护 了天敌。可有效延长对蚜虫的控制期。吡蚜酮作用机理为阻塞害虫口针,使其难以穿透叶片,表现为强烈进食 抑制作用,并迅速停止进食和危害,但害虫不会立即死亡,其持效期长。抗 蚜威速效性强,害虫接触后很快死亡,但持效期较短。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的水乳剂、悬浮剂、水 分散粒剂成为当前制剂加工的方向和热点,国内外各大厂家、科研院所投入 大量人力、物力开发上述环保剂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杀虫剂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的缺点,利用室内生 物活性测定技术,提供一种将抗蚜威与吡蚜酮复配的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组合物的农药剂型。 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组合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一种抗蚜威与吡蚜酮组合物,该组合物以抗蚜威与枇蚜酮为活性成分,其中吡蚜酮与抗蚜威的质量比为3:1 1:10,优选为2:1 1:2,最优选为1:1。 一种抗蚜威与吡蚜酮的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 组分组成吡螃酮5% 分散剂0. 5% 粘结剂0. 1% 崩解剂1% 50%, 抗嫁威5% 60%, 30%, 润湿剂1% 10%, 8%, 稳定剂0. 1% 5%,15%, 渗透剂0% 5%,pH调节剂调节pH值为5 7, 填料 余量。 其中吡蚜酮与抗蚜威的质量比为3:1 1:10,优选为2:1 1:4,最优选为 1:1。水分散粒剂中抗蚜威的含量优选为5% 40%,吡蚜酮优选为5% 45%。 抗蚜威与吡蚜酮的总含量优选为10% 70%。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 垸基萘甲醛縮合物碘酸盐、油酸钾、油酸钠、烷基聚氧乙烯醚碘酸盐、烷基 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聚 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开粉、聚乙羟酸酯钠盐、十二烷基聚氧 乙烯醚磷酸酯或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湿剂选自十二垸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醇硫酸钠、辛基 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或烷基丁二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粘结剂选自聚乙二醇200 4000、乙二醇、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一种或 几种。稳定剂选自邻苯二酚、丁基縮水甘油醚、苯基縮水甘油醚、甲苯基縮水 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表氯醇、山梨酸钠、环氧化大豆油、 亚麻油、氢醌、丁香酚、拧檬酸、羟苯甲酸酯或对羟苯甲酸丙酯中的一种或 几种。崩解剂选自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硝酸铵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pH调节剂选自氢氧化钠、氨水、磷酸酯、柠檬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渗透剂为有机硅。填料选自白炭黑、高岭土、硅藻土或膨润土中的一种 或几种。将抗蚜威和吡蚜酮、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等在气流粉碎机的物理粉 碎作用下,将上述物质粉碎为微小的固体颗粒,并采用湿法造粒和挤压造粒 的方法制得抗蚜威和吡蚜酮的混合均匀球形或圆柱形颗粒,从而制得能不用 有机溶剂还能更好地保护吡蚜酮和抗蚜威的农药制剂-水分散粒剂。本专利技术利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技术,根据抗蚜威与吡蚜酮按不同配比对 稻飞虱防治效果,筛选出抗蚜威和吡蚜酮复配制剂的最佳配比,在该配比下 抗蚜威与吡蚜酮产生协同作用。本专利技术将上述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 配后,杀虫效果提高,用药量降低,并可延缓和降低抗药性的发生;同时减 少农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特别是应用于 防治水稻稻飞虱,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杀灭的害虫除了水稻稻飞虱外,还可以防治 各类蚜虫、烟粉虱、蓟马等害虫。本专利技术将抗蚜威和吡蚜酮超细粉碎并挤压造粒制得了水分散粒剂,因而具有① 闪点高,不燃烧不爆炸,生产贮存和使用安全;② 在水中崩解性好,悬浮率高,提高了有效成分的使用率,降低了用药量;③ 粉尘少,环境污染小,对生产和使用者以及环境安全;④ 不用有机溶剂,资源丰富,容易包装; 对吡蚵酮和抗蚜威具有保护作用;⑥ 该制剂喷雾后,作物表面吸附性好,持效期长,杀虫效果好;⑦ 加入渗透剂后防效更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20%抗蚜威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吡蚜酮原粉10%,抗蚜威原药10%,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10%,稳定剂邻苯二酚2%,润湿剂十二垸基硫酸钠1%,粘结剂聚 乙二醇800 5%,崩解剂碳酸氢钠8%, pH调节剂适量使悬浮剂pH值为6,渗 透剂有机硅2%,白炭黑10%,高岭土补至100%。将抗蚜威与吡蚜酮、分散剂、 润湿剂、稳定剂、崩解剂、渗透剂、pH调节剂等经气流粉碎后,用湿法造粒 和挤压造粒机,制得球形或圆柱形的颗粒即可。 实施例2 35%抗蚜威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吡蚜酮原粉20%,抗蚜威原药15%,分散剂 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10%,润湿剂月桂醇硫酸钠2%,稳定剂丁基縮水 甘油醚2.5%,粘结剂丙二醇4%,崩解剂碳酸钠8%, pH调节剂适量使悬浮剂 pH值为6,渗透剂有机硅2%,白炭黑15%,高岭土补至100%。将抗蚜威与吡 蚜酮、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崩解剂、渗透剂、pH调节剂等经气流粉碎 后,用湿法造粒和挤压造粒机,制得球形或圆柱形的颗粒即可成。 实施例3 40%抗蚜威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吡蚜酮原粉20%,抗蚜威原药20%,分散剂 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碘酸盐8%,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2%,稳定剂环氧大 豆油2.5%,粘结剂丙三醇4%,崩解剂硝酸铵10%, pH调节剂适量使悬浮剂 pH值为6,渗透剂有机硅2%,白炭黑补至100%。将抗蚜威与吡蚜酮、分散 剂、润湿剂、稳定剂、崩解剂、渗透剂、pH调节剂等经气流粉碎后,用湿法 造粒和挤压造粒机,制得球形或圆柱形的颗粒即可。 实施例4 50%抗蚜威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吡蚜酮原粉30V抗蚜威原药20%,分散剂烷 基萘甲醛縮合物碘酸盐4%、垸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5%,润湿剂十二 院基苯磺酸钠2%,稳定剂苯基縮水甘油醚2%,粘结剂聚乙二醇1000 5%, 崩解剂硝酸铵10%, pH调节剂适量使悬浮剂pH值为6,渗透剂有机硅2%,白 炭黑补至100%。将抗蚜威与吡蚜酮、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崩解剂、 渗透剂、pH调节剂等经气流粉碎后,用湿法造粒和挤压造粒机,制得球形或 圆柱形的颗粒即可。实施例5 60%抗蚜威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吡蚜酮原粉35%,抗蚜威原药25%,分散剂月 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4%、木质素磺酸钠5%,润湿剂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蚜威与吡蚜酮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以抗蚜威与吡蚜酮为活性成分,其中吡蚜酮与抗蚜威的质量比为3∶1~1∶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爱国吴伟许中怀吴重言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