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32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回收破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包括破碎装置主体和电机,破碎装置主体包括有纵向分布的上腔、中腔和下腔,上腔和中腔之间可开闭,中腔和下腔通过过滤板分隔;破碎装置,包括挤压气缸,所述挤压气缸有两个设置在破碎装置主体上腔的左右两端,所述挤压气缸的内侧为连接柱连接有隔板,且隔板位于上腔内两端,所述隔板的内侧分布有第一破碎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板上的第一破碎齿对建筑垃圾进行挤压破碎,使得大型的建筑垃圾通过挤压破碎成小块,后进入破碎辊上,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破碎辊进行旋转,两个第二破碎齿对上方掉落下的建筑垃圾再次破碎,从而充分破碎。从而充分破碎。从而充分破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回收破碎
,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淤泥以及弃料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目前的建筑垃圾在处理上较为随意,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0003]而现有的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箱破碎后直接出料的部分建筑垃圾破碎得不够充分,颗粒较大不利于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需要进行多级处理粉碎,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包括:
[0006]装置本体,包括破碎装置主体和电机,破碎装置主体包括有纵向分布的上腔、中腔和下腔,上腔和中腔之间可开闭,中腔和下腔通过过滤板分隔;
[0007]破碎装置,包括挤压气缸,所述挤压气缸有两个设置在破碎装置主体上腔的左右两端,所述挤压气缸的内侧为连接柱连接有隔板,且隔板位于上腔内两端,所述隔板的内侧分布有第一破碎齿,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内壁两侧固定安装有分隔上腔和中腔支撑板,所述电机包括有两个横向排列设置在中腔后端,电机前端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固定有破碎辊,两个所述破碎辊的相邻设置在中腔内中部,所述破碎辊的外侧分布有第二破碎齿。
[0008]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主体上腔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破碎装置主体下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门,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
[0009]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主体中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增压设备,所述增压设备的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固连接有位于中腔内靠近破碎辊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远离第一连接管一侧活动安装有喷头,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水口,所述水箱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水口。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开有右侧开口的活动槽,左侧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横向气缸,所述横向气缸的右端为活塞杆伸在活动槽内,所述横向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活动板,且活动板初始时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进行封闭上腔和中腔,所述活动板通过横向气缸将其左移到活动槽内从使上腔和中腔贯通。
[0011]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内壁位于过滤板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承托板,承托板与过滤板之间分布有弹簧,过滤板与破碎装置主体内壁滑行配合。
[0012]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下腔内部活动安装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两侧凸出设置有滑块,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内壁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前后滑槽。
[0013]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下腔内壁位于收集盒底部固定安装有坡型板,且坡型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14]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主体的前侧活动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箱门的表面有第一透明观察窗;所述破碎装置主体下腔的后侧活动安装有后门,且后门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后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把手,所述后门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透明观察窗,且打开后门可抽出收集盒。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使用时,通过设置有挤压气缸、连接柱、第一伸缩杆、隔板、第一破碎齿、第一转轴、电机和破碎辊,建筑垃圾先进入支撑板上,通过隔板上的第一破碎齿对建筑垃圾进行挤压破碎,使得大型的建筑垃圾通过挤压破碎成小块,后进入破碎辊上,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破碎辊进行旋转,两个第二破碎齿对上方掉落下的建筑垃圾再次破碎,从而达到充分破碎。
[0017]2、通过使用时,过滤板、固定杆、承托板和弹簧,当破碎辊破碎后的建筑垃圾掉落到过滤板上,通过弹簧对第一透明观察窗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借助缓冲的回弹力将较碎的颗粒通过过滤板掉落至下方,钢筋等大件,可以停留在过滤板上进行统一回收。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后视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板结构剖视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过滤板结构剖视立体示意图。
[0023]图中:100、破碎装置主体;110、气缸;111、电机;112、进料口;113、出料口;114、单向阀门;115、支撑板;116、连接柱;118、隔板;119、第一破碎齿;120、第一转轴;121、破碎辊;122、横向气缸;123、活动板;124、水箱;125、增压设备;126、第一连接管;127、第二连接管;128、第二破碎齿;129、过滤板;130、收集盒;131、滑块;132、底座;133、坡型板;136、承托板;137、弹簧;138、箱门;139、第一透明观察窗;140、第一把手;141、进水口;142、出水口;143、后门;144、第二把手;145、第二转轴;146、第二透明观察窗;147、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6]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包括:
[0027]装置本体,包括破碎装置主体100和电机111,破碎装置主体100包括有纵向分布的
上腔、中腔和下腔,上腔和中腔之间可开闭,中腔和下腔通过过滤板129分隔;
[0028]破碎装置,包括挤压气缸110,挤压气缸110有两个设置在破碎装置主体100上腔的左右两端,挤压气缸110的内侧为连接柱116连接有隔板118,且隔板118位于上腔内两端,隔板118的内侧分布有第一破碎齿119,破碎装置主体100的内壁两侧固定安装有分隔上腔和中腔支撑板115,电机111包括有两个横向排列设置在中腔后端,电机111前端为第一转轴120,第一转轴120的外侧固定有破碎辊121,两个破碎辊121的相邻设置在中腔内中部,破碎辊121的外侧分布有第二破碎齿128,建筑垃圾先进入支撑板115上,通过隔板118上的第一破碎齿119对建筑垃圾进行挤压破碎,使得大型的建筑垃圾通过挤压破碎成小块,后进入破碎辊121上,通过电机111带动第一转轴120和破碎辊121进行旋转,两个第二破碎齿128对上方掉落下的建筑垃圾再次破碎,从而达到充分破碎。
[0029]进一步的,破碎装置主体100上腔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2,破碎装置主体100下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3,出料口1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门114,破碎装置主体10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32。
[0030]进一步的,破碎装置主体100中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包括破碎装置主体(100)和电机(111),破碎装置主体(100)包括有纵向分布的上腔、中腔和下腔,上腔和中腔之间可开闭,中腔和下腔通过过滤板(129)分隔;破碎装置,包括挤压气缸(110),所述挤压气缸(110)有两个设置在破碎装置主体(100)上腔的左右两端,所述挤压气缸(110)的内侧为连接柱(116)连接有隔板(118),且隔板(118)位于上腔内两端,所述隔板(118)的内侧分布有第一破碎齿(119),所述破碎装置主体(100)的内壁两侧固定安装有分隔上腔和中腔的支撑板(115),所述电机(111)包括有两个横向排列设置在中腔后端,电机(111)前端为第一转轴(120),所述第一转轴(120)的外侧固定有破碎辊(121),两个所述破碎辊(121)的相邻设置在中腔内中部,所述破碎辊(121)的外侧分布有第二破碎齿(12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装置主体(100)上腔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2),所述破碎装置主体(100)下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3),所述出料口(1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门(114),所述破碎装置主体(10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装置主体(100)中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水箱(124),所述水箱(124)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增压设备(125),所述增压设备(125)的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26),所述第一连接管(126)的一侧固连接有位于中腔内靠近破碎辊(121)的第二连接管(127),所述第二连接管(127)的远离第一连接管(126)一侧活动安装有喷头(147),所述水箱(12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水口(141),所述水箱(124)的一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水口(14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花姚安宁汪志杨旗
申请(专利权)人:智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