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容器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61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出了一种烹饪容器和烹饪器具,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包括底壁;第一发热层,设置于容器本体上,位于底壁;第二发热层,设置于容器本体上,第一发热层的第一发热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发热层的至第二发热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烹饪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在烹饪容器内形成高低不同的温差,提升烹饪容器内液体的翻腾效果,进而提升对烹饪容器内食物的烹饪效果。提升对烹饪容器内食物的烹饪效果。提升对烹饪容器内食物的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容器和烹饪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容器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可在烹饪容器的容器本体上设置有加热层,进而实现电磁加热的效果。但是,在烹饪容器使用过程中,烹饪容器内部食物的加热效果不佳;特别是加热液体时,烹饪容器内部液体的翻腾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容器。
[000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包括底壁;第一发热层,设置于容器本体上,位于底壁;第二发热层,设置于容器本体上,第一发热层的第一发热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发热层的第二发热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合。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第一发热层和第二发热层。其中,容器本体包括底壁,底壁对烹饪容器中需要烹饪的食物起承载作用。第一发热层设置于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底壁;第一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上,位于所述底壁;第二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第一发热层的第一发热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发热层的第二发热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中未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相重合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为第一子发热区域,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中未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相重合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为第二子发热区域,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相重合的区域为第三发热区域;所述第三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高于所述第一子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和/或所述第三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层包括第一发热膜,所述第一发热膜覆盖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二发热层包括第二发热膜,所述第二发热膜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发热膜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底壁的中心到所述底壁的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发热区域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的尺寸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并小于或等于1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热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底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层位于所述底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发热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层的至少部分周围区域;从所述底壁的中心到所述底壁的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发热区域靠近所述第一子发热区域的边缘位置到所述底壁的边缘的尺寸,与所述底壁的尺寸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5%。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与所述第一子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0℃;和/或所述第三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与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0℃;所述第三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与所述第一子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30℃;和/或所述第三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与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域的发热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30℃。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层包括感磁金属材料;和/或所述第二发热层包括感磁金属材料;和/或所述容器本体为陶瓷体。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瑜杰万鹏曹达华李兴航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