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85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整体呈弧形结构,所述管体从后段向前段的外径逐渐缩小,所述管体的前段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缺口,使其前段形成多个活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体的前段为软性材料活瓣样设计,同时管体从后段向前段的外径逐渐缩小,便于置入鼻道及支气管镜从内扩张,硬性部的设置,使得管体具有一定支撑力,便于支气管镜的进入,镜体只与柔软的管体材料接触,避免导致鼻粘膜疼痛及出血。导致鼻粘膜疼痛及出血。导致鼻粘膜疼痛及出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

技术介绍

[0002]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是纵膈肿块,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肺癌分期的必备诊断手段。超声支气管镜检查进入气道的方式可分为经鼻,经口腔和经喉罩3种。经鼻插入为最常见方式,患者可自主排除口腔分泌物,耐受性好,舒适性高。但部分检查者因鼻甲肥厚导致鼻腔狭小,鼻道纤细。也有部分检查者先天性鼻腔较小,鼻道纤细。超声支气管镜先端部直径7mm,显著高于普通支气管镜(先端部直径4

5.9mm),对于狭窄的鼻道插入时会引起检查者显著的疼痛、出血和不适,通常难以顺利插入。强行插入甚至会导致严重的鼻腔出血甚至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0003]简言之,目前的临床问题在于一部分(预估约25

30%)检查者因鼻腔较小行经鼻进入超声支气管镜困难或导致患者显著的疼痛,出血,而经口腔或经喉罩因为多方面原因不能完全替代经鼻超声支气管镜检查,需要一个创新方案解决这个临床痛点。
[0004]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解决了目前的临床问题在于一部分检查者因鼻腔较小行经鼻进入超声支气管镜困难或导致患者显著的疼痛,出血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整体呈弧形结构,所述管体从后段向前段的外径逐渐缩小,所述管体的前段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缺口,使其前段形成多个活瓣。
[0007]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后段具有向外扩张的喇叭状口。
[0008]优选的,所述管体具有硬性部与软性部;所述硬性部与软性部沿管体长度方向对半设置,所述硬性部位于弧形结构的内侧面,所述软性部位于弧形结构的外侧面。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活瓣为向内侧倾斜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外表面均设置有亲水涂层。
[0011]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径大于7mm。
[0012]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管体的前段为软性材料活瓣样设计,同时管体从后段向前段的外径逐渐缩小,便于置入鼻道及支气管镜从内扩张,硬性部的设置,使得管体具有一定支撑力,便于支气管镜的进入,镜体只与柔软的管体材料接触,避免导致鼻粘膜疼痛及出血。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位图1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数字表示:
[0018]1‑
管体;11

硬性部;12

软性部;2

喇叭状口;3

固定带;4

缺口;5

活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包括管体1,管体1整体呈弧形结构,管腔内径大于7mm,确保支气管镜的先端部可以顺利插入,管体1从后段向前段的外径逐渐缩小,以便于管体1可顺利的插入至患者的鼻腔中;
[0021]管体1的前段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缺口4,使其前段形成多个活瓣5,管体1与活瓣5均是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管体1前段由软性材料制成,设计成活瓣5样式,且活瓣5呈一定锥形,即向内侧倾斜设置,可以插入狭窄的鼻道,渐进的扩张鼻道。
[0022]管体1的内外侧加涂一层亲水涂层,亲水涂层与水之间的化学作用会形成一种凝胶材料,这种凝胶材料会表现出极低的摩擦系数,进而使得管体1的表面变得非常润滑,便于管体1插入鼻腔及支气管镜插入管腔。
[0023]管体1的后段具有向外扩张的喇叭状口2,喇叭状口2的设置便于支气管镜的先端部插入管体1内部。
[0024]为了便于管体1方便的进入鼻道内,在沿管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硬性部11,使得管体1具有一定支撑力,硬性部11位于管体1弧形结构的内侧面,而管体1对的弧形结构的外侧面位软性部12,确保了管体1插入鼻道内时的舒适性,硬性部11并未不可进行弯曲,是仅比软性部12的硬度高一点。
[0025]使用时,术前鼻腔使用减充血剂和局麻药,润滑油充分润滑管体1内外壁及前段。操作时先将锥形的通气管前段插入较窄的鼻道,缓慢插入,逐渐扩张鼻道,后将支气管镜的先端部插入管体1的管腔内,固定住管体1,缓慢进入利用先端部逐渐扩开管体1前段的活瓣5,进而完全进入并通过狭窄的鼻道,进入后鼻孔,因镜体只与柔软的管体1材料接触,避免导致鼻粘膜疼痛及出血。
[002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整体呈弧形结构,所述管体从后段向前段的外径逐渐缩小,所述管体的前段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缺口,使其前段形成多个活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后段具有向外扩张的喇叭状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超声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咽喉的鼻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具有硬性部与软性部;所述硬性部与软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俊强夏大庆谢旺徐敏潘维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