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805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包括移动变电站和多个供电回路,移动变电站的一端与引自变电所的电源连接,移动变电站的一端与多个供电回路连接,任意两个供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至少一个供电回路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包括壳体和转轴,转轴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内部,另一部分朝向壳体外部伸出;控制部件,控制部件设置在壳体外且与壳体固定连接,控制部件包括工频回路,工频回路用于与其他用电部件电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矿井胶带机的控制设备数目多,接线量、维护量相对较大、拆装不方便且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多的问题。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带式输送机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井胶带机的控制系统所布置的设备较多,有采用“开关+CST+电机”组合的,有采用“变频器+减速机+电机”组合的,也有采用“变频器+永磁直驱电机”组合的,系统配套方式都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场控制设备的配套形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优化。
[0003]带式输送机的主控制设备存在如下问题:
[0004](1)主控制设备包括多个柜体,接线量和维护量相对较大,拆装不方便,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大。
[0005](2)工频回路需要设置单独的组合开关来控制,且工频回路与主控制设备之间存在逻辑控制,需通过电缆传递控制信号,信息量有限且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矿井胶带机的控制设备数目多,接线量、维护量相对较大、拆装不方便且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包括移动变电站和多个供电回路,移动变电站的一端与引自变电所的电源连接,移动变电站的一端与多个供电回路连接,任意两个供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至少一个供电回路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包括壳体和转轴,转轴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内部,另一部分朝向壳体外部伸出;控制部件,控制部件设置在壳体外且与壳体固定连接,控制部件包括工频回路,工频回路用于与其他用电部件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工频回路为三个,三个工频回路分别为第一工频回路、第二工频回路和第三工频回路,第一工频回路和第二工频回路的输出电压为1140V,第三工频回路的输出电压为127V。
[0009]进一步地,多个供电回路包括第一供电回路,第一供电回路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0010]进一步地,第一供电回路上设置有卷带电机,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一工频回路与卷带电机电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供电回路上设置有补液泵站,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二工频回路与补液泵站电连接。
[0012]进一步地,第一供电回路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可编程控制箱,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三工频回路与驱动电机可编程控制箱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多个供电回路包括第二供电回路,第二供电回路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
置,第二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0014]进一步地,多个供电回路包括第三供电回路,第三供电回路上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0015]进一步地,第三供电回路上设置有第一水冷电机,第三驱动装置的第一工频回路与第一水冷电机电连接。
[0016]进一步地,第三供电回路上设置有第二水冷电机,第三驱动装置的第二工频回路与第二水冷电机电连接。
[0017]进一步地,第三供电回路上设置有综保设备,第三驱动装置的第三工频回路与综保设备电连接,综保设备包括相互并联的液压监测与保护装置和照明灯。
[0018]进一步地,多个供电回路包括第四供电回路,第四供电回路上设置有张紧电机。
[0019]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包括移动变电站和多个供电回路,移动变电站的一端与引自变电所的电源连接,移动变电站的一端与多个供电回路连接,任意两个供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至少一个供电回路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包括壳体和转轴,转轴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内部,另一部分朝向壳体外部伸出;控制部件,控制部件设置在壳体外且与壳体固定连接,控制部件包括工频回路,工频回路用于与其他用电部件电连接。这样,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在满足电气间隔要求的前提下,在驱动电机(即永磁直驱变频一体机)的控制部件中集成了工频回路,促进了现场设备的简化,对驱动电机的控制部件中的电气元件进行了重新排布,具有工频回路输出控制及电气保护功能,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矿井胶带机的控制设备数目多,接线量、维护量相对较大、拆装不方便且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2]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的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的驱动电机的主视图;
[002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的驱动电机的侧视图;
[0025]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的驱动电机的俯视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7]101、电机本体;1011、壳体;1012、转轴;102、控制部件;1021、工频回路;10211、第一工频回路;10212、第二工频回路;10213、第三工频回路;1022、断路器;1023、真空接触器;1024、输出电缆连接器;
[0028]1、移动变电站;2、电源;3、第一供电回路;31、第一驱动装置;32、卷带电机;33、补液泵站;34、驱动电机可编程控制箱;4、第二供电回路;41、第二驱动装置;5、第三供电回路;51、第三驱动装置;52、第一水冷电机;53、第二水冷电机;54、液压监测与保护装置;55、照明灯;6、第四供电回路;61、张紧电机;62、张紧电机就地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包括移动变电站1和多个供电回路,移动变电站1的一端与引自变电所的电源2连接,移动变电站1的一端与多个供电回路连接,任意两个供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至少一个供电回路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01,包括壳体1011和转轴1012,转轴1012的一部分位于壳体1011内部,另一部分朝向壳体1011外部伸出;控制部件102,控制部件102设置在壳体1011外且与壳体1011固定连接,控制部件102包括工频回路1021,工频回路1021用于与其他用电部件电连接。
[0031]这样,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在满足电气间隔要求的前提下,在驱动电机(即永磁直驱变频一体机)的控制部件102中集成了工频回路1021,促进了现场设备的简化,对驱动电机的控制部件102中的电气元件进行了重新排布,具有工频回路输出控制及电气保护功能,实现了对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矿井胶带机的控制设备数目多,接线量、维护量相对较大、拆装不方便且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变电站(1)和多个供电回路,所述移动变电站(1)的一端与引自变电所的电源(2)连接,所述移动变电站(1)的一端与所述多个供电回路连接,任意两个所述供电回路之间相互并联,至少一个所述供电回路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01),包括壳体(1011)和转轴(1012),所述转轴(101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11)内部,另一部分朝向所述壳体(1011)外部伸出;控制部件(102),所述控制部件(102)设置在所述壳体(1011)外且与所述壳体(1011)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部件(102)包括工频回路(1021),所述工频回路(1021)用于与其他用电部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频回路(1021)为三个,三个所述工频回路(1021)分别为第一工频回路(10211)、第二工频回路(10212)和第三工频回路(10213),所述第一工频回路(10211)和所述第二工频回路(10212)的输出电压为1140V,所述第三工频回路(10213)的输出电压为127V。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供电回路包括第一供电回路(3),所述第一供电回路(3)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3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为所述驱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回路(3)上设置有卷带电机(3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的所述第一工频回路(10211)与所述卷带电机(32)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回路(3)上设置有补液泵站(3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建雄闫旭王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