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融合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压暂降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融合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方面的电压暂降问题逐渐凸显。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将电压暂降定义为在系统供电电压有效值瞬间减小到额定值的10%~90%,其持续时间为10ms~1min。现代负荷对电压暂降更加敏感,电压暂降会对高新科技企业和许多工业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为了解电网故障情况,排查线路隐患,以便帮助用户制定临时供电计划,从而降低电压暂降的影响,有必要对电压暂降源定位进行研究。
[0003]现有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的研究,均是基于仿真模拟分析方法或基于实测数据驱动方法的一种,虽然能解决定位精度的问题,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仿真模拟分析方法忽略实际场景下某些因素(如天气)的影响,无法直接适用于实际;基于实测数据驱动方法受监测点数量的制约,导致实测样本少,数据分布不均匀,使得模型训练不充分,影响暂降源定位的准确性。
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融合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电压暂降的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步骤S2:计算暂降影响程度信息、电网结构信息以及故障类型信息;步骤S3:基于仿真数据预训练多分类模型;步骤S4:结合迁移学习和实测数据训练多分类模型;步骤S5:基于训练后的多分类模型实现电压暂降源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融合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暂降影响程度信息计算,具体为:设监测点受扰电压暂降幅值计算公式如下:上式中:表示矩阵U
i
与D
i
对应元素相乘;U
i
表示第i次暂降事件各监测节点的电压暂降幅值;D
i
表示各监测节点的受扰情况,其中受扰为1,未受扰为0;由于暂降事件列表仅包含受扰监测节点的信息,而仿真结果包含全网各节点的信息,即利用第i次暂降事件的受扰监测节点数Ni,设实测系统为N
iM
;仿真系统为N
iS
;与受扰节点平均电压暂降幅值E描述仿真计算结果包含节点信息全的优势,其计算公式如式(2)
‑
(4)所示:示:式(2)和式(3)中:M表示监测点集合;B表示仿真系统中所有节点集合;b表示受扰节点,num()为计算数量;第i次暂降事件下,平均电压暂降幅值E
i
的计算公式如下:上式中:sum()表示矩阵元素求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融合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结构信息,具体为:引入监测点规模程度F
i
、紧密程度C
i
以及距离程度L
i
描述电网结构信息,综合考虑节点与相邻节点的连接情况定义监测点规模程度F
i
:上式中:f
i
表示监测点i相邻节点数量,G表示监测点i相邻节点的集合;定义监测节点紧密程度C
i
描述电压暂降传递的不唯一特性:上式中:c
i
表示监测点i以及邻接节点的互联线路数;n
i
表示监测点i的邻接节点数;设变化支路两端端点为j、k,其计算公式如下:L
i
=min{l
ij
,l
ik
} (7)
上式中:l
ij
表示监测点i距离变化支路端点j的最短电气距离;l
ik
表示监测点i距离变化支路端点k的最短电气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融合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原因信息选取故障类型T表征,将不同故障类型用数值进行表示:T=1,2,3,4分别表示单相接地、相间短路、两相接地、三相短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融合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分类模型采用MLP,MLP的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以及输出层,层与层之间选用全连接方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仿真与实测数据融合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LP,具体如下:隐含层神经元m的个数按式(8)确定:式中:表示向上取整;p表示输入层参数矩阵的维数;q表示多分类的数量;a表示[1,10]的可调常数,以保证模型的适配性;m表示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根据计算仿真数据的暂降影响程度信息、电网结构信息以及故障类型信息,构成特征:[X
i
,N
i
,E
i
,F
i
,C
i
,L
i
,T
i
],则输入层到隐含层的公式如下:H
i
=W1*[X
i
,N
i
,E
i
,F
i
,C
i
,L
i
,T
i
]
ꢀꢀꢀꢀ
(9)上式中:W1表示(4*A+3)*m维矩阵;输入层到隐含层的过程体现为:将(4*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逸,章书旗,贾荣,张加忠,张明慧,赵微,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