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91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首先对电池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改善电解液的浸润性一直是研究热点。电解液浸润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电解液成分以及压力梯度等。用激光刻蚀的方法对电极片表面进行三维处理,增加比表面积,提升浸润性能,但激光能量较高,易损坏电极材料。改变隔膜材料、电极表面涂覆及改善电解液成分都能改善浸润性能,但成本因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众所周知,电解液浸入电极片主要是通过电极片边缘孔道流入以及电极片表面渗入,其中边缘流入的速率大于电极极片表面渗入。电解液在电极材料的边缘向片层中心流入的速率先快后慢,真空条件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因此,有效的促进电解液浸润不仅能提升电池性能,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通过改善压力梯度的方式,以期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电解液浸润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步骤如下:
[0005]步骤一、对电池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为

95kpa;
[0006]步骤二、采用注液装置将电解液注入至电池壳体中,保持步骤一中的压力20min;
[0007]步骤三、步骤二中的电池壳体继续维持

95kPa的压力10s,释放压力后,再施加正压到0.5MPa~0.8MPa,并在该压力下维持10s,再次排气释放压力;如此循环静置,每次循环历时4.5min,完成注液。
[0008]优选的,步骤三中施加正压时充入0.7MPa的氮气保持10s。
[0009]优选的,步骤二中的注液装置包括有底座,底座的上方布置有顶板,顶板可相对于底座沿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的同时又能在水平方向进行旋转;底座的边缘处呈环形均匀的分布有数个用于放置电池的固定槽,每个固定槽均沿底座的径向分布,并且固定槽的外侧端与外部连通,固定槽的顶部则呈收口状;顶板的底部则安装有注有电解液的注射筒,注射筒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有用于向电池内部注射电解液的注射管。
[0010]优选的,注射管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动体,滑动体的中部一体成型形成有卡盘,底部则形成有挡板;滑动体的两侧对称的布置有两个伸缩杆,每个伸缩杆的固定端顶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与注射筒的底部转动相连,底部则向下穿过卡盘后与之转动相连,伸缩杆的活动端则向下穿过挡板后分别连接有用于对滑动体底部进行封堵第一堵板和第二堵板,第一堵板和第二堵板均与滑动体同轴设置;滑动体的两侧沿伸缩杆的轴向延伸方向固定有衬座,伸缩杆的固定端穿过该衬座,并且每个伸缩杆固定端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导向
槽,导向槽包括两个竖向导向槽和一个螺旋导向槽,竖向导向槽的底部与螺旋导向槽的上端相连通,螺旋导向槽的下端则与另外一个竖向导向槽的顶部连通,两个竖向导向槽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衬座的内部固定有与导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块,伸缩杆的固定端还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衬座相连,另一端则连接至注射筒的底部。
[0011]优选的,底座的顶部位于每个固定槽的上方均架设有一限位板,每个限位板上对电池的注液口位置处均开设有导向孔,并且该导向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堵板和第二堵板,但小于卡盘。
[0012]优选的,第一堵板内部呈中空结构并卡接有海绵,第一堵板的顶部形成有格栅,底部则开设有多个贯通孔;第二堵板的顶部则形成有积液槽。
[0013]优选的,第一堵板的内部位于海绵的周侧环形分布有多个弧形摆动杆,每个弧形摆动杆均可以其一端为中心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四个弧形摆动杆同步的朝向海绵旋转对其形成挤压;第一堵板的内壁处滑动安装有一环形齿条,每个弧形摆动杆的转动端分布有数个与环形齿条啮合传动的啮合齿,通过环形齿条的转动驱使数个弧形摆动杆进行同步旋转。
[0014]优选的,每个弧形摆动杆背部的中部还形成有避让槽,其中任一个避让槽内安装安装有齿轮,该齿轮与第一堵板内壁上的环形齿条相啮合;每个弧形摆动杆的旋转路径上安装有限位止挡柱。
[0015]优选的,底座的圆周面上呈环形分布有多个导向筋,每个导向筋均沿底座的轴向布置,底座的外部还沿其轴向滑动套接有定位环,定位环通过数个导向筋滑动导向装配于底座外部;底座的圆周面上位于导向筋的一侧一体成型有锁舌,定位环的顶部则对应每个锁舌的位置处连接有锁头,锁头和锁舌均采用磁性材质制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采用高正压、高负压循环的注液方式,可增加压力梯度、促进液体通过速率,进而提升电解液的浸润效率。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注液工艺,可在完成注液后经过1~2h的静置,就可使电解液充分浸润。与现有生产线的超过24h的工艺时间相比,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0018](2)本专利技术在注射管的外部套接有滑动体,而滑动体的底部布置有两个堵板,当注射管向电池靠近的过程中,滑动体被限位板上导向孔所阻挡,滑动体相对于注射管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两个堵板则会彼此旋转180
°
,进而使注射管从滑动体内部伸出与电池的注液口形成连接,当完成电解液的注射后,滑动体在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两个堵板又能实现对注射管的封堵,从而避免注射管内部残留的电解液滴落至底座上,对底座形成腐蚀,从而提升人员的作业环境。
[0019](3)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堵板内部呈中空结构并卡接有海绵,注射管内部残留的电解液被海绵所汲取,通过第一堵板内的四个弧形摆动杆定期的朝向海绵旋转,可将海绵中汲取的电解液挤压出,使其流入至第二堵板的积液槽中。而第一堵板和第二堵板配合杜绝电解液的浪费,实现了残留电解液的回收利用,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为实施例中整个注液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中整个注液装置的正视图;
[0023]图3为实施例中注射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中滑动体在注射筒底部的安装示意图;
[0025]图5为实施例中注射管从滑动体中穿出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6]图6为实施例中电动伸缩杆和第一堵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7为实施例中电动伸缩杆和第二堵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8为实施例中第二堵板沿第一角度的三维剖面示意图;
[0029]图9为实施例中第二堵板沿第二角度的三维剖面示意图;
[0030]图10为实施例中第二堵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底座;2、定位环;3、导向筋;4、锁头;5、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对电池壳体内部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为

95kpa;步骤二、采用注液装置将电解液注入至电池壳体中,保持步骤一中的压力20min;步骤三、步骤二中的电池壳体继续维持

95kPa的压力10s,释放压力后,再施加正压到0.5MPa~0.8MPa,并在该压力下维持10s,再次排气释放压力;如此循环静置,每次循环历时4.5min,完成注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施加正压时充入0.7MPa的氮气保持10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注液装置包括有底座(1),底座(1)的上方布置有顶板(8),顶板(8)可相对于底座(1)沿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的同时又能在水平方向进行旋转;底座(1)的边缘处呈环形均匀的分布有数个用于放置电池(6)的固定槽,每个固定槽均沿底座(1)的径向分布,并且固定槽的外侧端与外部连通,固定槽的顶部则呈收口状;顶板(8)的底部则安装有注有电解液的注射筒(10),注射筒(10)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有用于向电池(6)内部注射电解液的注射管(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池加工的电解液预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注射管(15)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动体(16),滑动体(16)的中部一体成型形成有卡盘(17),底部则形成有挡板(19);滑动体(16)的两侧对称的布置有两个伸缩杆(20),每个伸缩杆(20)的固定端顶部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至与注射筒(10)的底部转动相连,底部则向下穿过卡盘(17)后与之转动相连,伸缩杆(20)的活动端则向下穿过挡板(19)后分别连接有用于对滑动体(16)底部进行封堵第一堵板(22)和第二堵板(23),第一堵板(22)和第二堵板(23)均与滑动体(16)同轴设置;滑动体(16)的两侧沿伸缩杆(20)的轴向延伸方向固定有衬座(18),伸缩杆(20)的固定端穿过该衬座(18),并且每个伸缩杆(20)固定端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包括两个竖向导向槽(25)和一个螺旋导向槽(26),竖向导向槽(25)的底部与螺旋导向槽(26)的上端相连通,螺旋导向槽(26)的下端则与另外一个竖向导向槽(25)的顶部连通,两个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军丁金海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浚鑫桐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