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60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包括:散热器、第一散热板、散热底座、第二散热板、绝缘板、第一功率模块、第二功率模块、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吸收电容组、滤波储能电容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电火花功率桥体的主要功率器件:第一功率模块、第二功率模块、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创新性的安装布局在第一散热器的同一平面上,极大的缩短了相互之间的导线连接距离,从而减少了工作时的回路电感,提高了能量输出效率和峰值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散热器、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绝缘板、散热底座组合成闭合的散热桥体,大大提高了电火花功率桥体的散热效率,从而有效降低了功率模块的温度,提高了电火花功率桥体的电流承载能力。承载能力。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火花堆焊修复
,具体是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机械加工是目前金属成型的主要方式,在金属铸造成型中铸造件易在凝固时产生气孔、缩孔、砂孔等铸造缺陷;在金属机械加工过程中因刀具损坏或粘料,亦会对工件表面造成缺陷和损伤;电火花堆焊修复机是这类缺陷常用的修复方式,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是电火花堆焊修复机的核心部件。
[0003]现阶段受电火花功率桥体电流承载能力、回路电感、效率和散热等因素影响,致使电火花堆焊修复机输出能量和峰值电流受限,导致修复效率、修复效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电流承载能力、低回路电感、高效率和良好散热条件的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来实现电火花堆焊修复机高能量和高峰值电流输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第一散热板、散热底座、第二散热板、绝缘板、第一功率模块、第二功率模块、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吸收电容组、滤波储能电容组,所述散热器和第一散热板对立安装在散热底座上成U型,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开有进风口,所述散热器和第一散热板侧面安装有第二散热板,所述散热器、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上方安装有绝缘板,所述散热器、第一散热板、散热底座、第二散热板、绝缘板内部形成闭合的散热风道;
[0007]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第二功率模块、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在散热器同一侧,并且与散热器紧紧贴合;
[0008]所述第一功率模块漏极通过第一异型紫铜板与第一二极管阴极相连接;
[0009]所述第一功率模块源极通过紫铜短板与第二二极管阴极相连接;
[0010]所述第二功率模块源极通过第二异型紫铜板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
[0011]所述第二功率模块漏记通过铜线与第一二极管阳极相连接;
[0012]所述吸收电容组横跨在第一异型紫铜板和第二异型紫铜板之间;
[0013]所述滤波储能电容组通过电容卡箍安装在散热底座上;
[0014]所述第一异型紫铜板另一端与第一紫铜板紧密连接;
[0015]所述第二异型紫铜板另一端与第二紫铜板紧密连接;
[0016]所述第一紫铜板与滤波储能电容组正极紧密连接;
[0017]所述第二紫铜板与滤波储能电容组负极紧密连接;
[0018]所述第一功率模块上安装有第一吸收电容板;
[0019]所述第二功率模块上安装有第二吸收电容板。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对着进风口安装有直流高速风扇,吹风方向朝着闭合风道。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安装有开关电源。
[0022]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一散热板紧紧贴合安装有整流桥。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板上安装有控制电路板。
[002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上安装有霍尔。
[0025]进一步地,所述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的底部四周安装有固定脚座。
[0026]本技术的有效增益效果是:
[0027]1.本技术把电火花功率桥体的主要功率器件:第一功率模块、第二功率模块、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创新性的安装布局在散热器的同一平面上,极大的缩短了相互之间的导线连接距离,从而减少了工作时的回路电感,提高了能量输出效率和峰值电流。
[0028]2.本技术利用散热器、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绝缘板组合成闭合的散热桥体,大大提高了电火花功率桥体的散热效率,从而有效降低了功率模块的温度,提高了电火花功率桥体的电流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的正视图;
[0031]图3为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的左视图;
[0032]图4为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的右视图;
[0033]图5为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34]图中:1

散热器、2

第一散热板、3

散热底座、4

第二散热板、5

绝缘板、6

第一异型紫铜板、7

第二异型紫铜板、8

第一功率模块、9

第二功率模块、10

第一二极管、11

第二二极管、12

第一吸收电容版、13

第二吸收电容板、14

吸收电容组、15

紫铜短板、16

控制电路板、17

霍尔、18

高速直流风扇、19

整流桥、20

开关电源、21

固定脚座、22

第一紫铜板、23

第二紫铜板、24

滤波储能电容组、25

电容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包括:散热器 1、第一散热板 2、散热底座 3、第二散热板 4、绝缘板 5、第一功率模块 8、第二功率模块 9、第一二极管 10、第二二极管 11、吸收电容组14、滤波储能电容组24。所述散热器1和第一散热板2对立安装在散热底座3上成U型,所述第一散热板2上开有进风口,所述散热器1和第一散热板2侧面安装第二散热板4,所述散热器 1、第一散热板 2、第二散热板4上方安装有绝缘板5,所述散热器 1、第一散热板 2、散热底座 3、第二散热板 4、绝缘板5内部形成闭合的散热风道。风从进风口进入吹到散热器1上,将散热器1上的热量顺着出风口带走。
[0036]所述第一功率模块 8、第二功率模块 9、第一二极管10和第二二极管11在散热器1的同一侧,并且与散热器1紧紧贴合,有利于功率元件的散热。
[0037]所述第一功率模块8漏极通过第一异型紫铜板6与第一二极管10阴极相连接。
[0038]所述第一功率模块8源极通过紫铜短板15与第二二极管11阴极相连接。
[0039]所述第二功率模块9源极通过第二异型紫铜板7与第二二极管11的阳极相连接。
[0040]所述第二功率模块9漏极通过铜线与第一二极管10阳极相连接。
[0041]所述吸收电容组14横跨在第一异型紫铜板6和第二异型紫铜板7之间。
[0042]所述滤波储能电容组24通过电容卡箍25安装在散热底座3上。
[0043]所述第一异型紫铜板6另一端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火花堆焊功率桥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1)、第一散热板(2)、散热底座(3)、第二散热板(4)、绝缘板(5)、第一功率模块(8)、第二功率模块(9)、第一二极管(10)、第二二极管(11)、吸收电容组(14)、滤波储能电容组(24),所述散热器(1)和第一散热板(2)对立安装在散热底座(3)上成U型,所述第一散热板(2)上开有进风口,所述散热器(1)和第一散热板(2)侧面安装有第二散热板(4),所述散热器(1)、第一散热板(2)、第二散热板(4)上方安装有绝缘板(5),所述散热器(1)、第一散热板(2)、散热底座(3)、第二散热板(4)、绝缘板(5)内部形成闭合的散热风道;所述第一功率模块(8)、第二功率模块(9)、第一二极管(10)、第二二极管(11)在散热器(1)同一侧,并且与散热器(1)紧紧贴合;所述第一功率模块(8)漏极通过第一异型紫铜板(6)与第一二极管(10)阴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模块(8)源极通过紫铜短板(15)与第二二极管(11)阴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模块(9)源极通过第二异型紫铜板(7)与第二二极管(11)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模块(9)漏记通过铜线与第一二极管(10)阳极相连接;所述吸收电容组(14)横跨在第一异型紫铜板(6)和第二异型紫铜板(7)之间;所述滤波储能电容组(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基尧马雷王建辉赵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朗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