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856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栓支架对肺栓塞处的陈旧性大块血栓清理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该取栓支架包括编织外网和编织中网,编织外网上设有具有中空内腔的网盘结构,编织中网设在中空内腔中,编织中网能随编织网盘结构进行张开或收拢。网盘结构的周向侧部能在血栓位置形成多重并列的清除层,对血栓位置进行多点位多重清理,编织中网能极大地增加血管内腔立体空间内取栓支架与血栓的接触面积,且编织中网能够在编织外网的径向截面上对血栓进一步地刮带,在取栓支架穿过血栓后,往回抽的过程中增加取栓支架吸附能力,从而达到一次抽吸就能对血栓进行较好效果的清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研究显示全球四分之一的住院死亡原因与血栓相关,前三位的心血管病死因均与血栓有关,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0003]肺栓塞(PE,pulmonary embolism)是目前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呼吸系统的重症和急症。美国每年有20多万多人死于肺栓塞相关的疾病,欧洲每年有54.4万人死于相关疾病。这意味着在美国大约每6分钟就有1人死于肺栓塞,世界各地每15秒就有一人死于肺栓塞。
[0004]肺栓塞是仅次于冠心病和中风的第三大心血管死亡原因,如果不治疗的话,其30天的死亡率为30%,11%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死亡。在我国,肺栓塞发病率从2001年的3.9/10万上升到2011年的11.7/10万,临床亟需相关的解决方案。
[0005]肺栓塞治疗作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一个新兴领域,目前大家正在积极探讨理想的治疗方法来应对这种危及生命的疾病。理想的肺栓塞治疗设备应该具有这些特性:可由一个操作人员单独使用,出血和围手术期风险最小,有效的解决凝块,以及最小的失血量。
[0006]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导管溶栓术和基于导管的血栓清除/切除术。针对动脉系统中的血栓,比如脑血管的凝块,经过20多年时间,治疗方案从药物溶栓逐渐发展到目前的机械取栓。现在,临床已确定了脑血管支架介入取栓成为指南推荐的护理方法,且有望直接机械取栓,打破“先溶栓再取栓”的传统。
[0007]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未来针对静脉血管的特异性设计的机械取栓设备将成为大势所趋,经血管介入机械治疗肺栓塞这个领域正在迅速发展,但整体还在早期阶段,未来前景广阔。
[0008]目前,肺栓塞的常见治疗手段为导管溶栓和导管吸栓,这两种治疗方法针对新发血栓具有显著疗效,缺点是对陈旧性大块血栓很难完全清除,然而肺动脉栓塞多为亚急性血栓或陈旧血栓。支架取栓虽然能够去除部分血栓,但是取栓支架多为直筒形的网状结构,对血栓的清理效果并不好,对于陈旧性的大块血栓仍然很难完全清除,甚至需要取栓支架反复进入血管内2

3次,极易造成血管损伤,并出现其它病况。
[0009]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栓支架对肺栓塞处的陈旧性大块血栓清理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栓支架对肺栓塞处的陈旧性大块血栓清理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2]本技术提供的取栓支架,包括编织外网和编织中网,所述编织外网上具有一个或至少两个能够张开或收拢的网盘结构,所述网盘结构具有中空内腔,所述编织中网沿所述网盘结构的径向连接设置在所述网盘结构的所述中空内腔中,所述编织中网能随所述编织网盘结构进行张开或收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编织中网为多条中网线束相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编织中网为扁平的网球状结构或多层层叠设置的网状结构,所述编织中网的网孔尺寸小于所述编织外网的网孔尺寸。
[0014]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外网为沿自身轴向的多条外网线束相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外网线束在所述网盘结构处能够相对移动,且相邻所述网盘结构之间具有径向限位结构。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两个收口环,所述收口环设置于所述编织外网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外网线束与所述收口环相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栓头,所述栓头的第一端设置有容纳凹槽,且所述栓头的第二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纳凹槽相连通,所述收口环伸入固定在所述容纳凹槽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外网的长度范围为10毫米至25毫米,所述编织外网的直径范围为6毫米至25毫米。
[0018]进一步地,所述网盘结构与所述编织中网一一对应成组设置,所述网盘结构和所述编织中网设置有三组。
[0019]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外网与所述编织中网之间的连接为焊接,或者,所述编织中网的所述中网线束穿设编织在所述编织外网的所述外网线束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外网和所述编织中网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0021]本技术提供的取栓装置,包括支架保护套和上述的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能收缩伸入至所述支架保护套内。
[0022]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取栓支架,通过在编织外网上设置一个或至少两个能够张开或收拢的网盘结构,网盘结构张开撑紧后,多个网盘结构的周向侧部能够在血栓位置形成多重并列的清除层,对血栓位置进行多点位多重清理,而且编织中网沿网盘结构的径向连接设置在网盘结构的中空内腔中,编织中网能随编织网盘结构进行张开或收拢,即通过在编织外网的内腔中增设加密可收缩的编织中网,能够极大地增加血管内腔立体空间内取栓支架与血栓的接触面积,且编织中网能够在编织外网的径向截面上对血栓进行进一步地刮带,在取栓支架穿过血栓后,往回抽的过程中增加取栓支架吸附和溶解血栓的能力,从而达到一次抽吸就能对血栓进行较好效果的清理。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结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编织中网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编织外网定型前的展开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的A视图,其为取栓支架的远端;
[00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的B视图,其为取栓支架的近端;
[00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张器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张器保护套的示意图。
[0032]图中1

编织外网;2

编织中网;3

网盘结构;4

中空内腔;5

收口环;6

栓头;7

容纳凹槽;8

通孔;9

扩张器;10

扩张器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外网(1)和编织中网(2),所述编织外网(1)上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能够张开或收拢的网盘结构(3),所述网盘结构(3)具有中空内腔(4),所述编织中网(2)沿所述网盘结构(3)的径向连接设置在所述网盘结构(3)的所述中空内腔(4)中,所述编织中网(2)能随所述编织网盘结构(3)进行张开或收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中网(2)为多条中网线束相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编织中网(2)为扁平的网球状结构或多层层叠设置的网状结构,所述编织中网(2)的网孔尺寸小于所述编织外网(1)的网孔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外网(1)为沿自身轴向的多条外网线束相交叉编织而成,所述外网线束在所述网盘结构(3)处能够相对移动,且相邻所述网盘结构(3)之间具有径向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收口环(5),所述收口环(5)设置于所述编织外网(1)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外网线束与所述收口环(5)相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栓支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浩洋马立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管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