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污水预处理的气混旋流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56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污水预处理的气混旋流分离器,包括射流器(3)、旋流分离器(5),旋流分离器(5)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部的螺旋管柱(57),螺旋管柱(57)上开设有切口通道,切口通道沿着螺旋管柱(57)旋转的切线方向贯通螺旋管柱(57),切口通道在螺旋管柱(57)的外表面上具有切口(5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射流器能形成气泡并吸附在残油、油渣和油泥等悬浮物上,大幅降低颗粒的综合密度,促进颗粒在旋流器中离心力的作用下分层聚集,而旋流分离器能通过水流的高速螺旋上升,并利用离心力和各种杂质的密度不一致,实现油污、水、固体颗粒的三相分层,再通过螺旋管柱的切口,在一个设备中实现三相同步分离。实现三相同步分离。实现三相同步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污水预处理的气混旋流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油田污水预处理的气混旋流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油田污水处理通常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其中二级处理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是利用过滤、沉降、浮选等方法,使用过滤器、沉降池、浮选机等多个设备联用,在多个设备中分先后多个步骤去除油田污水中固体矿物颗粒(泥沙)、悬浮物(油泥和油渣碎屑)和油类(残油)等,例如,现有技术中的“隔油
”→“
过滤”工序,或者“隔油
”→“
浮选或旋流除油
”→“
过滤”工序,这些现有技术在本质上的都是分步去除污水中的油和悬浮物。
[0003]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由于目前常用的隔油设备、浮选设备、过滤设备在实施时占用空间较大,并且分步实施不易相互协调,在实际生产中,其初步处理的效果只能达到90%的去除率,而且隔油、浮选工艺的残油收集和过滤工艺的滤料清洗都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油田污水处理设备的隔油、浮选工艺的残油收集工作量和难度较大,难以有效降低油田污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污水预处理的气混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器(3)、旋流分离器(5),射流器(3)具有水进口、气进口和用于输出含气泡的油田污水的出口;旋流分离器(5)具有下部的连接所述出口的污水入口(51)、底部的排污口(52)、上部的出水口(54)、顶部的油气混合出口(55);旋流分离器(5)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部的螺旋管柱(57),螺旋管柱(57)是由围绕中心轴线沿螺旋曲线自下而上延伸的中空的管柱所形成,螺旋管柱(57)两端分别连接污水入口(51)、出水口(54),螺旋管柱(57)的外表面围绕中央轴线而形成内部的中心孔和外侧的外周面,中心孔向上连通油气混合出口(55),螺旋管柱(57)的外周面与筒体之间形成向下连通排污口(52)的外部通道;螺旋管柱(57)上开设有切口通道,切口通道沿着螺旋管柱(57)旋转的切线方向贯通螺旋管柱(57),切口通道在螺旋管柱(57)的外表面上具有切口(58),切口通道包括:切口(58)朝向中心孔、连通中心孔的用于排出油气混合物的内切口通道,切口(58)朝向外部通道、连通外部通道的用于排出泥沙的外切口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污水预处理的气混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柱(57)自下而上绕行而形成自下而上分布多层的圈层管柱,所述切口通道开设在处于螺旋管柱(57)上端的上端圈层管柱及靠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吴广涛魏涛王雪英王汝广翟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