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湿速干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09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湿速干面料,面料包括经编纱线和纬编纱线,上述经编纱线至少包括第一经编纱线,第二经编纱线和第三经编纱线,所述第一经编纱线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之间利用第一结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经编纱线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之间利用第二结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之间形成孔道,所述纬编纱线穿过所述孔道设置将所述孔道区隔成微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湿速干面料通过经纬编混合编织的方式形成其面料结构,且在其制备成型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的化学吸湿速干助剂,仅通过面料结构本身的构造即能够实现优异的单向导湿速干功能,因而其能够维持长久的导湿性能,人体舒适体验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湿速干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湿速干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穿着方面,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舒适性高的面料服饰越来越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青睐。特别是当人们在运动时,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普通面料吸收汗液,面料的正反面容易全部湿润长时间粘在人体皮肤,容易让人体感觉不舒服;再者,随着汗液的蒸发容易带走人体身上的很多热量,使得人体容易着凉生病。CN201510180983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速干功能的保暖针织面料,其通过凹凸设计结构和在后整理阶段加入吸湿速干助剂来实现单向导湿功能,由于加入化学助剂来增强其单向导湿性,其会导致面料在多次洗涤后单向导湿功能即会减弱甚至消失,不耐洗且环保性差,因此,研发出一种导湿效果好,无添加化学助剂且能够实现速干效果的面料变得十分的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湿速干面料。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导湿速干面料,面料包括经编纱线和纬编纱线,所述经编纱线至少包括第一经编纱线,第二经编纱线和第三经编纱线,所述第一经编纱线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之间利用第一结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经编纱线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之间利用第二结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之间形成孔道,所述纬编纱线穿过所述孔道设置将所述孔道区隔成微孔。较佳的,所述第一结点或所述第二结点以打结的方式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进行紧密连接。较佳的,所述面料由75%~95%的锦纶和5~25%的氨纶混纺而成。所述面料由76%的锦纶和24%的氨纶混纺而成。较佳的,所述面料的克重为165~230g/m2。较佳的,所述纬编纱线将所述孔道分成孔隙面积相同或不同的所述微孔。较佳的,相邻的两微孔之间的孔隙面积比为1:1~3:1。本专利技术的导湿速干面料通过经纬编混合编织的方式形成其面料结构,且在其制备成型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的化学吸湿速干助剂,仅通过面料结构本身的构造即能够实现优异的单向导湿速干功能,因而其能够维持长久的导湿性能,人体舒适体验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考说明书附图1,一种导湿速干面料,包括经编纱线1和纬编纱线2,该经编纱线1至少包括第一经编纱线11,第二经编纱线12和第三经编纱线13,该第一经编纱线11与第二经编纱线12两者以第一结点a1的方式连接,第三经编纱线13与第二经编纱线12两者以第二结点a1的方式连接,上述第一结点a1和第二结点a2是以打结的方式与第二经编纱线12进行紧密连接,其中上述第一结点a1和第二结点a2之间形成了孔道a3;上述纬编纱线2穿过该经编纱线的孔道a3将该孔道a3区隔成更小的微孔a31,之后其再与相邻的纬编纱线或经编纱线连接。实施例二参考说明书附图1,一种导湿速干面料,包括经编纱线1和纬编纱线2,该经编纱线1至少包括第一经编纱线11,第二经编纱线12和第三经编纱线13,该第一经编纱线11与第二经编纱线12两者以第一结点a1的方式连接,第三经编纱线13与第二经编纱线12两者以第二结点a1的方式连接,上述第一结点a1和第二结点a2是以打结的方式与第二经编纱线12进行紧密连接,其中上述第一结点a1和第二结点a2之间形成了孔道a3;上述纬编纱线2穿过该经编纱线的孔道a3将该孔道a3区隔成更小的微孔a31,之后其再与相邻的纬编纱线或经编纱线连接。其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导湿速干面料由75%~95%的锦纶和5~25%的氨纶混纺而成,较佳的,所述导湿速干面料由76%的锦纶和24%的氨纶混纺而成,其由经编纱线和纬编纱线彼此间相互串套而成,亲肤性强,能够为运动人群提供舒适的户外服饰。上述面料结构的克重为165~230g/m2。实施例三参考说明书附图1,一种导湿速干面料,包括经编纱线1和纬编纱线2,该经编纱线1至少包括第一经编纱线11,第二经编纱线12和第三经编纱线13,该第一经编纱线11与第二经编纱线12两者以第一结点a1的方式连接,第三经编纱线13与第二经编纱线12两者以第二结点a1的方式连接,上述第一结点a1和第二结点a2是以打结的方式与第二经编纱线12进行紧密连接,其中上述第一结点a1和第二结点a2之间形成了孔道a3;上述纬编纱线2穿过该经编纱线的孔道a3将该孔道a3区隔成更小的微孔a31,之后其再与相邻的纬编纱线或经编纱线连接。其不同之处在于,上述被纬编纱线2既可以将孔道a3分成大小相同一致的微孔a31,也能够将上述孔道a3区分为大小不一的微孔a31,相邻的两微孔a31之间的孔隙面积比为1:1~3:1,进而能够形成导湿性强的速干面料。上述实施例中的导湿速干面料的特征是汗水通过织物之间以及纤维的微孔由面料内侧向外侧单向传递,快速排汗,转移汗水后快速蒸发,亲肤舒适性强,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身体能够明显的感觉到面料的速干速度快,体表温差小。本专利技术的导湿速干面料通过经纬编混编的方式形成,由于其经编纱线的连接均形成了结点,且利用纬编纱线将孔道再次分为更小的微孔,更为细密的微孔能够为水分的流通和扩散留下更多的通道,形成良好的芯吸效应,从而具有优异的单向导湿效应,在上述结构的双重作用下,该面料的连接更为紧密,稳定性好且脱散性小,不易发生卷边等不良现象,克服纬编面料的缺点且导湿散湿能力强。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导湿速干面料通过经纬编混合编织的方式形成其面料结构,且在其制备成型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的化学吸湿速干助剂,仅通过面料结构本身的构造即能够实现优异的单向导湿速干功能,因而其能够维持长久的导湿性能,人体舒适体验度高。对上述结构的导湿速干面料进行相应的检验,其检测结果如下:通过上述检测结果能够明显的看到,本专利技术的导湿速干面料的吸湿排汗性强,其能够将汗水快速蒸发,导湿散湿性能优异,能够满足运动过程中散湿要求,亲肤舒适性优异。在一应用中,上述导湿速干面料能够与中间单向透气层和外层面料形成层叠的复合面料结构。该导湿速干面料作为内层面料与人体相贴合,中间单向透气层面料的厚度为0.03-0.04mm,其为微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能。该中间单向透气层是一种单向透气膜,其为微孔性薄膜,例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该中间单向透气层具有原纤维状微孔结构,其孔隙率大于等于85%,每平方厘米的中间单向透气层具有14亿个微孔结构,该些微孔结构的孔径范围为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湿速干面料,其特征在于,面料包括经编纱线和纬编纱线,所述经编纱线至少包括第一经编纱线,第二经编纱线和第三经编纱线,所述第一经编纱线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之间利用第一结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经编纱线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之间利用第二结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之间形成孔道,所述纬编纱线穿过所述孔道设置将所述孔道区隔成微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湿速干面料,其特征在于,面料包括经编纱线和纬编纱线,所述经编纱线至少包括第一经编纱线,第二经编纱线和第三经编纱线,所述第一经编纱线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之间利用第一结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三经编纱线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之间利用第二结点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结点和所述第二结点之间形成孔道,所述纬编纱线穿过所述孔道设置将所述孔道区隔成微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湿速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点或所述第二结点以打结的方式与所述第二经编纱线进行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导湿速干面料,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天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欣思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