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降噪型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25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音降噪型增压泵,涉及增压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泵体,泵体上设置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减振降噪套,减振降噪套内填充有阻尼油,减振降噪套上连接有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音降噪组件的设置,由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从而使增压泵在振动时通过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缓冲,之后通过弹簧驱动结构复位,同时由于减振降噪套内填充有阻尼油,减振降噪套内多个小孔使阻尼油可以流动,当增压泵振动时会挤压减振降噪套从而向阻尼油施加压力,阻尼油受压后开始流动从而将增压泵振动时的力吸收,减震效果较好从而延长增压泵使用寿命,同时能够起到隔音降噪作用。噪作用。噪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音降噪型增压泵


[0001]本技术涉及增压泵
,具体为一种隔音降噪型增压泵。

技术介绍

[0002]莱赛尔纤维是绿色纤维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在利用浆纱机对莱赛尔纤维产品进行上浆时,通过增压泵加压,使浆料压力由正常的4个压力增加到6个,能够更好的增加莱赛尔产品的上浆效果,并提高织造质量和效率。
[0003]申请号为202221392226.7的一种长寿命高速直流增压泵,涉及增压泵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长寿命高速直流增压泵,通过设置缓冲组件和防护框,使得整个高速直流增压泵的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稳定性高,适合高速直流增压泵的使用。
[0004]首先,改增压泵通过四个弹簧与导向结构配合,使增压泵振动时左右位移,同时通过弹簧对结构进行缓冲支撑,而增压泵振动后所产生的力主要是依靠弹簧收缩、弹起和连接环与支撑杆之间摩擦消耗,导致结构磨损偏大同时不便于快速消耗掉振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音降噪型增压泵,以解决磨损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音降噪型增压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振降噪套,所述减振降噪套内填充有阻尼油,所述减振降噪套上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内分别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泵在振动时通过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缓冲,之后通过弹簧驱动结构复位,同时由于减振降噪套内填充有阻尼油,减振降噪套内多个小孔使阻尼油可以流动,当增压泵振动时会挤压减振降噪套从而向阻尼油施加压力,阻尼油受压后开始流动从而将增压泵振动时的力吸收,避免弹簧使增压泵频繁晃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泵体内连接有定子,所述定子内安装有转子,所述转子一端连接有叶轮,所述转子另一端连接有扇叶,所述转子上连接有轴承。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子通电后产生电磁场配合定子的永磁场使转子带动扇叶和叶轮开始旋转,扇叶旋转后产生气流以便于对增压泵散热,叶轮旋转后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吸进液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减振降噪套截面呈蜂窝状,且所述减振降噪套内开设有多个小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减振降噪套与阻尼油配合减少了共振从而减少噪音产生,同时蜂窝状结构配合液体可以减少声音传播进而减少了噪音的发出。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且所述支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均采用橡胶材料
制作而成,从而使增压泵在振动时通过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缓冲,之后通过弹簧驱动结构复位。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弹簧沿支架纵轴中心线镜像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从而使增压泵在振动时通过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缓冲,之后通过弹簧驱动结构复位。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对称分布。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从而使增压泵在振动时通过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缓冲,之后通过弹簧驱动结构复位。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隔音降噪组件的设置,由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从而使增压泵在振动时通过弹簧、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减振降噪套缓冲,之后通过弹簧驱动结构复位,同时由于减振降噪套内填充有阻尼油,减振降噪套内多个小孔使阻尼油可以流动,当增压泵振动时会挤压减振降噪套从而向阻尼油施加压力,阻尼油受压后开始流动从而将增压泵振动时的力吸收,避免弹簧使增压泵频繁晃动,同时由于减振降噪套与阻尼油配合减少了共振从而减少噪音产生,同时蜂窝状结构配合液体可以减少声音传播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减震效果较好从而延长增压泵使用寿命,同时能够起到隔音降噪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增压泵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泵体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泵体;2、定子;3、转子;4、叶轮;5、扇叶;6、轴承;7、减震组件;701、支架;702、第一挡板;703、弹簧;704、第二挡板;705、减振降噪套;706、阻尼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6]一种隔音降噪型增压泵,如图1、2和3所示,包括泵体1,泵体1上设置有减震组件7。
[0027]具体地,减震组件7包括连接于泵体1外表面的减振降噪套705,减振降噪套705截面呈蜂窝状且内部开设有多个小孔,起到减震作用的同时能够减少噪音传出,减振降噪套705内部填充有用于吸收震动力的阻尼油706,减振降噪套705外表面连接有用于支撑结构的支架701,且支架70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支架70内部一侧连接有用于遮挡弹簧703增加美观的第一挡板702和防止阻尼油706漏出的第二挡板704,第一挡板702、第二挡板704
和减振降噪套705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第一挡板702和第二挡板704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的弹簧703,减震效果较好从而延长增压泵使用寿命,同时能够起到降噪作用。
[0028]参阅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泵体1内部连接有定子2,定子2内部安装有转子3,转子3一端连接有叶轮4,转子3另一端连接有扇叶5,转子3外表面两侧均连接有轴承6,轴承6固定于泵体1内,方便对浆料加压。
[0029]参阅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弹簧703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弹簧703沿支架701纵轴中心线镜像设置,第一挡板702和第二挡板704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挡板702和第二挡板704均对称分布,减震效果较好从而延长增压泵使用寿命。
[0030]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转子3通电后产生电磁场配合定子2的永磁场使转子3带动扇叶5和叶轮4开始旋转,扇叶5旋转后产生气流以便于对增压泵散热,叶轮4旋转后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4外缘流去,同时泵体1内产生负压吸进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叶轮4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降噪型增压泵,包括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上设置有减震组件(7),所述减震组件(7)包括减振降噪套(705),所述减振降噪套(705)内填充有阻尼油(706),所述减振降噪套(705)上连接有支架(701),所述支架(701)内分别连接有第一挡板(702)和第二挡板(704),所述第一挡板(702)和第二挡板(704)之间设置有弹簧(7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降噪型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内连接有定子(2),所述定子(2)内安装有转子(3),所述转子(3)一端连接有叶轮(4),所述转子(3)另一端连接有扇叶(5),所述转子(3)上连接有轴承(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国张秀民张志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丰泰永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