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777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齿轮箱支撑装置和连接装置,陪试齿轮箱的转轴与主试齿轮箱转轴连接在所述齿轮箱支撑装置上,连接装置用于陪试齿轮箱和主试齿轮箱之间的传动连接,齿轮箱支撑装置包括陪试箱支撑部套和主试箱支撑部套,陪试箱支撑部套上设置有变位结构;陪试箱支撑部套和主试箱支撑部套之间具有高度差;垂向力装置活动连接在主试箱支撑部套上;主试齿轮箱依次或陪试齿轮箱与主试箱支撑部套或陪试箱支撑部套、联轴节连接后与驱动装置连接;横向力装置、陪试齿轮箱和主试齿轮箱位于同一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满足联轴节性能、齿轮箱性能验证需求,可更好的验证齿轮箱及联轴节的可靠性。及联轴节的可靠性。及联轴节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的装置,属于齿轮箱检测


技术介绍

[0002]在轨道交通中,联轴节是齿轮箱的重要传动连接部件,为了确保齿轮箱及联轴节在投入使用时安全可靠,需对齿轮箱的各项指标及联轴节进行试验验证,在试验过程中又需对齿轮箱进行加载。
[0003]然而目前的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齿轮箱与联轴节单独进行试验,如中国专利(CN108627323A)公开了一种鼓形齿联轴节动态偏摆装置,通过对液压缸动作进行有序控制,实现鼓形齿联轴节动态偏摆的工作状态的模拟。中国专利(CN209841382U)一种联轴器试验装置及联轴器试验系统,公开了一种能够对大变位运行环境下的联轴器进行试验的系统。然而上述两种联轴节试验系统均存在占用资源大、占用空间大的缺点。同时,传统的齿轮箱加载试验一般由电机作为驱动设备,配合液压或电控的加载设备,通过调节负载的加载力矩来控制实验力矩,但是齿轮箱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承受来自车厢的载荷,在恶劣工况下,还会承受来自车厢、导向轮等施加的不同方向的载荷。因此传统的齿轮箱加载试验较难模拟车辆在运行中施加给齿轮箱多方向载荷的实际工况,且现有技术的齿轮箱试验平台难以同时实现联轴节的试验验证。将二者需单独进行试验,不仅无法充分模拟轨道交通齿轮箱与联轴节的实际工况,还会增加成本耗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提供一种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模拟齿轮箱、联轴节实际运行工况的技术问题。/>[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齿轮箱支撑装置和连接装置,陪试齿轮箱的转轴与主试齿轮箱转轴连接在所述齿轮箱支撑装置上,所述连接装置用于陪试齿轮箱和主试齿轮箱之间的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箱支撑装置包括陪试箱支撑部套和主试箱支撑部套,所述陪试箱支撑部套与主试箱支撑部套两者具有高度差;所述陪试箱支撑部套上设置有变位结构;所述垂向力装置活动连接在主试箱支撑部套上;所述横向力装置、纵向力装置均与主试齿轮箱活动连接;主试齿轮箱依次与所述主试箱支撑部套、联轴节连接后与驱动装置连接;陪试齿轮箱依次与所述陪试箱支撑部套、联轴节连接后,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横向力装置、陪试齿轮箱和主试齿轮箱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纵向力装置、联轴节与所述轴线呈90
°
设置。
[0006]优选地,所述陪试箱支撑部套包括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轴承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变位结构,所述变位结构包括变位定位孔A、变位定位孔B和变位槽。通过变位槽与变位定位孔的配合,可同时满足联轴节性能、齿轮箱性能验证需求。
[0007]优选地,所述齿轮箱支撑装置还包括陪试箱支撑杆、陪试箱支撑销、主试箱支撑杆和主试箱支撑销;所述陪试箱支撑销与陪试齿轮箱活动连接,所述陪试箱支撑杆卡接在陪试箱支撑销上;所述主试箱支撑销与主试齿轮箱活动连接,所述主试箱支撑杆卡接在主试箱支撑销上;所述陪试箱支撑杆和主试箱支撑杆均固定在底板上。
[0008]优选地,所述陪试箱支撑销和主试箱支撑销上均设置有限位部和锁紧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陪试箱支撑杆或主试箱支撑杆与对应齿轮箱的安装距离;所述锁紧部用于锁紧陪试箱支撑销与陪试箱支撑杆或主试箱支撑销与主试箱支撑杆,可防止检测齿轮箱振动时陪试齿轮箱产生的微小振动影响检测结果。
[0009]优选地,所述横向力装置包括横向力支撑板、拉力传感器、横向力拉杆和横向施力杆;所述横向力支撑板与主试箱支撑销活动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位于横向力支撑板与横向力拉杆之间,所述横向施力杆贯穿横向力拉杆后与拉力传感器活动连接,所述横向施力杆与横向力拉杆螺纹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垂向力装置包括垂向施力杆、称重传感器、垂向力压板和垂向压力支撑板,所述垂向压力支撑板底部与主试齿轮箱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位于垂向力压板与垂向压力支撑板之间;所述垂向施力杆贯穿垂向力压板后与主试箱支撑部套螺纹连接,所述垂向力压板与垂向施力杆活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垂向压力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凹面,下方设置有斜平面,所述斜平面两侧分别设置有V型面;所述凹面的形状与称重传感器的底部形状和尺寸匹配;所述V型面和斜平面用于垂向压力支撑板与主试齿轮箱连接。凹面用于防止称重传感器滑动;V型面和斜平面便于与齿轮箱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垂向力压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垂向施力杆。通过单一调节两个垂向施力杆,实现两个垂向施力杆相同或不同的拧紧度,即可实现均载或偏载,以满足不同的载荷分布需求,更接近实际运行工况。
[0013]优选地,所述纵向力装置包括纵向力支撑板、纵向力拉杆、纵向施力杆,以及连接在纵向力支撑板与纵向施力杆之间的拉力传感器;纵向力支撑板一端与主试齿轮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拉力传感器固定连接;纵向施力杆贯穿纵向力拉杆后与拉力传感器活动连接,所述纵向施力杆与纵向力拉杆螺纹连接。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联轴节和齿轮箱综合性能试验装置,同时满足联轴节性能、齿轮箱性能验证需求;节约成本,节省资源,更好的验证了齿轮箱及联轴节的可靠性。
[0015]传统齿轮箱加载试验是通过电机对齿轮箱施加的扭矩来验证的;而本技术所提供的调节负载装置与电机无关联,而是增加模拟车体施加给齿轮箱与联轴节的载荷及车辆运行过程中齿轮箱受到的牵引力、横向力以及重力来实现。因此本技术的齿轮箱与联轴节的运行工况更接近实际运行工况,不仅模拟了齿轮箱自身扭矩带来的影响,更模拟了车辆运行过程中车体对齿轮箱施加的力的影响,包括车体施加的重力,车辆转向时的横向力,车辆启动的牵引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陪试箱支撑部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下轴承座的轴测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陪试箱支撑部套的剖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陪试箱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中陪试箱支撑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中垂向力装置、横向力装置和纵向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中垂向压力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中变位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26]其中:1

陪试箱支撑杆,101

下夹紧面,102

上夹紧面,103

锁紧螺孔,2

锁紧螺栓,3

陪试箱支撑销,301

上支撑面A,302

下支撑面A,30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的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板(27)上的齿轮箱支撑装置和连接装置,陪试齿轮箱(4)的转轴与主试齿轮箱(12)转轴连接在所述齿轮箱支撑装置上,所述连接装置用于陪试齿轮箱(4)和主试齿轮箱(12)之间的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支撑装置包括陪试箱支撑部套(5)和主试箱支撑部套(11),所述陪试箱支撑部套(5)与主试箱支撑部套(11)具有高度差;所述陪试箱支撑部套(5)上设置有变位结构;所述变位结构用于陪试箱支撑部套(5)与联轴节的轴向与径向移动;垂向力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主试箱支撑部套(11)上;横向力装置、纵向力装置均与所述主试齿轮箱(12)活动连接;主试齿轮箱(12)依次与所述主试箱支撑部套(11)、联轴节连接后与驱动装置连接;陪试齿轮箱(4)依次与所述陪试箱支撑部套(5)、联轴节连接后,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横向力装置、陪试齿轮箱(4)和主试齿轮箱(12)的轴线平行;所述纵向力装置、联轴节与所述轴线呈90
°
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陪试箱支撑部套(5)包括上轴承座(501)和下轴承座(503),所述上轴承座(501)和下轴承座(503)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轴承座(503)设置有底座(5032),所述底座(5032)上设置有变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结构包括变位定位孔A(507)、变位定位孔B(508)和变位槽(509);当所述底座(5032)通过变位定位孔A(507)、变位槽(509)与底板(27)连接,所述变位槽(509)的螺栓处于位置一,所述装置处于初始位置;当所述底座(5032)通过变位定位孔B(508)、变位槽(509)与底板(27)连接时,所述变位槽(509)的螺栓处于位置二,装置处于极限变位位置;所述变位槽(509)的总长度大于等于陪试齿轮箱的轴向位移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联轴节和齿轮箱性能试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支撑装置还包括陪试箱支撑杆(1)、陪试箱支撑销(3)、主试箱支撑杆(20)和主试箱支撑销(31);所述陪试箱支撑销(3)与陪试齿轮箱(4)活动连接,所述陪试箱支撑杆(1)卡接在陪试箱支撑销(3)上;所述主试箱支撑销(31)与主试齿轮箱(12)活动连接,所述主试箱支撑杆(20)卡接在主试箱支撑销(31)上;所述陪试箱支撑杆(1)和主试箱支撑杆(20)均固定在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成友王前胜魏昱瑾王新宇刘维洁余荣芬侯仁鹏杨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