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离心泵自冲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79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离心泵自冲洗结构,涉及离心泵领域,包括泵体、叶轮、泵轴、泵盖以及冲洗管组件,悬架部件、泵盖、泵体依次连接固定,泵轴自泵盖上的轴孔穿入泵体内;叶轮将泵体分隔成三个腔体,包括进口低压腔、出口高压腔和机械密封腔,机械密封置入机械密封腔内,并通过定位套定位在泵轴上,用于配合泵盖对轴孔进行密封;冲洗管组件连通出口高压腔和机械密封腔,将介质从出口高压腔引入机械密封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泵及相关设备运行时始终保持冲洗状态,有效解决了机械密封结构周围附着结晶或颗粒的问题,有效防止机械密封结构出现泄漏,提高了机械密封的使用生命周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离心泵自冲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离心泵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离心泵自冲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堆积准备用于焚烧的垃圾渗漏出的水分,具有较高粘性、易附着、酸碱性、细小颗粒、介质波动性大等特点。
[0003]现有的端吸泵泵体内的泵盖处通常设有供泵轴插入的轴孔,在轴孔周围需要安装机械密封结构以防止泄漏。泵在输送高浓度的溶液或具有颗粒的介质,如垃圾渗滤液时,在机械密封结构的周围很容易产生结晶或颗粒粘附,而结晶和颗粒的粘附堆积容易导致机械密封结构出现泄漏。现有的端吸泵机械密封没有冲洗结构,积累的杂质等冲洗排出困难,使得机械密封动静环密封面容易磨损,降低使用寿命。目前,普遍的解决办法一般是在泵开始使用之前和使用完成之后通过外部接入水的方式进行冲洗。另有部分特殊工况采用API化工标准外冲洗结构,需要外接循环冲洗水管,成本较高。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09115408U)公开了一种自冲洗离心泵机械密封静态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离心泵泵体、机械密封、内冲洗软管、外冲洗软管以及叶轮,所述机械密封对称的设置在离心泵泵体内的两侧,所述内冲洗软管的两端连接机械密封,所述叶轮设置在离心泵泵体的内部。然而,该方案依赖阀门进行冲洗控制,增加离心泵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成本。
[0005]针对垃圾渗滤液等特殊介质对端吸泵的特定要求,需要其机械密封处不易堆积杂质,机械密封长期运行不易损坏。市场上现有的API化工标准外冲洗泵,价格高昂,使用要求复杂,与现有工况对泵的要求不符。因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泵及其冲洗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离心泵自冲洗结构,在泵体内部形成自冲洗循环,在离心泵运行时对机械密封自动冲洗,无需依赖阀门控制,具有制造成本低的优势。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垃圾渗滤液用离心泵自冲洗结构,包括泵体、安装在泵体蜗室中的叶轮、用于连接带动叶轮的泵轴、用于封闭泵体的泵盖以及冲洗管组件,所述泵盖的一侧端面封闭安装在泵体上,泵盖的另一侧端面与悬架部件固定,悬架部件用于支承泵轴,泵轴自泵盖上的轴孔穿入泵体内;所述叶轮将泵体分隔成三个腔体,包括形成在泵体进口处的进口低压腔,形成在泵体出口处的出口高压腔,以及形成于泵盖内侧与叶轮密封口环之间的机械密封腔,机械密封置入机械密封腔内,并通过定位套定位在泵轴上,用于配合泵盖对轴孔进行密封;所述冲洗管组件连通出口高压腔和机械密封腔,将介质从出口高压腔引入机械密封腔。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沿所述叶轮盘面圆周均匀开设若干平衡孔,用于连通机
械密封腔和进口低压腔。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密封口环与泵盖内壁之间设置间隙,用于连通机械密封腔和出口高压腔。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泵盖上靠近轴孔处沿径向开设冲洗孔,用于固装冲洗管组件的下接头,所述冲洗孔的出口正对机械密封的动静环密封面。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泵体的出口处开设冲洗通道,冲洗管组件的上接头连接在冲洗通道口部。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架部件、泵盖及泵体三者通过锁紧螺栓连接固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在端吸泵运行时,由于冲洗管组件入口相对于冲洗管组件出口(即泵体的机械密封密封面处)压力较高,可在输送的过程中自行将介质经循环冲洗管组件对机械密封动静环密封处进行冲洗,可在泵及相关设备运行时始终保持冲洗状态,有效解决了机械密封结构周围附着结晶或颗粒的问题,有效防止机械密封结构出现泄漏,提高了机械密封的使用生命周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0015]2、叶轮盘面上开设的平衡孔,以及叶轮密封口环与泵盖之间的间隙,均可供介质通过,在泵体内形成自冲洗循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装配后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悬架部件1、泵盖2、冲洗孔21、轴孔22、冲洗管组件3、下接头31、上接头32、机械密封4、动静环密封面41、定位套5、泵轴6、叶轮7、叶轮密封口环71、平衡孔72、泵体8、进口低压腔81、出口高压腔82、机械密封腔83、冲洗通道84、锁紧螺栓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23]实施例:如附图1~5所示,这种垃圾渗滤液用离心泵自冲洗结构,包括悬架部件1、泵盖2、冲洗孔21、轴孔22、冲洗管组件3、下接头31、上接头32、机械密封4、动静环密封面41、定位套5、泵轴6、叶轮7、叶轮密封口环71、平衡孔72、泵体8、进口低压腔81、出口高压腔82、机械密封腔83、冲洗通道84和锁紧螺栓9。
[0024]参考附图1,泵盖2的左端固定在悬架部件1的端面,泵盖2的右端固定在泵体8的左侧端面上,将泵体8封闭,悬架部件1、泵盖2及泵体8三者通过锁紧螺栓9依次连接固定。悬架部件1上通过轴承支承安装有泵轴6,泵轴6从泵盖2上的轴孔22处穿入泵体8内,在泵轴6的端部固定安装叶轮7。叶轮7安装在泵体8的蜗室中,并且叶轮7左侧的叶轮密封口环71相对转动的设置在泵盖2的内壁上,叶轮7将泵体8分隔成三个腔体,分别是进口低压腔81(位于泵体8进口处)、出口高压腔82(位于泵体8出口处)以及机械密封腔83(位于泵盖2内壁与叶
轮密封口环71之间)。机械密封4套装在机械密封腔83内的泵轴6上,并通过定位套5与泵轴6定位,保证机械密封4的弹簧压缩量,使其正常工作,配合泵盖2对轴孔22进行密封。
[0025]如图2所示,在泵盖2的外壁上靠近轴孔22处,沿泵盖2的径向贯穿开设一个冲洗孔21,冲洗孔21为满足标准G1/4管接头安装的螺纹孔,用来固定连接冲洗管组件3的下接头31。如图3所示,冲洗孔21的出口正对着机械密封4的动静环密封面41。参考附图1、5,泵体8的出口处开设冲洗通道84,冲洗管组件3的上接头32连接在冲洗通道84口部,冲洗管组件3连通出口高压腔82和机械密封腔83,将介质从出口高压腔82引入机械密封腔83。
[0026]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4,沿叶轮7盘面圆周均匀分布若干平衡孔72,平衡孔72能够连通机械密封腔83和进口低压腔81。此外,叶轮密封口环71与泵盖2内壁采用间隙配合,使机械密封腔83与出口高压腔82连通,间隙处可供介质(或气体)通过。
[002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端吸泵运行时,在叶轮7的作用下介质(垃圾渗滤液)从进口低压腔81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用离心泵自冲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8)、安装在泵体(8)蜗室中的叶轮(7)、用于连接带动叶轮(7)的泵轴(6)、用于封闭泵体(8)的泵盖(2)以及冲洗管组件(3),所述泵盖(2)的一侧端面封闭安装在泵体(8)上,泵盖(2)的另一侧端面与悬架部件(1)固定,悬架部件(1)用于支承泵轴(6),泵轴(6)自泵盖(2)上的轴孔(22)穿入泵体(8)内;所述叶轮(7)将泵体(8)分隔成三个腔体,包括形成在泵体(8)进口处的进口低压腔(81),形成在泵体(8)出口处的出口高压腔(82),以及形成于泵盖(2)内侧与叶轮密封口环(71)之间的机械密封腔(83),机械密封(4)置入机械密封腔(83)内,并通过定位套(5)定位在泵轴(6)上,用于配合泵盖(2)对轴孔(22)进行密封;所述冲洗管组件(3)连通出口高压腔(82)和机械密封腔(83),将介质从出口高压腔(82)引入机械密封腔(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用离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丁宪潘鹏西赵才甫孙鹏敏仰红良吴宏飞李学忠张会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