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进样离子漏斗电离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739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进样离子漏斗电离源装置,属于质谱分析仪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电离源腔体,电离源腔体顶部设有真空紫外灯,电离源腔体底部设有差分电极;真空紫外灯下方设有离子推斥电极,离子推斥电极与所述差分电极平行设置,离子推斥电极与所述差分电极之间通过绝缘柱连接,绝缘柱至少3根且与所述差分电极垂直,绝缘柱内侧设有直流传输电极组,绝缘柱外侧设有管状膜,管状膜与所述直流传输电机组位置对应设置;直流传输电极组下方设有离子漏斗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真空紫外光电离技术,提出了一种膜进样离子漏斗电离源,结合膜进样富集技术与离子漏斗离子聚焦技术,大大提高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器的检测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进样离子漏斗电离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进样离子漏斗电离源装置,属于质谱分析仪


技术介绍

[0002]膜进样质谱技术是通过半透膜将分析物从液相或气相中分离出来,引入质谱仪直接检测而不需要色谱分离的技术。利用膜进样技术,可在不受酸、碱、金属、离子、悬浮物或高分子量有机物干扰的情况下,直接测定水中或空气中痕量VOCs。膜进样技术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程序,可以对样品进行富集,响应时间短,速度快,单个样品的分析成本低,能够满足在线分析的需要。另外,由于其无需附加的溶剂,有利于便携式仪器的使用,并易于与各种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直接连接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在线检测,可以应用于长期的在线分析过程。光电离质谱可直接获得样品的分子量信息,分析速度快,定性能力强,适合用于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在线检测。
[0003]李海洋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基于离子漏斗的紫外光化学电离源(申请号201611019684.5),具体结构包括,电离源腔体,真空紫外灯、激发电极、试剂气体进样管、推斥电极、样品气体进样管、离子漏斗以及差分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进样离子漏斗电离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离源腔体(1),所述电离源腔体(1)顶部设有真空紫外灯(2),所述电离源腔体(1)底部设有差分电极(7);所述真空紫外灯(2)下方设有离子推斥电极(3),所述离子推斥电极(3)与所述差分电极(7)平行设置,所述离子推斥电极(3)与所述差分电极(7)之间通过绝缘柱(4)连接,所述绝缘柱(4)至少3根且与所述差分电极(7)垂直,所述绝缘柱(4)内侧设有直流传输电极组(5),所述绝缘柱(4)外侧设有管状膜(8),所述管状膜(8)与所述直流传输电极组(5)位置对应设置;所述直流传输电极组(5)下方设有离子漏斗装置(6);所述离子推斥电极(3)、所述直流传输电极组(5)、所述差分电极(7)均为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的平板状结构,且所有平板状结构平行设置,所有圆形通孔的圆心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所述差分电极(7)底部外侧设有质量分析器(16);所述电离源腔体(1)内为真空环境,所述电离源腔体(1)设有样品进样管(10)和流出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源腔体(1)一侧设有样品进样管(10),所述样品进样管(10)一端与样品相连,所述样品进样管(10)另一端与靠近离子推斥电极(3)的管状膜(8)相连,所述样品进样管(10)外侧设有加热装置(9);所述样品进样管(10)下方设有流出管(11),所述流出管(11)一端与靠近离子漏斗装置(6)的管状膜(8)相连,所述流出管(11)另一端与设置于电离源腔体(11)外侧的废液回收瓶(12)相连;所述电离源腔体(1)的另一侧与机械真空泵(14)相连,所述机械真空泵(14)与所述电离源腔体(1)之间设有气体阀门(13);所述电离源腔体(1)还设有真空计(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传输电极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称心李海洋花磊陈平李杨张振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