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光伏电站直流线损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767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获取光伏电站直流线损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光伏电站的结构类型获取与所述结构类型相关联的对应直流结构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计算直流线缆的总电阻;根据所述总电阻获取每一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测量每一支路的工作电流,并根据所述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和所述支路的工作电流确定每一所述支路的直流线缆损失功率;根据光伏电站的总损失电量和每一所述支路的直流线缆损失功率获得所述光伏电站的直流线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适用不同类型光伏电站,无需额外增加检测设备,提高了直流线损率检测准确性,便于光伏电站运维和管理人员在进行故障诊断和数据分析时提供参考。分析时提供参考。分析时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获取光伏电站直流线损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获取光伏电站直流线损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发电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发电过程中的能效评价与损耗分析过程变得愈发重要。其中,直流线损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
[0003]目前获取直流线损率,现有技术中需通过专业检测单位现场对电缆压降实测评估后获取STC(标准测试条件)状态下的固定线损率,其过程繁琐,成本高昂。实际运行状态下,光伏电站运行工况变化幅度大,直流电缆线路损失的功率值与电流平方成正比,因此STC(标准测试条件)状态的线损率在大多数工况下高于实际的线损率,简单地用于所有运行工况下就无法准确计算某一时间段内实际直流线损引起的电量损失。此外,由于直流线缆电压压降数值非常小,考虑到光伏发电功率波动幅度和频率的不规则特征、测量仪器精度不一,以及通讯同步等因素的干扰,在日常生产实践中获得其准确值非常困难,因此通过监控直流电缆压降计算直流线损方案比较困难。
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取光伏电站直流线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光伏电站的结构类型获取与所述结构类型相关联的对应直流结构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计算直流线缆的总电阻;根据所述总电阻获取每一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测量每一支路的工作电流,并根据所述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和所述支路的工作电流确定每一所述支路的直流线缆损失功率;根据光伏电站的总损失电量和每一所述支路的直流线缆损失功率获得所述光伏电站的直流线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光伏电站直流线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类型为组串式逆变器的光伏电站时,所述支路包括光伏支路,所述光伏支路包括光伏组件串联后连接至组串式逆变器形成的支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总长度、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线径、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电阻率和光伏组件数量;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计算直流线缆的总电阻,包括:根据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总长度、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线径和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电阻率获得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根据所述光伏组件数量获得光伏组件与光伏接线插头的接触电阻;根据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和所述接触电阻计算所述总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获取光伏电站直流线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光伏电站的总损失电量和所述支路的直流线缆损失功率获得所述光伏电站的直流线损率,包括:根据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损失功率计算每一光伏支路在所选时间段内的损失电量;获取所述光伏电站的总损失电量;根据所述光伏支路的损失电量的总和与所述总损失电量确定所选时间段内的所述直流线损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光伏电站直流线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类型为集中式逆变器的光伏电站时,所述支路包括光伏支路和汇流箱支路;所述光伏支路包括光伏组件串联后连接至直流汇流箱形成的支路;所述汇流箱支路包括直流汇流箱至集中式逆变器形成的支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总长度、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线径、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电阻率、汇流箱支路的直流线缆长度、汇流箱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线径、汇流箱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率和光伏组件数量;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计算直流线缆的总电阻,包括:根据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总长度、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线径和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电阻率获得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根据所述光伏组件数量获得光伏组件与光伏接线插头的接触电阻;根据所述光伏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和所述接触电阻计算第一线阻;根据所述汇流箱支路的直流线缆长度、所述汇流箱支路的直流线缆的线径和所述汇流箱支路的直流线缆电阻率获取第二线阻;根据所述第一线阻和所述第二线阻确定所述总电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获取光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铭莫裘周俭石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霖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