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凝土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708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凝土下料装置,属于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下料槽体及底板,所述下料槽体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支撑板,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驱动轮,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齿条,所述驱动轮与齿条啮合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架体,将底板安装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出料口底部,使下料槽体位于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的正下方,混凝土下料时,驱动电机运行带动U型杆在下料槽体内部做往复运动,对下料槽体表面进行持续刮擦,即可避免混凝土黏连在下料槽体表面,残留的混凝土等风干后难以去除,影响后续使用的现象发生。影响后续使用的现象发生。影响后续使用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凝土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凝土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当混凝土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下料装置。
[0003]但在混凝土下料过程中,混凝土因其粘稠的性质,容易黏连在下料装置表面,风干后的混凝土质地较硬,因此难以清理,长时间使用后,会影响下料装置的容积,导致下料速率降低,并且,下料装置都是固定安装的,不能针对多种情况进行下料,下料适用范围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凝土下料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凝土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槽体及底板,所述下料槽体位于底板上侧;所述下料槽体左右两侧从上至下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支撑板,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驱动轮,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齿条,所述驱动轮与齿条啮合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架体,所述架体包括L型连接杆及U型杆,所述L型连接杆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板,所述L型连接杆底部套设在U型杆顶部外侧,所述L型连接杆与U型杆通过辅助弹簧连接;所述U型杆的前后两侧设有弧形板;所述下料槽体底部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部套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底部连接底板;所述底板上铰接支撑伸缩杆一端,支撑伸缩杆另一端铰接下料槽体底面。
[0006]优选的,所述下料槽体顶部两侧内嵌设有支撑轮,所述L型连接杆上设有配合支撑轮使用的滑槽。
[0007]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0008]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底面设有刮擦纹路。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孔。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底板安装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出料口底部,使下料槽体位于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的正下方,混凝土下料时,驱动电机运行带动U型杆在下料槽体内部做往复运动,对下料槽体表面进行持续刮擦,即可避免混凝土黏连在下料槽体表面,残留的混凝土等风干后难以去除,影响后续使用的现象发生。
[0011]2.通过底板可对该装置随时进行安装及拆卸,适用于大部分的混凝土搅拌装置,且设置缓冲结构,减少混凝土下料时产生迸溅的现象,可以提高下料槽体的使用寿命,降低
了混凝土下料过多时受重力影响对下料槽体造成的冲击力,降低了投资成本,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支撑伸缩杆也可调节下料槽体的下料方向,增加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中,1.下料槽体,2.底板,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滑轨,6.支撑板,7.驱动电机,8.驱动轮,9.齿条,10.L型连接杆,11.U型杆,12.辅助弹簧,13.弧形板,14.限位杆,15.限位弹簧,16.支撑伸缩杆,17.支撑轮,1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参照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凝土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槽体1及底板1,所述下料槽体1位于底板2上侧;所述下料槽体1左右两侧从上至下设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内设有滑轨5,所述滑轨5上滑动连接支撑板6,所述第二凹槽4内设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设有驱动轮8,所述支撑板6底部设有齿条9,所述驱动轮8与齿条9啮合连接;驱动电机7带动支撑板6在滑轨5上滑动;两个所述支撑板6之间设有架体,所述架体包括L型连接杆10及U型杆11,所述L型连接杆10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板6,所述L型连接杆10底部套设在U型杆11顶部外侧,所述L型连接杆10与U型杆11通过辅助弹簧12连接;辅助弹簧12可以给予U型杆11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质地较硬的混凝土对U型杆11产生强力碰撞导致损坏;所述U型杆11的前后两侧设有弧形板13;所述下料槽体1底部设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外部套设有限位弹簧15,所述限位弹簧15底部连接底板2;所述底板2上铰接支撑伸缩杆16一端,支撑伸缩杆16另一端铰接下料槽体1底面。
[0018]所述下料槽体1顶部两侧内嵌设有支撑轮17,所述L型连接杆10上设有配合支撑轮17使用的滑槽18,支撑轮17进一步起到对L型连接杆10的支撑作用,使L型连接杆10及U型杆11在移动时更佳稳定;所述弧形板13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不会阻挡下料时的混凝土,进而不会影响混凝土下料时的流速;所述弧形板13底面设有刮擦纹路,对黏连在下料槽体1表面的混凝土进行刮除;所述底板2上设有安装孔,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可选择是否通过安装孔将该装置安装在实际所需使用处。
[0019]本技术使用时,将底板2安装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出料口底部,使下料槽体1位于搅拌装置的出料口的正下方,混凝土下料时,驱动电机7运行带动U型杆11在下料槽体1内部做往复运动,对下料槽体1表面进行持续刮擦,即可避免混凝土黏连在下料槽体1表面,残留的混凝土等风干后难以去除,影响后续使用的现象发生;通过底板2可对该装置随时进
行安装及拆卸,适用于大部分的混凝土搅拌装置,且设置缓冲结构,减少混凝土下料时产生迸溅的现象,可以提高下料槽体1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混凝土下料过多时受重力影响对下料槽体1造成的冲击力,降低了投资成本,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支撑伸缩杆16也可调节下料槽体1的下料方向,增加了适用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混凝土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槽体(1)及底板(2),所述下料槽体(1)位于底板(2)上侧;所述下料槽体(1)左右两侧从上至下设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内设有滑轨(5),所述滑轨(5)上滑动连接支撑板(6),所述第二凹槽(4)内设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设有驱动轮(8),所述支撑板(6)底部设有齿条(9),所述驱动轮(8)与齿条(9)啮合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6)之间设有架体,所述架体包括L型连接杆(10)及U型杆(11),所述L型连接杆(10)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连接两个支撑板(6),所述L型连接杆(10)底部套设在U型杆(11)顶部外侧,所述L型连接杆(10)与U型杆(11)通过辅助弹簧(12)连接;所述U型杆(11)的前后两侧设有弧形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燕徐华田中峰卓琳李添刘儒儒
申请(专利权)人:鱼台汇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