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监测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环境监测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公开了了一种环境监测用无人机(202210139397.),包括无人机主体、第一折叠组件、卡扣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无人机主体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折叠组件,无人机主体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卡扣组件,无人机主体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折叠组件;无人机主体的顶端外壁四角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板;
[0003]现有技术通过弹簧实现支架与机体之间的弹性连接,在无人机降落时,支架能够挤推弹簧使得弹簧形变,弹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弹性接触不能减震,弹簧在受力压缩后会造成支架与机体之间的往复运动,震动和冲击依旧存在,对于机体的保护效果有限,存在一定可优化空间。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6]一种环境监测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无人机主体,设置在无人机主体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监测无人机方法,包括无人机主体(10),设置在无人机主体(10)下方用于支撑无人机主体(10)的支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通过连接结构与无人机主体(10)活动连接并调整倾角,支架(11)内部设置有缓冲结构用于吸收无人机主体(10)降落过程的冲量,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塞杆(20)和滑动通道(24),所述支架(11)的下端面开设滑动通道(24),塞杆(20)与滑动通道(24)滑动连接且塞杆(20)与支架(11)弹性连接,塞杆(20)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存储油液的回收腔(30),回收腔(30)内设置间隔组件阻挡从回收腔(30)进入的油液吸并收塞杆(20)的所受的反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监测无人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组件为设置在回收腔(30)内的回收腔(30)、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间隔槽(33)、回流槽(34)和滑动板(35),所述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均与塞杆(20)内壁面固定连接,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与塞杆(20)内壁面之间均形成间隔槽(33),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之间形成回流槽(34),回收腔(30)通过间隔槽(33)和回流槽(34)形成蛇形弯曲通道,滑动板(35)与塞杆(20)弹性连接,进入回收腔(30)内的油液可推动滑动板(35)增加油液的存储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监测无人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腔(30)为矩形槽,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均为矩形板,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分别与塞杆(20)相对内壁面固定连接,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等长且第一隔板(31)长度小于回收腔(30)的宽度,回收腔(30)内等距设置若干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多个间隔槽(33)和回流槽(34)共同形成蛇形弯曲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监测无人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35)与回收腔(30)相互配合使用,滑动板(35)与回收腔(30)滑动连接,滑动板(3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6),第一弹簧(36)的另一端与塞杆(20)内底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监测无人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组件包括设置在回收腔(30)内的引流板(40)、对向板(41)、分流槽(42)和回弹板(43),所述引流板(40)和对向板(41)均与塞杆(20)内壁面固定连接,引流板(40)和对向板(41)之间形成分流槽(42),回收腔(30)通过分流槽(42)形成喇叭状通道,回弹板(43)与塞杆(20)弹性连接且回弹板(43)与塞杆(20)内底面之间形成冗余空间,回弹板(43)的壁面开设贯穿孔(44),回收腔(30)内的油液可通过贯穿孔(44)进入回弹板(43)的另一侧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监测无人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40)和对向板(41)与回收腔(30)相适配,引流板(40)和对向板(41)对称设置且引流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彤,张宇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智友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