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709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底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割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获取目标分割区域;在所述目标分割区域,识别激光光凝区域,获得激光光凝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手术后对激光光凝精确观测与评估的问题,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准确的观察激光光凝手术结果,形成手术效果评估及相应诊断意见。诊断意见。诊断意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底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OCT与OCTA
,具体涉及一种眼底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是一种快速、无创、高分辨的成像技术。它利用弱相干光干涉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光的背反射或散射信号,通过扫描得到生物组织的结构图像。目前最新的OCT技术发展为第三代OCT,称为扫频源OCT。它采用光波长可连续(或准连续)变化的扫频激光为光源,不同于前两代OCT技术使用宽带光源,因此又称扫频激光或扫频源(Swept Source)OCT。
[0003]扫频激光OCT在眼底组织观察中有两个重要的优势:第一,1050nm扫频源OCT,光线不易被黑色素过滤,容易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对于眼底深层组织如脉络膜与巩膜的展现,具有明显优势。第二,扫频源OCT扫描成像深度更深,既往频域OCT,成像深度在1.8mm

2.2mm,而典型的扫频激光OCT仪器成像深度可达到2.6mm

3mm。最为先进的扫频源眼科OCT,可以实现组织内6

12mm的成像深度。
[0004]如图1所示,OCTA是一种血流成像方法,在同一位置进行重复的OCT扫描,随血液流动的红细胞将引起OCT信号的变化,而静态组织的OCT信号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分析在同一位置OCT信号的变化而区分出血流与静态组织,OCTA技术可以从三维OCT数据中提取出血管网络的形态及分布特征。
[0005]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一种通过激光照射眼底,使眼底组织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从而达到对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病变和病人情况,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光斑位置和大小,对应需采用的激光光斑大小,功率和光照时间。
[0006]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方案确认过程中,既要考虑对病变达到最佳治疗作用,又要减少对正常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因此需要对视网膜进行全面而精细的评估。借助OCT及OCTA技术,可对眼底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结束后,需要及时对光凝进行检查和评估,确认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OCT观察眼底激光光凝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快速精确地提供激光光凝位置、大小,辅助医生对光凝手术在各层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底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的方法,包括:获取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割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获取目标分割区域;在所述目标分割区域,识别激光光凝区域,获得激光光凝图像。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显示方法,包括:将激光光凝图像上的光凝区域通过第一颜色渲染,生成激光光凝渲染图像;获取待叠加解剖层的投影图像,将激光光凝渲染图像叠加到所述待叠加解剖层的投影图像上。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激光光凝的识别系统,包括: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图像分割单元,用于分割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获取目标分割区域;图像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分割区域,识别激光光凝区域,获得激光光凝图像。
[0011]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合了OCT、OCTA技术及图像提取与融合技术,从眼底OCT/OCTA发生激光光凝区域的分层投影图像中,分别进行光凝位置检测,并融合后得到准确的激光光凝区;通过图像融合的方式可以将光凝叠加在如视网膜等眼底组织结构分层投影图像上,能够清晰展示激光光凝的位置、大小,及其与视网膜无血流灌注区域的位置关系。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激光光凝手术后对激光光凝精确观测与评估的问题,能够辅助医生快速准确的对光凝手术在各层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形成手术效果评估及相应诊断意见。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通过对同一位置的多次扫描获取的OCTA图像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眼底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的方法流程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4为OCT图像中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投影图像示意图;
[0016]图5为OCTA图像中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投影图像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激光光凝区域检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9]激光光凝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在视网膜上形成光凝点。光凝的作用主要是封闭视网膜血管渗漏,以减少视网膜水肿和玻璃体出血。光凝也可以破坏毛细血管闭塞区以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已经有新生血管形成的视网膜病变,激光能够使异常的新生血管消退,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保存有用的视功能,明显降低视力丧失的比率。
[0020]使用三维OCT/OCTA数据进行眼底激光光凝观察,主要依赖于三维OCT/OCTA数据的获取,光凝检测,以及光凝的融合显示三个过程。三维OCT/OCTA数据的获取依赖于激光扫描和数据分析,光凝检测依赖于对OCT/OCTA数据的准确分割和分析。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眼底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识别激光光凝的方法,包括:
[0023]S10,获取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
[0024]S20,分割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获取目标分割区域;
[0025]S30,在所述目标分割区域,识别激光光凝区域,获得激光光凝图像。
[0026]执行S10,本实施例中获取的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可以是三维OCT或OCTA图像。获取三维OCT或OCTA图像的过程如下:
[0027]1.三维OCT图像:利用扫频源OCT对患者的眼底进行扫描,可快速得到高清晰、大范围的三维结构图像数据。根据实际需要,可获取眼底局部感兴趣区域或全区域的三维结构图像数据。三维OCT图像可灵活的在不同方式进行观察,使用户根据需求看到最有价值的细
节。
[0028]2.三维OCT血流图像(OCTA);同样利用扫频源OCT对患者的眼底同一位置扫描多次,并在多次扫描中获取同一位置的多个扫描数据,并计算多个扫描数据的差异得到像素点变化信息。所述变化信息为血液流动造成的扫描数据差异,该扫描数据差异符合预设要求时,可以确定该处区域对应血流位置(也即血流信号),以此获得三维OCT血流图像。由于血流信号代表了血管位置,可以将血流位置在三维图像上进行清晰地显示。
[0029]执行S20,分割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获取目标分割区域。本实施例中S20可以包括:
[0030]S21,对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进行解剖层分割,获得目标解剖层;
[0031]S22,基于所述目标解剖层获取目标分割区域。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底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割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获取目标分割区域;在所述目标分割区域,识别激光光凝区域,获得激光光凝图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分割区域,识别激光光凝区域,获得激光光凝图像,包括:对所述目标分割区域进行投影计算,获取目标图像;在所述目标图像中,识别激光光凝区域,获得激光光凝图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获取目标分割区域,包括:对所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进行解剖层分割,获得目标解剖层;基于所述目标解剖层获取目标分割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解剖层为Bruch

s膜;所述目标分割区域为Bruch

s膜及Bruch

s膜上下预设厚度区域。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解剖层包括位于Bruch

s膜上方的第一解剖层和位于Bruch

s膜下方的第二解剖层;所述基于目标解剖层获取目标分割区域是以所述第一解剖层和第二解剖层之间的范围作为所述目标分割区域。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解剖层为位于Bruch

s膜上方的第一解剖层或位于Bruch

s膜下方的第二解剖层;所述基于目标解剖层获取目标分割区域是指,当所述目标解剖层为位于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吴之林王嘉因周营臧璇
申请(专利权)人: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