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棉纱和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54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3
本申请涉及服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粘棉纱和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粘棉纱包括至少一根粘棉纱线,所述粘棉纱线由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而成;通过纬编圆机织成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具备柔软舒爽,骨感和垂性适中,棉质效果好,透气性佳,穿着舒适等优点。穿着舒适等优点。穿着舒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棉纱和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


[0001]本申请涉及服饰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粘棉纱和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粘棉面料太过柔软,缺乏骨感;全棉的面料色彩不够鲜艳,经多次洗涤后布面容易发白、不够柔软、骨感太强垂性较差;进而导致传统的粘棉面料以及全棉的面料其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通过将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成粘棉纱,具备柔软舒爽,骨感和垂性适中,棉质效果好,透气性佳,穿着舒适等优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粘棉纱,包括至少一根粘棉纱线,所述粘棉纱线由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而成。
[000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棉短纤与所述粘胶短纤的混合比例为1:1~4:1。
[0006]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里层,
[0007]所述外层由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粘棉纱以及氨纶编织而成;
[0008]所述中间层设置于所述外层以及所述里层之间,所述中间层由涤纶拉伸变形丝编织而成;
[0009]所述里层由发热纤维以及氨纶编织而成;所述发热纤维含有纳米发热颗粒。
[00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粘棉纱中,所述棉短纤与所述粘胶短纤的混合比例为1:1。
[00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由两针道的上针盘和两针道的下针筒针织形成,以六路为一个循环,第一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二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第五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六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00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路和第四路为75D/36F的涤纶拉伸变形丝。
[00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路和第五路为75D/72F的发热纤维和40D的氨纶。
[00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路和第六路为40S的粘棉纱以及40D的氨纶。
[00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的面料克重为320g/


[00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的面料幅宽为155cm。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粘棉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将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成粘棉纱,具备柔软舒爽,骨感和垂性适中,棉质效果好,透气性佳,穿着舒适等优点;此外,通过将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成一种粘棉纱,还能够降低基于粘棉面料染色复杂性,以及提高粘棉的染色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表示上针盘成圈组织、表示上针盘集圈组织、“∧”表示下针筒成圈组织、表示下针筒集圈组织、“—”表示浮线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5]以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棉纱,包括至少一根粘棉纱线,所述粘棉纱线由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而成;粘棉纱线是指能够用于织造的纱线,短纤是指长度在几毫米至几十毫米的纤维,是用于制备纱线的原始材料。
[002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成粘棉纱线,具备柔软舒爽,骨感和垂性适中,棉质效果好,透气性佳,穿着舒适等优点;此外,通过将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成一种粘棉纱线,还能够降低基于粘棉面料染色复杂性,以及提高粘棉的染色均匀性。
[002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连续轧染工艺对粘棉进行染色,进而提高粘棉的染色均匀性,降低粘棉的色差;具体的,连续轧染工艺中采用还原性燃料,还原性燃料采用悬浮体浸轧,以进一步提高粘棉的染色均匀性。
[002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棉短纤与所述粘胶短纤的混合比例为1:1~4:1。
[0029]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棉短纤与粘胶短纤的混合比例可以为1:1,也可以是4:1。
[003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棉短纤和粘胶短纤的混合比例控制在1:1~4:1之内,进而使得粘棉纱具备软舒爽,骨感和垂性适中,棉质效果好,透气性佳,穿着舒适等优点。
[0031]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该面料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里层,所述外层由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粘棉纱以及氨纶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设置于所述外层以及所述里层之间,所述中间层由涤纶拉伸变形丝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由发热纤维以及氨纶编织而成;所述发热纤维含有纳米发热颗粒。
[0032]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里层靠近肌肤面,外层为暴露在空气中的面。
[003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粘棉纱制备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的外层,从而使得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具备柔软舒爽,骨感和垂性适中,棉质效果好,透气性佳,穿着舒适等优点,以及能够降低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染色复杂性,以及提高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的染色均匀性;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经过漂洗后不会发白,色彩依旧。
[0034]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经过染色后可以进行拉毛、剪毛处理,进而能够在里层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棉纱,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粘棉纱线,所述粘棉纱线由棉短纤以及粘胶短纤混合制备而成。2.一种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中间层、以及里层,所述外层由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棉纱以及氨纶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设置于所述外层以及所述里层之间,所述中间层由涤纶拉伸变形丝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由发热纤维以及氨纶编织而成;所述发热纤维含有纳米发热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棉空气层发热面料由两针道的上针盘和两针道的下针筒针织形成,以六路为一个循环,第一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二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铁城许天平田振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欣思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