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24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镜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包括三通头、进水软管、蠕动泵、进气软管、无菌过滤器、空气增压泵、进气管、镜鞘、内镜和锁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镜鞘在内镜外侧,通过在内镜上设有中空镜鞘,并且在镜鞘上设有三通头,在三通头上设有分别设有与空气增压泵和蠕动泵相连的进气软管和进水软管,既可以产生环周气幕,避免物镜起雾,又遮挡血污液体污染,还可以用洗镜液冲洗物镜血污,冲洗后可由气幕吹去洗镜液,从而持续保持内镜镜面清晰,便于明视进镜和操作,减少意外损伤风险。减少意外损伤风险。减少意外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


[0001]本技术涉及内镜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

技术介绍

[0002]气道是指由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构成的呼吸道,气道天然具有含气腔隙与体外相通,为内镜微创诊疗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0003]而由于气道内环境温暖潮湿,物镜可能因为镜头温差起雾;气道黏膜分泌大量黏液且血供丰富,现有的内镜在使用时镜头很容易受到出血和各种分泌物等液体的污染,也可能被内镜镜身外表面流下的液体所污染,上述原因造成手术视野不清,导致盲目进镜和操作,会增加意外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三通头、分别连接于三通头内侧右端和内侧顶部的进水软管和进气软管;
[0006]所述三通头设置于镜鞘顶部中右端,所述进水软管与蠕动泵内部相连接,所述进气软管远离三通头一端连接于无菌过滤器内侧,所述无菌过滤器安装于空气增压泵出气端,所述空气增压泵进气端口处设置有进气管,所述镜鞘内侧覆盖于内镜外侧中左端,所述内镜活动伸入于镜鞘内侧。
[0007]优选的,所述镜鞘外侧右端安装有用于内镜嵌套固定的锁卡。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水软管外侧远离三通头一端连接于蠕动泵的出水端。
[0009]优选的,所述三通头垂直于镜鞘顶端面,且三通头与镜鞘内侧相互贯通。
[0010]优选的,所述镜鞘内侧远离内镜一端为开放式。
[0011]优选的,所述内镜外侧中右端形状大小相对应于镜鞘内侧右端的形状大小,且内镜外侧左端稍突出于镜鞘内侧左端。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水软管与锁卡顶端面设置有间距。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镜鞘嵌套在内镜外侧,通过在内镜上设有中空镜鞘,并且在镜鞘上设有三通头,在三通头上设有分别设有与空气增压泵和蠕动泵相连的进气软管和进水软管,既可以产生环周气幕,避免物镜起雾,又遮挡血污液体污染,还可以冲洗镜液对血污进行冲洗,冲洗后可由气幕吹去洗镜液,从而持续保持内镜镜面清晰,便于明视进镜和操作,减少意外损伤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A处结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无菌过滤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三通头

1、进水软管

2、蠕动泵

3、进气软管

4、无菌过滤器

5、空气增压泵

6、进气管

7、镜鞘

8、内镜

9、锁卡

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包括三通头1、分别连接于三通头1内侧右端和内侧顶部的进水软管2和进气软管4;
[0021]三通头1转动安装于镜鞘8顶部中右端,三通头1可于镜鞘8顶部进行转动以切换进水软管2和进气软管4,进水软管2与蠕动泵3内部相连接,用于将外部的洗镜液导入,进气软管4远离三通头1一端连接于无菌过滤器5内侧,无菌过滤器5安装于空气增压泵6出气端,用于对导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空气增压泵6进气端口处设置有进气管7,镜鞘8内侧覆盖于内镜9外侧中左端,内镜9活动伸入于镜鞘8内侧,内镜9外侧中右端形状大小相对应于镜鞘8内侧右端的形状大小,且内镜9外侧左端稍突出于镜鞘8内侧左端,便于将内镜9稳定的嵌套于镜鞘8内,同时防止镜鞘8影响到内镜9周边视野。
[0022]本实施例中镜鞘8外侧右端安装有用于内镜9定位的锁卡10,通过设置的锁卡10将内镜9固定于镜鞘8内。
[0023]本实施例中进水软管2外侧远离三通头1一端连接于蠕动泵3的出水端,通过配合蠕动泵3将外部的洗镜液导入至镜鞘8内。
[0024]本实施例中三通头1垂直于镜鞘8顶端面,且三通头1与镜鞘8内侧相互贯通,便于将外部的气体或者洗镜液稳定的导入至镜鞘8内,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三通头1可采用倾斜的方式连接于镜鞘8。
[0025]其中,镜鞘8内侧远离内镜9一端为开放式,便于在镜鞘8内侧左端形成稳定的环周气幕。
[0026]其中,进水软管2与锁卡10顶端面设置有间距,便于稳定操作锁卡10。
[0027]工作原理如下:
[0028]第一,首先可通过将内镜9插入到镜鞘8内侧,并且可通过转动锁卡10将内镜9嵌套固定于镜鞘8内,而镜鞘8则可连接于外部的相对应的设备上,同时将进水软管2远离三通头1的一端连接于外部的洗镜液导入设备上,而洗镜液为可冲洗内镜9上的液体,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洗镜液采用无菌生理盐水;
[0029]第二,使用时,可通过启动空气增压泵6,使得空气增压泵6通过进气管7将外界空气吸入,而通过空气增压泵6排出的空气先经过无菌过滤器5后再进入到三通头1内,使得空气在从无菌过滤器5内流通时通过无菌过滤器5对空气进行过滤,以得到清洁无菌的空气,过滤后的空气穿过进气软管4和三通头1后进入到镜鞘8内侧,并在镜鞘2开放一端形成环周气幕,进而遮挡血污液体污染,
[0030]第三,而当内镜9上不小心沾染血污时,通过启动蠕动泵3,进水软管2经过蠕动,进
水软管2内部流动的洗镜液——无菌生理盐水就加压流出,不需要无菌过滤,使得进水软管2将洗镜液送入镜鞘8内部,对内镜9进行冲洗,再通过空气增压泵6和进气软管4吹气,将内镜9表面的洗镜液吹干即可。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通过在内镜9上设有镜鞘8,并且在镜鞘8上设有三通头1,在三通头1上设有分别设有与空气增压泵6和蠕动泵3相连的进气软管7和进水软管2,可以产生环周气幕,避免物镜起雾,遮挡血污液体污染,还可以冲水对血污进行冲洗,冲洗后可由气幕吹去洗镜液,从而持续保持内镜镜面清晰,便于明视进镜和操作,减少意外损伤风险。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头(1)、分别连接于三通头(1)内侧右端和内侧顶部的进水软管(2)和进气软管(4);所述三通头(1)设置于镜鞘(8)顶部中右端,所述进水软管(2)与蠕动泵(3)内部相连接,所述进气软管(4)远离三通头(1)一端连接于无菌过滤器(5)内侧,所述无菌过滤器(5)安装于空气增压泵(6)出气端,所述空气增压泵(6)进气端口处设置有进气管(7),所述镜鞘(8)内侧覆盖于内镜(9)外侧中左端,所述内镜(9)活动伸入于镜鞘(8)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镜鞘(8)外侧右端安装有用于内镜(9)嵌套定位的锁卡(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用气道手术硬质内镜气幕防雾防污冲洗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崴何景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