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35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床,包括底座,底座上方依次设有固定床架和活动床架,固定床架和活动床架的四周架设有护栏结构,活动床架包括依次排列布置于固定床架上的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第一架体靠近第二架体的一侧与固定床架相铰接,第二架体靠近第一架体的一侧与固定床架相铰接,第三架体与第二架体相铰接,且第三架体的中部还通过铰接杆与固定床架相铰接;固定床架和底座之间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整固定床架、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的相对高度,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上分别架设有床板,且第一架体上的床板两侧分别设有与手臂相适配的检测槽,固定床架底部还设有控制箱,调节机构和检测槽均分别与控制箱信号连接。控制箱信号连接。控制箱信号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床的
,具体涉及一种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病人卧床休息通常需要用到一些多功能的护理床,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除了需要人工看护外,还需要结合一些常用的监测装置来快速确认患者状态,进而便于医护人员的日常检查以及少数看管人员对多数患者的管理。而现有的护理床通常只有常规的机械结构,例如针对床板的抬起以及侧面护栏的移动等,少有结合各种常用的检测设备来使用,通常也都是利用额外的小型检测设备到护理床边再进行测量,这样不仅不能实时监测,需要检测时还要携带这些设备,不适宜老年患者经常性的临床检测,在部分狭小的空间时还容易拖慢检测时间。而且,现有的床架通常只是由框架结构为主,通过控制螺杆、伸缩杆等手动调节高度,而针对不同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患者不善于活动身体,很难做到自己调节躺姿,而单独的机械调节又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一旦调整失误,还可能造成患者不舒服甚至受伤。因此,现亟待设计一种便于控制的护理床,以结合一些常规的监测设备,从而适配患者实时监测并可完成自我调节睡姿等的需求。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床,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依次设有固定床架(2)和活动床架,所述固定床架(2)和所述活动床架的四周架设有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架包括依次排列布置于所述固定床架(2)上的第一架体(3)、第二架体(4)和第三架体(5),所述第一架体(3)靠近所述第二架体(4)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床架(2)相铰接,所述第二架体(4)靠近所述第一架体(3)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床架(2)相铰接,所述第三架体(5)与所述第二架体(4)相铰接,且所述第三架体(5)的中部还通过铰接杆(6)与所述固定床架(2)相铰接;所述固定床架(2)和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用于分别调整所述固定床架(2)、所述第一架体(3)、所述第二架体(4)和所述第三架体(5)的相对高度,所述第一架体(3)、所述第二架体(4)和所述第三架体(5)上分别架设有床板(8),且所述第一架体(3)上的所述床板(8)两侧分别设有与手臂相适配的检测槽(9),所述固定床架(2)底部还设有控制箱(10),所述调节机构(7)和所述检测槽(9)均分别与所述控制箱(10)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结构包括活动护栏(21)和固定护栏(22),所述活动护栏(21)通过铰接机构连接于所述固定床架(2)的左右两侧,所述铰接机构用于使所述活动护栏(21)翻转形成架设于所述检测槽(9)上方的平面或平移至所述床板(8)的下方,所述固定护栏(22)固设于所述固定床架(2)的前后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架体(3)的所述固定护栏(22)内侧形成凹槽,且该凹槽内设有与人体头部宽度相适配的挡板(23),两个所述挡板(23)的内侧均设有电极片(24),所述电极片(24)与所述控制箱(10)信号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固定床架(2)侧面的固定座(25),所述活动护栏(21)上由上而下依次铰接有第一铰接件(26)和第二铰接件(27),所述第一铰接件(26)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固定座(25)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与一控制电机相联动,所述第二铰接件(27)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支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