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发热储热的复合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07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发热储热的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结构和第二纤维结构,所述第一纤维结构由A组分制得,所述第二纤维结构由B组分制得,所述A组分包括发热PET母粒和碱溶性聚合物,经碱性溶液处理后第一纤维结构的表面形成沟槽,所述第一纤维结构的内部形成微孔。在纤维的A组分中添加发热母粒,发热母粒中含有纳米发热颗粒,纳米发热颗粒将光能转换为热能,且A组分在溶掉碱溶性聚合物后,其表面形成沟槽,增加纤维表面的吸光面积,发热保暖效果更好。发热保暖效果更好。发热保暖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发热储热的复合纤维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并具体涉及一种可发热储热的复合纤维。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生活中,御寒服饰更加追求轻薄美观,因此发热纤维深受纺织行业的青睐。发热纤维是自行发热而温暖身体的一种全新材料。目前市面上的发热纤维主要有远红外发热纤维、吸湿发热纤维、相变纤维。但是,现有发热纤维的自发热效果还不显著,蓄热效果不佳,无法长效地发热保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发热储热的复合纤维。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可发热储热的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结构和第二纤维结构,所述第一纤维结构由A组分制得,所述第二纤维结构由B组分制得,所述A组分包括发热PET母粒和碱溶性聚合物,经碱性溶液处理后第一纤维结构的表面形成沟槽,所述第一纤维结构的内部形成微孔。
[0006]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碱溶性聚合物包括碱溶性COPET。
[0007]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A组分由质量分数为77%~94%的低粘度PET、5%

20%的碱溶性COPET和1~3%的发热PET母粒构成;所述B组分为PBT。
[0008]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之间的质量比为30~60:30~60。
[0009]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纤维为弹性并列复合结构,所述A组分和B组分具有不同的收缩率,所述复合纤维的长度方向形成螺旋结构。
[001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A组分的收缩率小于所述B组分的收缩率,所述A组分在所述螺旋结构的外侧,所述B组分在所述螺旋结构的内侧。
[0011]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纤维的截面为花型。
[0012]本技术的专利名,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在纤维外侧的A组分中添加发热母粒,发热母粒中含有纳米发热颗粒,纳米发热颗粒将光能转换为热能;且纤维为3D螺旋结构,与常规直线型纤维相比,在相同的长度情况,该纤维吸收光照面积更大,发热保暖效果更好。
[0014]2、该纤维截面为花型,纤维外周的花型凸起使纤维表面积更大,吸收光照面积更大,能更高效的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
[0015]3、通过添加碱溶性COPEY,在A组分的表面形成沟槽,并且在A组分的内部形成微孔,使吸收光照的面积进一步增大了;同时,纤维内部能够存储更多的静止空气,蓬松性要比普通合成的纤维好,织物手感也更厚实、蓬松、丰满、质轻,有仿毛效果。
[0016]4、纤维异形化后,由于纤维表面积增加,使得纤维间的抱合力增大,起毛起球现象
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螺旋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复合纤维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A组分中COPET溶解后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3]本文中所述PET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OPET是指碱溶性聚酯,PBT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0024]参考说明书附图,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发热储热的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结构和第二纤维结构,第一纤维结构由A组分构成,第二纤维结构由B组分构成,A组分中添加了发热PET母粒,发热母粒中含有纳米发热颗粒,纳米发热颗粒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热能,使纤维发热保暖;且A组分内还添加碱溶性聚合物,当碱溶性聚合物经碱性溶液溶解后A组分的表面会形成沟槽,并且A组分的内部会形成微孔,因此A组分能够吸收光照的面积进一步增大了。
[0025]该复合纤维具有弹性并列复合结构,由于A组分和B组分具有不同的收缩率,使复合纤维的长度方向形成3D螺旋结构。与常规直线型纤维相比,在相同的长度情况,该螺旋型结构吸收光照的面积更大,使发热PET母粒吸收的光能更多、升温保暖效果更佳。其中,A组分的收缩率小于所述B组分的收缩率。A组分刚性大,保证纤维的物理性能,B组分弹性大,保证纤维的弹性性能,B组分在纤维内侧,A组分在纤维外侧。同时,A组分位于纤维外侧,位于
外侧的发热PET母粒可以更好的吸收光能。
[0026]同时,由于该纤维为3D螺旋结构,而且表面具有沟槽,内部富含微孔,从而使得纤维内部能够存储更多的静止空气,与常规纤维相比,蓬松性要比普通合成纤维好,织物手感也更厚实、蓬松、丰满、质轻,有仿毛效果。而且,纤维异形化后,由于纤维表面积增加,使得纤维间的抱合力增大,起毛起球现象大大减少。具有微孔后,该纤维的吸湿排汗效果也提升了。
[0027]常见的复合纤维结构的截面为双半圆型或中空截面,而本技术复合纤维的截面设置为花型,使得复合纤维的外周具有花型凸起,表面积更大,由于纤维外侧的A组分中具有发热PET母粒,因此花型凸起使得发热母粒的吸收光照面积更大,蓄热更多。
[0028]可选的,碱溶性聚合物包括碱溶性COPET。
[0029]可选的,A组分由质量分数为77%~94%的低粘度PET、5%~20%的碱溶性COPET和1~3%的发热PET母粒构成;B组分为PBT。优选的,A组分由质量分数为77%~92%的低粘度PET、5%~20%的碱溶性COPET和3%的发热PET母粒构成;更为优选的,A组分由质量分数为77%的低粘度PET、20%的碱溶性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发热储热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结构和第二纤维结构,所述复合纤维为弹性并列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纤维的长度方向形成螺旋结构,所述第一纤维结构和第二纤维结构具有不同的收缩率,所述第一纤维结构在所述螺旋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二纤维结构在所述螺旋结构的内侧;经碱性溶液处理后第一纤维结构的表面形成沟槽,所述第一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铁城许天平田振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欣思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