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535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所述螺纹管由可降解塑料制成,成型装置包括:支撑座;管材支承机构,用于至少沿所述管材径向支承所述管材;放线机构,设置有用于放置线材的储线部,以及将所述线材从所述储线部向所述管材引出的引线部;引导机构,用于引导所述放线机构沿所述管材轴向移动;定型机构,用于沿所述管材轴向压缩所述管材;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管材支承机构带动所述管材绕所述管材轴转动,同时驱动所述放线机构沿所述管材轴向且覆盖所述管材轴向长度范围移动,以适于将所述线材缠绕在所述管材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保证螺纹管成型的精准性。够使保证螺纹管成型的精准性。够使保证螺纹管成型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成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螺纹管成型一般采用两种方案:一种为通过模具挤压成型,另一种为通过刀具磨切加工,但在医学领域中,尤其是在医用植入物领域,因为管材的材质为可降解塑料,其材质特殊性无法通过模具定型,也无法通过刀具加工,所以两种成型方案均不适用于医学领域中的柔性管道管材的螺纹成型。
[0003]在医学领域中,螺纹管的制备常采用如下方法:采用浇筑的原理,通过制备一种管状模具,并向模具中注入硅胶原料,在原料固化成型后进行致孔并对内壁进行刻蚀。但是浇筑成型的螺纹管,无法对螺纹兼具进行准确的控制,并可能因为空气排出不完全,造成螺纹管内存在气孔,影响螺纹管的质量。另一种形成螺纹管的方法,是采用人工操作将线材缠绕在管材上形成螺纹,这种制备方式无法控制缠线力度,并且无法保证在绕线时不会对管材造成损伤。
[0004]两种制备方式都无法实现对螺纹间距的精准控制,从而无法保证螺纹管的螺纹成型的准确性;并且因无法控制力度,可能因为绕线而对原管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所述螺纹管由可降解塑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支撑座(1);管材支承机构(2),用于至少沿所述管材径向支承所述管材;放线机构(3),设置有用于放置线材的储线部(31),以及将所述线材从所述储线部(31)向所述管材引出的引线部(32);引导机构(6),用于引导所述放线机构(3)沿所述管材轴向移动;定型机构(4),用于沿所述管材轴向压缩所述管材;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管材支承机构(2)带动所述管材绕所述管材轴转动,同时驱动所述放线机构(3)沿所述管材轴向且覆盖所述管材轴向长度范围移动,以适于将所述线材缠绕在所述管材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6)包括沿所述管材轴向延伸的引导杆,所述放线机构(3)的底座(33)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引导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与驱动配合件,所述驱动配合件通过选择连接器与所述驱动杆连接,以适于所述驱动配合件通过所述选择连接器具有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状态,以及脱离于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丝杆,所述驱动配合件为半开式螺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连接器(35)为弹性件,以适于所述半开式螺母(34)通过所述弹性件被弹性压接套设于所述丝杆(54)实现所述第一状态,以及克服所述弹性力脱离于所述丝杆(54)实现所述第二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纹管自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输入装置(51)、第一驱动轮(52)以及第二驱动轮(53),所述驱动输入装置(51)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52)与所述第二驱动轮(53)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轮(52)与所述管材支承机构(2)连接,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娜韩宇洋蔡新海赵辉薛利刚张忠英
申请(专利权)人:泓欣科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