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94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包括冲切机构和上料机构,冲切机构包括冲床和冲切模具,冲切模具的下模进料端上设有用于将轴类工件定位在冲切工位上的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压料机构包括通过弹簧和螺钉安装在下模上方的弹性压块,该弹性压块底部开有上压槽,其与设置在下模上的下压槽配合以供轴类工件挤入并压紧定位;上料机构包括通过送料导槽从上部的料斗落料口接料的接料块,送料导槽与下模上的下压槽相连,还包括顶料机构,其采用由顶料气缸驱动的推块将送料导槽内的轴类工件逐个顶推至下模的冲切工位上,而冲床与顶料气缸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该装置不仅具有更好的工作可靠性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部分轴类工件为了确保能够与其它构件实现止转配合以便更好的传递扭矩,其通常需要在靠近端部的侧面加工出切向的直沟槽,即所谓切槽。例如图8所示的一种用于汽车内部翻盖机构的轴类工件1,其在靠近端部位置的左右两侧就加工有对称的所述切槽1a。
[0003]对于轴类工件1的上述切槽1a加工行业内通常有车削和冲切两种方式,而相比于车削加工,由于冲切加工耗时短,效率高,机构相对简单,故在追求高效的切槽加工行业中应用的也更多并更具优势。
[0004]现有技术中用来对上述轴类工件1切槽1a实施加工的冲切装置主要包括常规的冲床及与之配合的冲切模具,而冲切模具则又包括设有切刀的上模和用于定位轴类工件并设置有切刀避让槽的下模,下模上通常还设置用于夹紧轴类工件的夹紧机构;实际加工时,轴类工件1通过夹紧机构固定在下模的冲切工位(在该冲切工位上,切刀恰能够在轴类工件1的预定位置冲切出切槽1a),启动冲床后,上模由冲床上平台驱动下行带动切刀在轴类工件1预定位置冲切出切槽1a。上模的切刀通常是可更换的,切刀的结构形式根据所需加工的切槽1a而定。例如对于加工如图8所示的双侧对称切槽1a,切刀也采用具有对称结构的双头切刀。
[0005]原先较为传统的冲切装置对于轴类工件1的上料、装夹和下料都由人工来完成,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还存在安全性问题。为此目前的上述冲切装置在设计中进一步引入了顶料气缸和工件快装压块,通过顶料气缸将轴类工件1顶至下模的冲切工位上,再由人工从上部锁紧压块以压紧轴类工件。而切槽加工完毕后,由人工打开压块,再操作顶料气缸动作推动后续轴类工件活动将前面切槽加工好的轴类工件1顶出下模完成下料。然而上述机构的引入虽然提高了冲切装置整体的加工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依旧暴露出如下问题:1、轴类工件1的放置、顶料气缸的操作以及轴类工件1的压紧依旧需要由人工完成,使用依旧繁琐,导致整体工作效率还是得不到有效提高。
[0006]2、轴类工件1与下模由于都是金属件,接触面很滑,轴类工件1由顶料气缸推至预定冲切工位上后,往往会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一定距离,导致轴类工件无法停留在预定的冲切工位上(转轴前端往往凸出冲切工位长度达几厘米),这就造成冲切时切刀无法准确的在轴类工件1预定位置上完成切槽作业,产生一定误差,造成工件质量下降。假如误差过大甚至直接造成工件报废。
[0007]3、轴类工件1的下料需要人工观测其是否被顺利顶出模具,而一旦由于人为疏忽,工件并未实际顶出,就贸然启动顶料气缸顶料,会造成冲切模具和轴类工件1的损伤。
[0008]显然,综合上面提到的问题可知目前用于轴类工件1切槽1a加工的冲切装置的自
动化程度依旧不高,其工作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其不仅具有更好的工作可靠性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包括冲切机构和上料机构,冲切机构包括冲床和冲切模具,冲切模具包括设有切刀并由冲床上平台驱动下行的上模和固定在冲床下平台上的下模,该下模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其进料端上设有用于将轴类工件定位在冲切工位上的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压料机构包括通过弹簧和螺钉安装在下模上方的弹性压块,该弹性压块底部开有上压槽,其与设置在下模上的下压槽配合以供轴类工件挤入并压紧定位;上料机构包括料斗、接料块和顶料机构,料斗底部设有供单根轴类工件通过的落料口,接料块位于料斗下方,其上设有同落料口相对的送料导槽,该送料导槽与下模上的下压槽相对;顶料机构包括由顶料气缸驱动沿送料导槽活动并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的推块,在第一工作位置上,推块避让上方轴类工件落入送料导槽内;而在第二工作位置上,推块将送料导槽内的轴类工件顶送至下模冲切工位上并由压料机构压紧定位,同时阻挡上方轴类工件落入送料导槽内;还包括与冲床控制器和顶料气缸电连接的PLC控制器。
[0011]需要指出,上述方案中冲切工位的概念同现有技术,即指下模上能够确保上模切刀在轴类工件的预定位置冲切出切槽的预定工位。
[001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由弹簧施加顶力的弹性压块来压紧轴类工件,大大增加了轴类工件表面受到的摩擦阻力,很好的减弱了轴类工件受顶料机构顶出时产生的动能,从而确保其能被更好的停留在下模的冲切工位上。即便无法完全准确停留在冲切工位上,那么相比现有技术也大大减小了其因惯性而凸出冲切工位的长度(将转轴前端凸出冲切工位的长度降低至几毫米),最大化减小冲切误差。
[0013]当然,对于顶料时仍旧因惯性而凸出冲切工位的轴类工件,本专利技术中也进一步设计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如下:即在所述上模上固定有位于切刀前部且下端低于切刀的工件回正挡板,该工件回正挡板的底部设有朝向轴类工件的斜部,当工件回正挡板随上模下行时,该斜部用于挤压因惯性凸出所述冲切工位的轴类工件端部,以将轴类工件水平顶回冲切工位。显然工件回正挡板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消除冲切误差,使得切刀在轴类工件上的切槽加工位置更加精准,极大的保证加工质量。
[0014]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该工件回正挡板完全依靠冲切模具的上模来驱动,无需为其增设驱动机构,能够大大简化冲切模具的机构设置,节省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制造成本。
[0015]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模的出料端的下料检测机构,该下料检测机构包括一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环形电磁传感器,该环形电磁传感器用于检测切槽加工完毕的轴类工件是否通过其中,当该环形电磁传感器未检测有切槽加工完毕的轴类工件通过时,其发送信号给PLC控制器,由其控制冲床和顶料气缸停止工作。环形电磁传感器的引入能够节省人力,并提高检测可靠性,有效避免因切槽加工完毕的轴类工件未顺利顶出模
具而造成冲切模具和轴类工件的损伤。
[0016]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顶料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顶料气缸的顶杆固定的滑块;所述接料块的下部设有供滑块活动的滑块导槽,该滑块导槽与送料导槽同向分布,其与送料导槽之间通过导向间隙连通;所述推块经由穿过导向间隙的导向筋与下部滑块一体相连,顶料气缸通过驱动滑块而带动推块沿送料导槽活动。上述设计能够大大提高顶料机构对于推块驱动的平稳性和流畅性。
[0017]更为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PLC控制器驱动所述顶料气缸和冲床依次交替执行下述动作:顶料气缸的顶杆顶出驱动推块至第二工作位置、冲床上平台下行使冲切模具合模、顶料气缸的顶杆回退驱动推块回至第一工作位置,冲床的上平台上行使冲切模具复位。
[0018]更为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送料导槽为底部圆弧过渡的V形槽,而所述推块为圆柱状推块,以便其能够与送料导槽更好的贴合,提高两者配合可靠性。
[001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弹性压块为橡胶块,或者弹性压块的所述上压槽内表面固定有同所述轴类工件接触的橡胶层,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包括冲切机构和上料机构,冲切机构包括冲床和冲切模具,冲切模具包括设有切刀(3)并由冲床上平台驱动下行的上模(2)和固定在冲床下平台上的下模(4),该下模(4)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其进料端上设有用于将轴类工件(1)定位在冲切工位上的压料机构(5),其特征在于,其中:压料机构(5)包括通过弹簧(501)和螺钉(502)安装在下模(4)上方的弹性压块(503),该弹性压块(503)底部开有上压槽(503a),其与设置在下模(4)上的下压槽(6)配合以供轴类工件(1)挤入并压紧定位;上料机构包括料斗(7)、接料块(8)和顶料机构,料斗(7)底部设有供单根轴类工件(1)通过的落料口(7a),接料块(8)位于料斗下方,其上设有同落料口(7a)相对的送料导槽(8a),该送料导槽(8a)与下模(4)上的下压槽(6)相对;顶料机构包括由顶料气缸(9)驱动沿送料导槽(8a)活动并具有两个工作位置的推块(10),在第一工作位置上,推块(10)避让上方轴类工件(1)落入送料导槽(8a)内;而在第二工作位置上,推块(10)将送料导槽(8a)内的轴类工件(1)顶送至下模(4)冲切工位上并由压料机构(5)压紧定位,同时阻挡上方轴类工件(1)落入送料导槽(8a)内;还包括与冲床控制器和顶料气缸(9)电连接的PLC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上还固定有位于切刀(3)前部且下端低于切刀(3)的工件回正挡板(11),该工件回正挡板(11)的底部设有朝向轴类工件(1)的斜部(11a),当工件回正挡板(11)随上模(2)下行时,该斜部(11a)用于挤压因惯性凸出所述冲切工位的轴类工件(1)端部,以将轴类工件(1)水平顶回冲切工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轴类工件切槽加工用自动冲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模(4)的出料端的下料检测机构,该下料检测机构包括一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环形电磁传感器(12),该环形电磁传感器(12)用于检测切槽加工完毕的轴类工件(1)是否通过其中,当该环形电磁传感器(12)未检测有切槽加工完毕的轴类工件(1)通过时,其发送信号给PLC控制器,由其控制冲床和顶料气缸(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枫陆晓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杜尼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