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023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包括钩、索、第一锚和第二锚;所述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结;所述第一锚由第一锚板,与第一锚板固定连接的显微缝合线和与显微缝合线固定连接的显微缝合针组成;所述第一锚板上分布有能够卡住索上的结的沟槽;所述第二锚由第二锚板,与第二锚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线和与连接线固定连接的钩针组成;所述第二锚板上也分布有能够卡住索上的结的沟槽;所述钩尾端能够与索一端固定连接,索另一端能够通过结卡在沟槽内。能够实现精准的、安全有效的牵拉。的牵拉。的牵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

技术介绍

[0002]某些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如听神经瘤切除术、脊髓肿瘤切除术、岩斜区肿瘤切除术等,手术部位深在、操作空间狭小。当手术进行到特定步骤时,需要“第三只手”提供帮助,将肿瘤或特定结构(如神经、血管等)牵向一侧,以方便术者进行肿瘤切除、止血,或深部结构的显露和保护。通常情况下,该“第三只手”的帮助由助手、脑自动牵开器(蛇形牵开器)提供,但这些方法均有其不足。脑自动牵开器(蛇形牵开器)主要由一个底座、一个可以自由变形并固定的蛇形臂和一个与蛇形臂连接的脑压板组成,可以对脑组织、肿瘤组织提供持续、有效的牵拉,但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该方法必须由术野表面向术野深部提供连续的牵拉,可能对表面神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压迫;由于底座和蛇形臂位置的限制,牵拉方向存在一定的死角;当术野很深,并且解剖结构较为微小时,该方法不能提供精准、适度的牵拉;当脑压板位于术者一侧时,术者在进行深部精细操作时会发生手术器械的滑动,影响手术的进行。正因如此,当手术空间非常深在、狭小时,往往需要助手来提供“第三只手”的帮助。然而,这种方法同样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助手的手或者额外的手术器械,会占据一定的空间,阻挡术者的视线和操作。而且,由于助手和术者的位置略有差异,向某些角度牵拉时,助手会难以完成。此外,经验不足的助手,往往难以充分理解术者的要求,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牵拉。这些都是由助手提供“第三只手”的帮助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正是因为存在上述一些弊端,在进行某些深部的、精细的、复杂的操作时,术者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急需一种精细的装置提供这种精准的、安全有效的牵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能够实现精准的、安全有效的牵拉。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包括钩、索、第一锚和第二锚;
[0005]所述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结;
[0006]所述第一锚由第一锚板,与第一锚板固定连接的显微缝合线和与显微缝合线固定连接的显微缝合针组成;所述第一锚板上分布有能够卡住索上的结的沟槽;
[0007]所述第二锚由第二锚板,与第二锚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线和与连接线固定连接的钩针组成;所述第二锚板上也分布有能够卡住索上的结的沟槽;
[0008]所述钩尾端能够与索一端固定连接,索另一端能够通过结卡在沟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沟槽呈7字形,沟槽先向上斜行,再垂直向下,前部宽,后部窄,末端呈线性,能够卡住索上的结,并在需要时能够将结从沟槽中取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锚板的尺寸小于第一锚板的尺寸。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板上自上而下设置有2

4个沟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锚板上设置有1个沟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钩为单钩、双钩或者三钩。
[0014]进一步的,所述索上相邻结的距离为4

6mm。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借助于小巧的钩和索,可以提供对纤细解剖结构的适度牵拉,有助于提高深部术野牵引的精度和安全度。
[0017]2、通过合适的锚板类型和位置的选择,可以提供大多数角度的牵引,必要时可以与助手牵拉或脑自动牵开器(蛇形牵开器)配合使用,减少了牵拉的死角。
[0018]3、利用固定于深部术野临近结构的锚板,为目标结构提供有效牵引,避免了对手术路径中的浅表组织造成不必要的压迫。
[0019]4、该牵引装置结构小巧,避免了额外手术器械介入时对术野的阻挡。
[0020]5、装置使用过程由术者自主完成,避免了助手因为理解误差而无法满足术者要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钩、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第一锚示意图;
[0023]图3为第二锚示意图;
[0024]图4为第一锚板示意图;
[0025]图5为第二锚板示意图;
[0026]图6为钩示意图;
[0027]图7为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中:1为钩,11为单钩,12为双钩,13为三钩,2为索,3为索上的结,4为第一锚,5为显微缝合线,6为显微缝合针,7为第一锚板,8为沟槽,9为钩针,10为与钩针连接的连接线,11为第二锚板,12为第二锚,A为脑部区域,B为肿瘤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主要由钩、索、锚三部分组成。图1为钩1、索2,图2为第一锚4,图3为另一种第二锚12。第一锚4主要用于可以用缝合打结的方式固定锚板的部位,比如存在游离硬脑膜、肌肉、筋膜等的部位。第二锚12主要用于颅底不存在游离硬脑膜的部位,可以用钩针穿过颅底硬膜进行固定。如图6所示,钩1又可分为单钩11,双钩12,三钩13,可以根据术中需要提供不同的牵引面积和牵引牢固度。索2为与钩1固定连接的线性结构,其上每间隔5mm存在结3,可嵌入第一锚板7和第二锚板11上的沟槽8中。第一锚4由如图4所示的第一锚板7,与第一锚板7固定连接的显微缝合线5和与显微缝合线5固定连接的显微缝合针6组成。所述第一锚板7上自上而下分布有3个能够卡住索2上的结3的沟槽8,该沟槽8的设计略呈“7”字形,沟槽先向上斜行,再垂直
向下,前部宽,后部窄,末端呈线性,可以卡住索2上的结3,并在需要时可以将结3从沟槽8中取出。第二锚12由如图5所示的第二锚板11,与第二锚板11固定连接的连接线10和与连接线10固定连接的钩针9组成。第二锚板11的尺寸较第一锚板7小,其上也分布有1个沟槽8。
[0031]图7示术中使用该装置的整体效果图。在使用时,首先预计牵拉的方向,然后依据临近的解剖结构,选择第一锚4或第二锚12。在使用第一锚4时,将显微缝合针6穿过临近的游离硬膜、肌肉或者筋膜等,然后利用显微缝合线5打结,将第一锚板7固定。当附近不存在游离硬膜、肌肉或者筋膜等时,可以选择第二锚12,用钩针9穿过颅底的硬膜,将第二锚板11固定。第一锚板7或第二锚板11固定后,将钩1(包括钩11,钩12和钩13)钩于肿瘤组织或目标解剖结构上,然后牵拉与钩1相连的索2,将其牵向第一锚板7或第二锚板11,调整到合适张力后,将索2上的结3嵌入沟槽8。然后将超出沟槽8的索2剪掉,避免缠结或阻挡手术操作。术中可以根据需要,将结3从沟槽8上取出,通过调整结3的位置,或者通过更换钩1、索2,调整牵拉的程度或方向。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钩(1)、索(2)、第一锚(4)和第二锚(12);所述索(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结(3);所述第一锚(4)由第一锚板(7),与第一锚板(7)固定连接的显微缝合线(5)和与显微缝合线(5)固定连接的显微缝合针(6)组成;所述第一锚板(7)上分布有能够卡住索(2)上的结(3)的沟槽(8);所述第二锚(12)由第二锚板(11),与第二锚板(11)固定连接的连接线(10)和与连接线(10)固定连接的钩针(9)组成;所述第二锚板(11)上也分布有能够卡住索(2)上的结(3)的沟槽(8);所述钩(1)尾端能够与索(2)一端固定连接,索(2)另一端能够通过结(3)卡在沟槽(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锚板做固定的神经外科深部术野显微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8)呈7字形,沟槽(8)先向上斜行,再垂直向下,前部宽,后部窄,末端呈线性,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勇梅其勇侯立军白如林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