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内侧围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侧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内侧围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身大型结构设计工艺主要是冲压,导致整个车身组成零件众多,一个单侧侧围冲压件就有50多个零件,零件多会产生很多匹配连接问题,对于质量控制要求严格;且无法轻量化。
[0003]整体压铸侧围,实现设计少件化,轻量化是目前设计研发的目标,但是整个侧围一体压铸对模具的设计要求复杂,但是不满足整体侧围压铸的要求,且整个侧围在碰撞受力过程中承受的力不同,所以每个区域的属性要求不同,对每个区域的结构设计、材料设计要求也不同。
[0004]因此,需要对车辆的内侧围进行特殊设计,使其能够分段化通过压铸而成,既要满足整车整体机构的刚性,又能够减少零件的数量,进一步的还能实现轻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减少车辆侧围的零件,使其在满足整车的设计需求下实现集成化设计。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内侧围,使得内侧围能够满足分段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内侧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压铸成型的碰撞侧围,与发动机舱连接;一体化压铸成型的传力侧围,与所述碰撞侧围拼接,以形成环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侧围包括A柱、B柱、前部门槛和前部上边梁,所述A柱、所述B柱、所述前部门槛和所述前部上边梁形成环形密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内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侧围还包括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用以连接所述碰撞侧围与所述发动机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内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侧围包括C柱、后部上边梁和后部门槛,所述C柱与所述后部上边梁和所述后部门槛形成“C”形结构,用以与所述碰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风蔚,姚多雨,陈建先,王阳,刘洪涛,王继刚,姜岸柳,冉红彬,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