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81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包括钢绞线、提升器、平台主体和钢绞线导向架,提升器设置在平台主体上并连接钢绞线的一端,钢绞线导向架包括三角形稳定架、钢绞线托架和钢绞线防脱架,三角形稳定架竖向设置在平台主体上且位于提升器之后,钢绞线托架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三角形稳定架上,钢绞线防脱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钢绞线防脱架分别设置在钢绞线托架的左端和右端上,钢绞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并从钢绞线托架上向后绕经钢绞线托架的位于两个钢绞线防脱架之间的位置再向下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钢绞线在提升过程中扰乱作业钢绞线的可能性,增大提升点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升点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升点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大跨钢桁架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0003]目前,很多现代化建筑采用大跨钢结构桁架屋顶,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可以减少工人高中作业时间,保障工人安全。在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中,其提升点的安全性能尤为重要。
[0004]传统提升点在提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后方钢绞线在提升过程中扰乱作业钢绞线,尤其在提升中后期,需采取措施保障提升点安全,减少钢绞线扰动可能性。
[000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能够减少钢绞线在提升过程中扰乱作业钢绞线的可能性,增大提升点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能够减少钢绞线在提升过程中扰乱作业钢绞线的可能性,增大提升点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7]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8]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包括钢绞线、提升器和平台主体,所述提升器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并连接所述钢绞线的一端,其特点是,所述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还包括钢绞线导向架,其中:
[0009]所述钢绞线导向架包括三角形稳定架、钢绞线托架和钢绞线防脱架,所述三角形稳定架竖向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且位于所述提升器之后,所述钢绞线托架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三角形稳定架上,所述钢绞线防脱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钢绞线防脱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绞线托架的左端和右端上,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并从所述钢绞线托架上向后绕经所述钢绞线托架的位于两个所述钢绞线防脱架之间的位置再向下延伸设置。
[0010]较佳地,所述三角形稳定架沿前后方向设置。
[0011]更佳地,所述三角形稳定架包括前支杆和后支杆,所述前支杆竖向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所述钢绞线托架设置在所述的前支杆的上端上,所述后支杆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后支杆的前端高于所述后支杆的后端并连接所述的前支杆的上端,所述的后
支杆的后端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杆和所述后支杆均为圆钢管。
[0013]较佳地,所述钢绞线托架为圆杆。
[0014]更佳地,所述圆杆为圆钢管。
[0015]较佳地,所述钢绞线防脱架为圆形杆。
[0016]更佳地,所述圆形杆为圆钢管。
[0017]较佳地,所述平台主体包括前纵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后纵向支撑杆、左横向支撑杆、右横向支撑杆、下支撑杆、后支撑杆、左斜向支撑杆和右斜向支撑杆,所述前纵向支撑杆的后端位于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上端之前并连接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上端,所述后纵向支撑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中部之后并连接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中部,所述下支撑杆位于所述前纵向支撑杆的前端和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中部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纵向支撑杆的前端和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中部,所述后支撑杆位于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上端和所述后纵向支撑杆的后端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后纵向支撑杆的后端,所述左横向支撑杆和所述右横向支撑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中部位于所述左横向支撑杆和所述右横向支撑杆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左横向支撑杆和所述右横向支撑杆,所述左斜向支撑杆位于所述的前纵向支撑杆的前端和所述左横向支撑杆的中部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纵向支撑杆的前端和所述的左横向支撑杆的中部,所述右斜向支撑杆位于所述的前纵向支撑杆的前端和所述右横向支撑杆的中部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纵向支撑杆的前端和所述的右横向支撑杆的中部,所述提升器设置在所述的前纵向支撑杆的前端上,所述三角形稳定架设置在所述前纵向支撑杆的中部上。
[0018]较佳地,所述提升器是液压提升器。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0020]1、本技术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包括钢绞线、提升器、平台主体和钢绞线导向架,提升器设置在平台主体上并连接钢绞线的一端,钢绞线导向架包括三角形稳定架、钢绞线托架和钢绞线防脱架,三角形稳定架竖向设置在平台主体上且位于提升器之后,钢绞线托架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三角形稳定架上,钢绞线防脱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钢绞线防脱架分别设置在钢绞线托架的左端和右端上,钢绞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并从钢绞线托架上向后绕经钢绞线托架的位于两个钢绞线防脱架之间的位置再向下延伸设置,因此,其能够减少钢绞线在提升过程中扰乱作业钢绞线的可能性,增大提升点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21]2、本技术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包括钢绞线、提升器、平台主体和钢绞线导向架,提升器设置在平台主体上并连接钢绞线的一端,钢绞线导向架包括三角形稳定架、钢绞线托架和钢绞线防脱架,三角形稳定架竖向设置在平台主体上且位于提升器之后,钢绞线托架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三角形稳定架上,钢绞线防脱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钢绞线防脱架分别设置在钢绞线托架的左端和右端上,钢绞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并从钢绞线托架上向后绕经钢绞线托架的位于两个钢绞线防脱架之间的位置再向下延伸设置,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22]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右视示意图。
[0026]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钢绞线;2提升器;3平台主体;4钢绞线导向架;5三角形稳定架;6钢绞线托架;7钢绞线防脱架;8前支杆;9后支杆;10前纵向支撑杆;11竖向支撑杆;12后纵向支撑杆;13左横向支撑杆;14右横向支撑杆;15下支撑杆;16后支撑杆;17左斜向支撑杆;18右斜向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包括钢绞线、提升器和平台主体,所述提升器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并连接所述钢绞线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还包括钢绞线导向架,其中:所述钢绞线导向架包括三角形稳定架、钢绞线托架和钢绞线防脱架,所述三角形稳定架竖向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且位于所述提升器之后,所述钢绞线托架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三角形稳定架上,所述钢绞线防脱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钢绞线防脱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绞线托架的左端和右端上,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并从所述钢绞线托架上向后绕经所述钢绞线托架的位于两个所述钢绞线防脱架之间的位置再向下延伸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稳定架沿前后方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稳定架包括前支杆和后支杆,所述前支杆竖向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所述钢绞线托架设置在所述的前支杆的上端上,所述后支杆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后支杆的前端高于所述后支杆的后端并连接所述的前支杆的上端,所述的后支杆的后端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杆和所述后支杆均为圆钢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托架为圆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为圆钢管。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钢桁架整体提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防脱架为圆形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建成王争虎周静王力伟原坤汪宏鑫张宝熊辽郭震徐绍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