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807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可用度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任务故障次数和可维修故障次数;获取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以及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所述设备修复全部故障的总维修时间与可维修故障次数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平均修复时间;基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之和与所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产品的使用可用度做有效的准确评估的缺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及系统一方面可以减少平均延误时间较难统计的麻烦,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接近常用的工程统计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可用度评估
,尤其涉及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可用性是指系统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其概率度量称为可用度,是系统效能的重要组成。使用可用度是一种综合考虑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理时间、平均保障延误时间的可用度指标,常用于装备可用性评价。系统使用可用度评估可为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改进、系统维修保障策略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对于系统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0003]复杂系统通常由多个功能独立的分系统组成,在不同的使用剖面下,各分系统的工作状态可能不同,具体表现为停机、待机、多工作模式分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等;此外,随着环境剖面的变化,系统组成在不同使用剖面下的失效规律可能不同,例如电子产品的失效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运动机构的磨损速率随着环境振动量级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系统工作状态和环境剖面的变化,系统往往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故障率、修理时间,在给定的备件供应策略下,系统备件满足率也随之变化,进而产生不同的保障延误时间。
[0004]当前,常用的工程统计测量方法为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产品能工作时间与该时间周期内的总日历时间(即能工作时间与不能工作时间之和)的比值,应用公式:
[0005][0006]其中,MTBF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TR为平均修复时间,MTMD为平均延误时间。
[0007]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产品的平均延误时间较难统计获得,且MTBF对应的故障为需要维修的故障(属于基本可靠性的故障范畴),与常用工程统计测量方法中导致产品不能工作的故障概念不一致(属于任务可靠性的故障范畴)。因此理论计算公式同常用的工程统计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的冲突,且现有使用可用度计算公式中平均延误时间较难统计,因此现有的方法不能对产品的使用可用度做有效的准确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产品的使用可用度做有效的准确评估的缺陷,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及系统一方面可以减少平均延误时间较难统计的麻烦,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接近常用的工程统计测量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包括:
[0010]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任务故障次数和可维修故障次数;
[0011]获取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以及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0012]以所述设备修复全部故障的总维修时间与可维修故障次数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
平均修复时间;
[0013]基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之和与所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任务故障次数和可维修故障次数,包括:
[0015]在预设的设备工作周期内获取设备的工作状态,判断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故障总次数,根据预设的故障判定准则确定故障的类型及各类型对应的数量。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任务故障次数和可维修故障次数,包括:
[0017]基于预设的任务可靠性故障判定准则确定任务故障的类型集合,基于预设的基本可靠性故障判定准则确定,确定可维修故障的类型集合;
[0018]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所有故障信息,与所述任务故障的类型集合以及所述可维修故障的类型集合比对,确定故障的类型。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计算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包括:
[0020]获取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T
M

[0021]以所述设备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T
M
与任务故障次数r
M
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应用公式:
[0022][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计算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包括:
[0024]获取所述设备修复可维修故障的总维修时间T
R

[0025]以所述设备修复全部故障的总维修时间T
R
与可维修故障次数r
B
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平均修复时间,应用公式:
[0026][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获取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应用公式:
[0028][002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系统,包括故障信息获取模块,工作时间获取模块以及计算模块:
[0030]故障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任务故障次数和可维修故障次数;
[0031]工作时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以及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0032]计算模块,用于以所述设备修复全部故障的总维修时间与可维修故障次数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平均修复时间;并基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之和与所述平均故
障间隔时间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系统,所述故障信息获取模块在预设的设备工作周期内获取设备的工作状态,判断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故障总次数,根据预设的故障判定准则确定故障的类型及各类型对应的数量;
[0034]并基于预设的任务可靠性故障判定准则确定任务故障的类型集合,基于预设的基本可靠性故障判定准则确定,确定可维修故障的类型集合;
[0035]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所有故障信息,与所述任务故障的类型集合以及所述可维修故障的类型集合比对,确定故障的类型。
[003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的步骤。
[003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的步骤。
[003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及系统,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0039]通过以所述设备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T
M
与任务故障次数r
M
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避免了获取现有技术难以获取的平均延误时间;基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之和与所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一方面可以减少平均延误时间较难统计的麻烦,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接近常用的工程统计测量方法。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任务故障次数和可维修故障次数;获取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以及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所述设备修复全部故障的总维修时间与可维修故障次数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平均修复时间;基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之和与所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任务故障次数和可维修故障次数,包括:在预设的设备工作周期内获取设备的工作状态,判断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故障总次数,根据预设的故障判定准则确定故障的类型及各类型对应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任务故障次数和可维修故障次数,包括:基于预设的任务可靠性故障判定准则确定任务故障的类型集合,基于预设的基本可靠性故障判定准则确定,确定可维修故障的类型集合;获取设备在工作周期内的所有故障信息,与所述任务故障的类型集合以及所述可维修故障的类型集合比对,确定故障的类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包括:获取所述设备在工作周期内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T
M
;以所述设备执行工作任务的总时间T
M
与任务故障次数r
M
的比值为所述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应用公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设备使用可用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设备的使用可用度包括:获取所述设备修复可维修故障的总维修时间T
R
;以所述设备修复全部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胜李万陆军仇玲萍邹杨思丁嵘詹孟宇董庆丰李乐晓马苗宋刚许传农周亚东卢志强曹进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