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酸雾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609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1
电解酸雾处理系统,包括酸雾收集装置、水洗装置和排放装置,所述酸雾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电解槽上的收集罩,收集罩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水洗装置,所述水洗装置包括淋洗塔,淋洗塔内设置有上填料层、下填料层、第一喷头以及第二喷头,所述上填料层和下填料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喷头设置于上填料层和下填料层间,第一喷头连接外部酸液储罐,所述第二喷头设置于所述上填料层顶部,所述第二喷头连接外部水管;所述淋洗塔顶部设置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放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独特,能对电解槽产生的酸雾进行高效去除,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操作环境。作环境。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解酸雾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电解酸雾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矿浆电解炼锑槽一般为方形槽,生产线上一般配置多个电解槽,电解槽配制搅拌装置,保证矿浆颗粒在槽内呈悬浮状态,电解槽上设有防酸雾挥发的盖子,电解槽内采用盐酸

氯化铵体系为电解介质,矿浆电解过程中反应产生的热量,可维持矿浆温度50
°
~60℃,在此种条件下,盐酸会形成酸雾挥发,酸雾挥发容易对生产设备产生腐蚀,并且对生产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开发一种电解酸雾处理系统,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解酸雾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电解酸雾处理系统,包括酸雾收集装置、水洗装置和排放装置,所述酸雾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电解槽上的收集罩,收集罩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水洗装置,所述水洗装置包括淋洗塔,淋洗塔内设置有上填料层、下填料层、第一喷头以及第二喷头,所述上填料层和下填料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喷头设置于上填料层和下填料层间,第一喷头连接外部酸液储罐,所述第二喷头设置于所述上填料层顶部,所述第二喷头连接外部水管;所述淋洗塔顶部设置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放装置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淋洗塔与排放装置间设置有引风装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罩设置于电解槽顶部且与所述电解槽的槽盖连接,收集罩为朝向电解槽弯曲的弧面罩体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淋洗塔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与所述酸液储罐连接,用于给酸液储罐补充酸液。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淋洗塔顶部设置有除雾装置,除雾装置为丝网除雾器。可将经过多重洗涤的烟气进行除雾,除去夹带的微小液滴后进入引风机,进而进入排气筒排放。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放装置为排气筒,排气筒为排气高度大于30m的高空排气筒。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倾斜设置,输送管底部设置有排酸口。
[00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解酸雾处理系统,电解槽的酸雾收集率达到98%以上,采用单塔两级洗涤工艺,回收了盐酸,洗涤效率高,最高可达85%以上,且能对酸雾进行有效处理,排放筒出口的盐酸雾排放浓度小于30mg/Nm
3,
,满足排放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电解槽;2、收集罩;3、槽盖;4、输送管;5、酸液储罐;6、排酸口;7、排液口;8、淋洗塔;9、下填料层;10、第一喷头;11、上填料层;12、第二喷头;13、除雾装置;14、排气管;15、引风装置;16、排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解酸雾处理系统,包括酸雾收集装置、水洗装置和排放装置,所述酸雾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电解槽1上的收集罩2,电解槽1上设置有槽盖3,收集罩2设置于电解槽1顶部且与所述电解槽1的槽盖3连接,收集罩2为朝向电解槽1弯曲的弧面罩体结构,从而能充分收集电解槽1内的酸雾,减少酸雾逸出,酸雾的有效收集率达到98%以上,并且能较好配合自动进出槽设备,做到收放自如,不影响电极板的正常提取。废气收集非常关键,为了保持高温矿浆产生的盐酸雾和水蒸气不会溢出,就必须使电解槽缝隙位置处于微负压状态,由于电解槽密封盖经常会打开以便取出电解极板,因此收集罩2的设置不能影响密封盖和电极板的移出。废气在电解槽内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证微负压的状态下尽可能低的速度。每个收集罩2配备阀门,以便调节电解槽1的压力平衡。
[0017]收集罩2通过输送管4连接所述水洗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输送管4倾斜设置,输送管4底部设置有排酸口6,排酸口6用于排放冷凝的酸液,拍酸口6与所述酸液储罐5连接。
[0018]所述水洗装置包括淋洗塔8,淋洗塔内设置有上填料层11、下填料层9、第一喷头10以及第二喷头12,所述上填料层11和下填料层9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喷头10设置于上填料层11和下填料层9间,第一喷头10连接外部酸液储罐5,所述第二喷头12设置于所述上填料层11顶部,所述第二喷头12连接外部水管;淋洗塔8顶部设置有除雾装置13,除雾装置13为丝网除雾器。可将经过多重洗涤的烟气进行除雾,除去夹带的微小液滴后进入引风机,进而进入排气筒16排放。
[0019]酸液储罐5中装有洗涤药剂,通过填料吸附将酸雾中的成份溶于水中与洗涤药剂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填料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上填料层11和下填料层9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建立最大的并能迅速更新的相接触表面,填料式吸收是利用填料作为气液接触的基本构件,酸雾废气经过填料间的空隙上升,吸收剂水自填料层的上方经喷头均匀喷洒,沿填料表面下流。填料的湿润表面就成为气液连续接触的传质表面,利用双膜理论的原理来对废气成份进行吸收,达到充分反应和吸收的目的。
[0020]上填料层11和下填料层9的填料,采用的是格栅式支承,格栅式支承支承塔内的填料,支承装置的自由截面积大于全塔面积的50%,且大于填料层的自由截面积,因此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刚度;利于气液两相均匀分布,阻力小。
[0021]上填料层11和下填料层9的填料提供气液接触面积;强化气体湍动,降低气相传质阻力;更新液膜表面,降低液相传质阻力。
[0022]上填料层11和下填料层9的填料可采用的填料大致可分为通用型填料和精密填料两大类。拉西环、鲍尔环、矩鞍和弧鞍等属于通用型填料,其特点是适用性好、但效率低,可由金属、陶瓷、塑料、焦炭及玻璃纤维等材质制成。θ形环和波纹网填料属于精密填料,其特点是效率较高,但要求苛刻,应用受限制,其主要材质为金属材料,部分填料也可用非金属
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根据需要选用比表面积和空隙率大,填料因子和堆积密度合适的阶梯环作为喷淋洗涤的填料。
[0023]淋洗塔8中酸液或水分别被第一喷头10和第二喷头12雾化为0.5~1.5mm液滴,全面、均匀覆盖塔体截面,在上填料层11或下填料层9与从下而上的烟气逆向对流充分接触,完成传热、传质及酸雾的洗涤、吸收过程,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吸收塔采用PPH制作。
[0024]酸雾废气进入淋洗塔8的下填料层9后,通过循环泵提升的第一喷头10喷洒的吸收液雾滴进行接触,迅速冷却废气。并通过下填料层9气液充分接触洗涤吸收去除盐酸雾,洗涤后的盐酸液体通过排液口7排出,洗涤净化后的废气进入上填料层11。上填料层11上部设置了水洗段,通过水洗循环洗涤喷淋层,能够大大降低出口酸雾含量。水洗段中上填料层、水洗喷淋的设置,可以极大限度的使气、固、液三相能够圴匀并且充分的接触,增大相间传热、传质的效果。他们之间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对酸雾进行深度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解酸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雾收集装置、水洗装置和排放装置,所述酸雾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电解槽上的收集罩,收集罩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水洗装置,所述水洗装置包括淋洗塔,淋洗塔内设置有上填料层、下填料层、第一喷头以及第二喷头,所述上填料层和下填料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喷头设置于上填料层和下填料层间,第一喷头连接外部酸液储罐,所述第二喷头设置于所述上填料层顶部,所述第二喷头连接外部水管;所述淋洗塔顶部设置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放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酸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洗塔与排放装置间设置有引风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酸雾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钦科朱跃云谢雄赖慧祺伍春雷李赢
申请(专利权)人:新邵辰州锑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