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季华实验室专利>正文

一种电润湿液体透镜及其转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518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2
本申请涉及电润湿液体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润湿液体透镜及其转变方法,该液体透镜包括:基底;封装外壳,与所述基底顶部连接以围合成液体腔,所述液体腔内装有互不相溶的极性工作介质和非极性工作介质;疏水层,覆盖所述封装外壳的内顶壁且位于所述液体腔内;微纳仿生介电层,覆盖所述封装外壳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液体腔内;该液体透镜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润湿液体透镜及其转变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润湿液体透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润湿液体透镜及其转变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机械式变焦光学系统由一系列焦距固定的透镜组成,该变焦光学系统利用光学元件结合复杂的运动实现变焦,由于机械式变焦光学大系统具有功耗高、对焦速度慢、变焦范围广、抗冲击性差、结构复杂等缺点,因此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电润湿液体透镜代替机械式变焦光学系统。
[0003]电润湿液体透镜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工作介质在介电层固体表面的润湿行为,现有的电润湿液体透镜需要依赖固体疏水层,由于固体疏水层表面与工作介质之间会产生接触线钉扎效应(物体的疏水性越差,工作介质在该物体的表面滚动时需要消耗的能量越多),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由于固

液之间的接触线钉扎效应而导致接触角滞后大以及大电压下接触角饱和的问题。此外,由于固体疏水层的疏水性严重依赖于材料本身的疏水性,而这些材料的光滑表面平面最大接触角一般不超过120
°
,因此现有的电润湿液体透镜的液体接触角和液滴曲率半径变化范围受到固体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润湿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润湿液体透镜包括:基底;封装外壳,与所述基底顶部连接以围合成液体腔,所述液体腔内装有互不相溶的极性工作介质和非极性工作介质;疏水层,覆盖所述封装外壳的内顶壁且位于所述液体腔内;微纳仿生介电层,覆盖所述封装外壳的内侧壁且位于所述液体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润湿液体透镜还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顶部表面,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的内侧壁内,所述微纳仿生介电层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内侧表面,所述第三电极的形状为圆环状,所述第三电极固定在所述封装外壳上,所述第三电极的内侧伸入所述液体腔内与所述极性工作介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仿生介电层包括介电基板、微米阵列和纳米阵列,所述介电基板设置在所述封装外壳的内侧壁上,所述微米阵列设置在所述介电基板靠近所述液体腔的一侧,所述纳米阵列设置在所述微米阵列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润湿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基板基于parylene

c、parylene

f、PTFE、PMMA和PDMS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润湿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横截面的形状呈U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外壳和所述基底均由透明石英玻璃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润湿液体透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紫薇王魁郭扬武董美秋李欣怡张钰訾剑臣
申请(专利权)人:季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