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移动终端散热方法以及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440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一散热器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热量产生区域;第二散热器,第二散热器设置于移动终端的非热量产生区域;热量传输管道,热量传输管道连接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用于传递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之间的热传导介质的交换;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温度;热传导介质驱动装置,热传导介质驱动装置用于在检测到移动终端的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调整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之间的热传导介质的交换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方法,包括:检测到移动终端的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启动热传导介质驱动装置调整热量产生区域与非热量产生区域的热传导介质的交换速度,实现了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温度变化进行智能散热的调控。进行智能散热的调控。进行智能散热的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移动终端散热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移动终端散热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终端存储的信息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移动终端又需要追求轻薄化。但是由于移动终端的体积越来越小,实现的功能又越来越强大,这样就造成了移动终端功耗的增加。因此,如何解决散热问题成了业内的难题,虽然业内已经有了采用散热板的设计,但是散热板的性能与其面积及厚度成正相关。所以,追求散热板面积的最大化正是大家的追求目标,但是,由于移动终端越来越薄的设计,散热板作为一个独立的散热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0003]①
、采用中框的内嵌和挖空来容纳散热器,会降低中框的强度;而如果不降低中框的强度,就只能减小散热板的面积,如果散热板太小降温效果又太弱。
[0004]②
、单纯的依靠散热板的被动散热,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能调控,很难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热量产生区域;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非热量产生区域;热量传输管道,所述热量传输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用于传递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的热传导介质的交换;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温度;热传导介质驱动装置,所述热传导介质驱动装置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调整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的热传导介质的交换速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中框一体化设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传输管道与所述第一散热器或所述第二散热器一体化设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介质驱动装置包括液冷微泵。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介质包括纯净水或乙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产生区域包括PCB板。7.一种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竹邻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