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取向聚酯膜及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49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与金属层等的粘接性良好、对于正方形这样的各向同性形状而言深拉深成形性优异的双轴取向聚酯膜。一种双轴取向聚酯膜,其至少具有以聚酯作为主成分的基材层和粘接层,并且满足下述要件(1)~(3),(1)粘接层与基材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的可逆热容量差(ΔCp)之差为0.10以上且0.45以下;(2)使用分子取向计测定的分子取向比为1.0以上且1.2以下;(3)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0%伸长时应力(F10)为90MPa以上且160MPa以下。应力(F10)为90MPa以上且160MPa以下。应力(F10)为90MPa以上且160MPa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轴取向聚酯膜及层叠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医药品、工业产品等包装领域的成形用聚酯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与金属层进行层压时其层叠体的成形性优异的特征的层叠聚酯膜。

技术介绍

[000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有时简称为PET)由于其优异的透明性、尺寸稳定性、机械性质、电性质、耐化学药品性等而被利用于食品包装、工业产品等广泛的领域。
[0003]然而,与例如尼龙膜相比更硬且脆,因此,有时在拉深较深的成形用途中难以成形。
[0004]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下,有时简称为PBT)的力学特性、耐冲击性当然优异,并且阻气性、耐化学药品性也优异,因此,以往以来被用作工程塑料。PBT由于结晶化速度快,导致生产性良好,因此,被用作作为工程塑料而有用的材料,但是例如在用作拉伸膜的情况下,会发生由结晶化导致的拉伸性恶化、透明性的恶化等。
[0005]对于尼龙膜而言,利用其优异的力学强度、柔软性,以往用于成形用途。
[0006]然而,尼龙膜与例如PET膜相比,耐热性差,因此,在高温高湿度下,不仅由热劣化导致物性降低,而且还存在由吸湿导致的尺寸变化的问题。因此,一般而言,例如有时与PET膜层叠而使用。
[0007]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膜4方向的5%伸长时应力及15%伸长时应力差分别为50MPa以下且70MPa,使弹性模量为2.0GPa以上且3.5GPa以下的范围,从而能够适当地用于冷成型的聚酯膜。
[0008]结晶性聚酯膜由于其结晶性高,所以存在成形性低的倾向、层压强度难以变高的倾向。因此,预想例如在与金属层进行层压的情况下,密合性不充分。如果与金属层的密合性低,则成形中拉深所产生的应力无法被分散,无法进行深拉深,因此,在深拉深成形用途中不适合的可能性高。
[0009]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聚酯膜能够适当地用于成形用途,该聚酯膜的特征在于,膜的长度方向machine direction及宽度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中的5%伸长时应力(F5)与10%伸长时应力(F10)为1.5≥F10/F5≥1.0、并且F10≥120MPa。
[0010]为了解决结晶性聚酯的层压强度低,在聚酯膜上实施易粘接涂层,提高与金属层的密合性,使成形性变得良好。然而,在制成膜卷的情况下,存在由易粘接涂层导致的粘连、由为了赋予滑动性而在易粘接涂层中添加的润滑剂引起的透明性恶化的担忧。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77475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8917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适当地用于在层叠于金属层后进行深拉深成形的用途的双轴取向聚酯膜。
[0017]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8]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基材膜上设置粘接层及基材层,使粘接层与基材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的可逆热容量差(ΔCp)之差、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0%伸长时应力(F10)、及分子取向比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可得到对于例如正方形状这样的各向同性形状具有优异的深拉深性的双轴取向聚酯膜。
[0019]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的构成。
[0020]〔1〕一种双轴取向聚酯膜,其至少包含以聚酯作为主成分的基材层和粘接层,并且满足下述要件(1)~(3),
[0021](1)粘接层与基材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的可逆热容量差(ΔCp)之差为0.10以上且0.45以下;
[0022](2)使用分子取向计测定的分子取向比为1.0以上且1.2以下;
[0023](3)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0%伸长时应力(F10)为90MPa以上且160MPa以下。
[0024]〔2〕根据〔1〕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中,
[0025]将形成基材层的树脂组合物设为100质量%,基材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0质量%以上。
[0026]〔3〕根据〔2〕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中,
[0027]将形成基材层的树脂组合物设为100质量%,基材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0028]〔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中,
[0029]粘接层包含共聚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相对于粘接层中所含的聚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的含量为75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共聚成分的含量为5摩尔%以上且25摩尔%以下。
[0030]〔5〕一种层叠体,其在〔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的粘接层侧层叠有金属层。
[0031]〔6〕根据〔5〕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0032]金属层为厚度15μm以上且80μm以下的铝层。
[0033]〔7〕一种包装材料,其使用了〔6〕所述的层叠体。
[0034]专利技术效果
[0035]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得到包含金属层的层叠体的层间密合性优异、对于像正方形状这样的各向同性形状而言深拉深成形性优异的双轴取向聚酯膜。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可逆热容量差(ΔCp)测定的示意图。
[0037]图2是对数形的宽度方向的拉伸模式的示意图。
[0038]图3是宽度方向的两段的拉伸模式的示意图。
[0039]图4是用于层叠体的深拉深成形性的评价的模具的俯视图。
[0040]图5是用于层叠体的深拉深成形性的评价的模具的A

A

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专利技术的双轴取向聚酯膜是至少包含基材层和粘接层的膜。
[0042]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地进行说明。
[0043][基材层][0044]本专利技术的双轴取向聚酯膜的基材层以PET树脂作为主成分,将形成基材层的树脂组合物设为100质量%,PET树脂的含有率为6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通过将PET树脂的含有率设为60质量%以上,能够提高得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0%伸长时应力(F10),进而提高深拉深成形性。另外,透明性变得良好,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印刷清晰,能够适合使用。另外,由于价格比较低廉的PET树脂成为主成分,因此,成本变得低廉。
[0045]出于调整力学特性、拉伸性的目的,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双轴取向聚酯膜的基材层中含有除PET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
[0046]作为除PET树脂(A)以外的聚酯树脂(B),可举出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等聚酯树脂。此外,可举出: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联苯二甲酸、环己烷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轴取向聚酯膜,其至少包含以聚酯作为主成分的基材层和粘接层,并且满足下述要件(1)~(3),(1)粘接层与基材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的可逆热容量差ΔCp之差为0.10以上且0.45以下;(2)使用分子取向计测定的分子取向比为1.0以上且1.2以下;(3)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0%伸长时应力F10为90MPa以上且160MPa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中,将形成基材层的树脂组合物设为100质量%,基材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0质量%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中,将形成基材层的树脂组合物设为100质量%,基材层包含聚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利昇春田雅幸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