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592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导流柱,导流柱容置于加热管的内腔,并与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以使加热管能够对流经加热通道的液体加热;导流柱包括柱本体,以及沿柱本体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扰流件,各扰流件均沿柱本体的径向延伸,以能够将液体沿柱本体的径向方向导流,具体加热工作时,由于各扰流件均沿柱本体的径向延伸,以能够将液体沿柱本体的径向方向导流,从而扰乱液体流形成紊流,通过液体质点间的混掺来进行热量交换,从而通过紊流来消除蒸汽膜对热量交换性能的影响,以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加热器是一种利用电能达到加热效果的电器。通常情况下,电加热器的加热管能够对其内流经的水进行加热,在加热时,由于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水发生膜态沸腾,加热管壁面和水之间生成极薄的蒸汽膜,蒸汽膜的绝热性使热量交换变得较差,使得加热管内的水无法被有效加热,加热效率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加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电加热器在加热时,加热管与水的热量交换较差,加热效率不足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导流柱,所述导流柱容置于所述加热管的内腔,并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以使所述加热管能够对流经所述加热通道的液体加热;
[0005]所述导流柱包括柱本体,以及沿所述柱本体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扰流件,各所述扰流件均沿所述柱本体的径向延伸,以能够将所述液体沿所述柱本体的径向方向导流。
[0006]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环设于所述柱本体,各所述扰流件将所述加热通道分隔形成多个加热腔,各所述扰流件上均开设有缺口,各所述缺口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加热腔。
[0007]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一个所述扰流件的缺口相对于其相邻的所述扰流件的缺口错位分布。
[0008]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各所述扰流件上均开设有多个缺口,各所述缺口在每个所述扰流件上沿所述扰流件的周向间隔分布。
[0009]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各所述扰流件包括第一环件和第二环件,所述第一环件和所述第二环件均呈圆环状,所述第一环件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环件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之间的连线,所述第一环件和所述第二环件均设有多个,并在所述柱本体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
[0010]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柱还包括进液端盖和出液端盖,所述进液端盖和所述出液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柱本体的两端;
[0011]所述进液端盖与所述柱本体的外壁、所述扰流件和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加热通道的进液腔,所述柱本体设有进液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柱本体的轴向端部,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柱本体的径向外壁,并与所述进液腔相连通。
[0012]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开设有多个,并在所述柱本体的周向外壁间
隔分布;和/或
[0013]所述进液端盖环设于所述柱本体的端部,所述进液端盖开设有与所述进液腔相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设有多个,并在所述进液端盖的周向间隔分布。
[0014]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端盖和所述出液端盖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于所述柱本体的两端,所述出液端盖与所述柱本体的外壁、所述扰流件和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加热通道的出液腔;
[0015]所述柱本体设有出液通道,以及与所述出液通道相连通的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开设于所述柱本体的轴向端部,所述第五开口开设于所述柱本体的径向外壁,并与所述出液腔相连通。
[0016]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相卡合,以将所述加热管悬置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之间,所述外壳套装于所述加热管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相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加热管的外壁间隔设置。
[0017]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进液密封圈和出液密封圈,所述进液接头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进液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进液密封圈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出液接头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出液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出液密封圈朝向所述加热管一侧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弹性卡合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0018]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导流柱容置于加热管的内腔,并与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以使加热管能够对流经加热通道的液体加热,具体加热工作时,由于各扰流件均沿柱本体的径向延伸,以能够将液体沿柱本体的径向方向导流,从而扰乱液体流形成紊流,通过液体质点间的混掺来进行热量交换,从而通过紊流来消除蒸汽膜对热量交换性能的影响,以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其中:
[002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0025]图4为图3中A

A剖视图。
[0026]图5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半剖视图一。
[0027]图6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半剖视图二。
[0028]图7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的半剖视图三。
[0029]图8为图1所示加热装置中导流柱的示意图。
[0030]图9为图8所示导流柱的半剖视图一。
[0031]图10为图8所示导流柱的半剖视图二。
[0032]图11为图8所示导流柱的侧视图。
[0033]附图标号:100、加热管;110、加热通道;111、加热腔;112、出液腔;113、进液腔;200、导流柱;210、柱本体;211、进液通道;212、第一开口;213、第二开口;214、出液通道;215、第四开口;216、第五开口;220、扰流件;221、第一环件;222、第二环件;230、进液端盖;231、第三开口;240、出液端盖;241、第六开口;250、缺口;251、第一缺口;252、第二缺口;253、第三缺口;254、第四缺口;300、外壳;410、进液接头;411、第一安装槽;420、出液接头;421、第二安装槽;510、进液密封圈;511、第一密封槽;520、出液密封圈;521、第二密封槽;610、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和导流柱,所述导流柱容置于所述加热管的内腔,并与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加热通道,以使所述加热管能够对流经所述加热通道的液体加热;所述导流柱包括柱本体,以及沿所述柱本体轴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扰流件,各所述扰流件均沿所述柱本体的径向延伸,以能够将所述液体沿所述柱本体的径向方向导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环设于所述柱本体,各所述扰流件将所述加热通道分隔形成多个加热腔,各所述扰流件上均开设有缺口,各所述缺口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加热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扰流件的缺口相对于其相邻的所述扰流件的缺口错位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扰流件上均开设有多个缺口,各所述缺口在每个所述扰流件上沿所述扰流件的周向间隔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扰流件包括第一环件和第二环件,所述第一环件和所述第二环件均呈圆环状,所述第一环件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环件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三缺口和所述第四缺口之间的连线,所述第一环件和所述第二环件均设有多个,并在所述柱本体的轴向交替间隔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还包括进液端盖和出液端盖,所述进液端盖和所述出液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柱本体的两端;所述进液端盖与所述柱本体的外壁、所述扰流件和所述加热管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加热通道的进液腔,所述柱本体设有进液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柱本体的轴向端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皓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