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102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1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冷冰箱,包括箱体、冷藏胆、冷冻胆、冷藏进风风道以及冷藏回风装置,所述箱体的内壁设有发泡层,所述冷藏胆固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藏胆内形成有冷藏室,所述冷冻胆固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冻胆内形成有冷冻室。通过改变单系统风冷冰箱回风风道的位置释放后背空间,将冷藏回风装置放置在蒸发器室两侧,嵌入于发泡层内,充分利用泡层内的空间,将多门单系统风冷冰箱冷冻后背泡层由80mm减薄至55mm,容积率提升2%以上,大大增加冰箱的有效容积。新设计冷藏回风风道结构解决回风不均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工艺简便、成本低、制冷效果好、合理利用空间提升整机容积率2%以上。2%以上。2%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冰箱


[0001]本申请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冰箱。

技术介绍

[0002]单系统风冷冰箱,冷藏间室和冷冻间室共用一个蒸发器,冷藏间室里的风由风机从冷冻间室的蒸发器吹入冷藏间室,冷藏间室里的风由冷藏回风风道回流至冷冻间室内。
[0003]现有多间室单系统风冷冰箱,冷藏回风风道大多是放置在箱体后背泡层内,回风风道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为避免冰箱后背凝露和回风风道内结冰,其距离后背及内胆都有一定的间距要求。后置式的回风风道结构导致冰箱后背泡层厚度在80mm以上,占用冰箱大量的空间,尤其对于浅箱体产品,过厚的后背泡层造成箱体深度空间不足,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通过改变单系统风冷冰箱回风风道的位置释放后背空间,新设计冷藏回风风道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风冷冰箱,冷藏回风风道占用冰箱空间大,导致冰箱容积率较低,且回风不均,制冷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冷冰箱,所述冰箱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冰箱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冰箱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冰箱,所述冰箱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冰箱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第一方向的一端为开放端,所述箱体的内壁设有发泡层;冷藏胆(1),所述冷藏胆(1)固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藏胆(1)第二方向的两端均与所述发泡层连接,所述冷藏胆(1)内形成有冷藏室,所述冷藏室第二方向的端部设有冷藏回风口(11);冷冻胆(2),所述冷冻胆(2)固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冻胆(2)第二方向的两端均与所述发泡层连接,所述冷冻胆(2)内形成有冷冻室,所述冷冻室内设有蒸发器室(5),所述蒸发器室(5)第二方向的端部设有侧部回风口(21);冷藏进风风道(3),所述冷藏进风风道(3)位于所述冷藏胆(1)与所述冷冻胆(2)之间,所述冷藏进风风道(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冻室和所述冷藏室相连通,以使所述冷冻室内的冷风通入所述冷藏室内;冷藏回风装置(4),所述冷藏回风装置(4)位于所述冷冻胆(2)的第二方向侧,所述冷藏回风装置(4)嵌入于所述发泡层内,所述冷藏回风装置(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藏回风口(11)和所述侧部回风口(21)连接,以使所述冷藏室内的暖风回流至所述蒸发器室(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回风装置(4)包括依次连接的冷藏接头(41)、回风风道(42)和冷冻接头(43),所述冷藏接头(41)、所述回风风道(42)以及所述冷冻接头(43)均为空腔结构;所述冷冻接头(43)具有进风口(433)和侧部出风口(431),所述侧部出风口(431)与所述侧部回风口(21)连接,所述进风口(433)与所述回风风道(42)的出风端连接,所述回风风道(42)的进风端与所述冷藏接头(41)的出风端连接,所述冷藏接头(41)的进风端与所述冷藏回风口(11)两端,以使所述冷藏室内的暖风依次流经所述冷藏接头(41)、所述回风风道(42)以及所述冷冻接头(43),由所述侧部出风口(431)沿第二方向回流至所述蒸发器室(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室(5)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开放端和背部端,所述背部端上设有背部回风口(22);所述冷冻接头(43)还具有背部出风口(432),所述背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魁仓张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