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53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涉及粘性颗粒物运输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稳定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四角的稳定脚上;所述底座中部开口形成通道;收集组件,包括承接壁和滚轮;所述承接壁两端开口呈收缩状,其外壁与底座连接,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底座;所述滚轮对称设置于承接壁内壁上;分离组件,第一分离组件和第二分离组件;所述第二分离组件固定设置在底座中部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分离组件活动设置在第二分离组件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卸船机料斗处的防堵措施存在安全隐患,操作繁琐而作用不高,而且增加了物料含水量,而且还存在有大量物料集聚落下的可能性,造成地面皮带急停,对皮带和人员造成损伤的问题。损伤的问题。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粘性颗粒物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桥式卸船机在卸料过程中,当遇到煤炭等粘度、湿度比较大的物料时,这些物料会逐渐附着在大漏斗内壁上,若不及时清理继续投放物料,物料极易积满大漏斗甚至堵塞。此时开启斗壁振动电机只会使料斗内下方物料越振越实,致使物料无法下落到地面皮带,此时就需要通过人工疏通,使物料降落。
[0003]现有的疏通方法是停止抓斗卸料,需要人工手持铁锹等疏通设备,对料斗壁上的附着的湿性煤炭等物进行清理,然后敲打料斗中部的栅格栏,推动凝结成块的煤炭等使其下落,或者通过用水管沿料斗内壁冲洗的方法进行疏通,此类方法,不仅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理,在疏通作业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增加了物料含水量,最主要的是有大量物料集聚落下的可能性,造成地面皮带急停,对皮带和人员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桥式卸船机存在的料斗处遇到下落湿度较大的煤炭等物料时容易堵塞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粘结成块的煤炭等颗粒物挤压、击打,使其分离成原有的颗粒状,恢复易于流动的状态,从栅格网料斗处下落,避免料斗堵塞。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此料斗包括:稳定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四角的稳定脚上;所述底座中部开口形成通道;收集组件,包括承接壁和滚轮;所述承接壁两端开口呈收缩状,其外壁与底座连接,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底座;所述滚轮对称设置于承接壁内壁上;分离组件,包括第一分离组件和第二分离组件;所述第二分离组件固定设置在底座中部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分离组件活动设置在第二分离组件顶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分离组件中部均匀开设有多组漏孔,所述漏孔呈田字型网格状分布。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分离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活动杆、调节块和横向板和纵向板;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稳定脚上;且其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表面边缘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外壁套接有连杆;所述活动杆包括工字杆和L型杆;所述工字杆的纵向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另一端外壁开设有第一齿槽;所述连杆转动连接在连接块内;所述L型杆的横向杆对
称垂直连接在所述工字杆横向杆上,纵向杆上开设有第二齿槽,且L型杆的纵向杆与工字杆的纵向杆平行且尺寸相同,且指向承接壁;所述调节块顶端开设有孔,所述工字杆的横向杆配合从孔内穿过,且所述调节块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横向板与第二分离组件内横向漏孔侧壁尺寸相同,且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板上开设有滑动槽、转动槽和限位孔;所述滑动槽配合滑动连接在横向板上;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转动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纵向板在初始状态时与所述漏孔的纵向侧壁重合,运动状态时与漏孔的纵向侧壁呈品字型。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内壁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相对的内壁相连,所述限位孔内配合穿过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与工字杆的横向杆平行。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接壁四周侧壁中部设置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另一端与底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承接壁内还均匀贯穿开设有传动孔,所述工字杆上开设有第一齿槽的一端能够从传动孔内穿过,且L型杆的纵向杆上开设的第二齿槽也能够从传动孔内穿过。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接壁内部转角处设置有传动箱,所述工字杆上开设的第一齿槽和L型杆的纵向杆上开设的第二齿槽插接伸入承接壁内;所述传动箱相邻的侧壁上都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齿轮上端,且二者同轴转动,第二齿轮直径大于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分别和相邻的侧壁上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滚轮外壁对称连接有弹性清理板,所述弹性清理板包括链条、中心板和弹性板;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滚轮外壁连接,另一端与中心板的两端相连;所述弹性板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块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弹性板通过伸缩块对称连接在中心板两侧,且所述弹性板的宽度大于中心板。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稳定脚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轮能够在凹槽内转动;且所述底座与凹槽相对应的侧壁上延伸设置有保护块,所述保护块上开设有保护孔,所述工字杆连接有连接块的纵向杆从保护孔内穿过。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收集组件中的承接壁接收下落的煤渣等湿性颗粒物,这些凝结成块的湿性颗粒物落入到承接壁侧壁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先行解体,还未散开的湿性颗粒物会被滚轮拨动到下方的分离组件中,在分离组件的挤压抖动过程后,掉落到栅格栏上,最终会破碎散开,沿着分离组件的的孔位被送到下一环节。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底座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纵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底座部位的某一视角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分离组件工作流程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收集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传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的滚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组件(100),包括底座(10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101)底部四角的稳定脚(102)上,所述底座(101)中部开口形成通道;收集组件(200),包括承接壁(201)和滚轮(202),所述承接壁(201)两端开口呈收缩状,其外壁与底座(101)连接,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底座(101),所述滚轮(202)对称设置于承接壁(201)内壁上;分离组件(300),包括第一分离组件(301)和第二分离组件(302),所述第二分离组件(302)固定设置在底座(101)中部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分离组件(301)活动设置在第二分离组件(302)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组件(302)中部均匀开设有多组漏孔(302a),所述漏孔(302a)呈田字型网格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组件(301)包括驱动电机(301a)、活动杆(301b)、调节块(301c)和横向板(301d)和纵向板(301e);所述驱动电机(301a)设置在稳定脚(102)上,且其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动轮(301a

1),所述转动轮(301a

1)远离驱动电机(301a)的一端表面边缘设置有转动块(301a

1a),所述转动块(301a

1a)外壁套接有连杆(301a

2);所述活动杆(301b)包括工字杆(301b

1)和L型杆(301b

2);所述工字杆(301b

1)的纵向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301b

1a),另一端外壁开设有第一齿槽(301b

1b),所述连杆(301a

2)转动连接在连接块(301b

1a)内,所述L型杆(301b

2)的横向杆对称垂直连接在所述工字杆(301b

1)横向杆上,纵向杆上开设有第二齿槽(301b

2a),且L型杆(301b

2)的纵向杆与工字杆(301b

1)的纵向杆平行且尺寸相同,且指向承接壁(201);所述调节块(301c)顶端开设有孔,所述工字杆(301b

1)的横向杆配合从孔内穿过,且所述调节块(301c)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转动件(301c

1);所述横向板(301d)与第二分离组件(302)内横向漏孔(302a)侧壁尺寸相同,且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板(301e)上开设有滑动槽(301e

1)、转动槽(301e

2)和限位孔(301e

3),所述滑动槽(301e

1)配合滑动连接在横向板(301d)上,所述转动槽(301e

2)内转动连接转动件(301c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板(301e)在初始状态时与所述漏孔(302a)的纵向侧壁重合,运动状态时与漏孔(302a)的纵向侧壁呈品字型。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内壁设置有限位杆(101a),所述限位杆(101a)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01)相对的内壁相连,所述限位孔(301e

3)内配合穿过限位杆(101a),且所述限位杆(101a)与工字杆(301b

1)的横向杆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颗粒物分离防堵料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孜诣费亦凡李雨轩陈晔房昱辰周灏叶云海陈业勤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