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电动汽车领域普遍存在的难题为电动汽车蓄电池续航里程有限,这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现整车的电池包都以极限边界进行设计,使得门槛与电芯间隙缩小,大大增加了侧面柱碰撞试验工况中电芯被挤压风险,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在电芯不被挤压的同时使得成本、重量等达到最小,给工程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能实现稳定的压溃变形,电池包电芯无侵入的目标。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包括上传力路径系统、下传力路径系统和用于连接上传力路径系统、下传力路径系统的门槛梁,所述上传力路径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和电池包安装横梁,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传力路径系统(1)、下传力路径系统(2)和用于连接上传力路径系统(1)、下传力路径系统(2)的门槛梁(3),所述上传力路径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前排座椅安装横梁和电池包安装横梁(11),所述下传力路径系统(2)包括电池包安装梁(21)和用于安装电池包安装梁(21)的电池包安装框架,所述门槛梁(3)的上侧固定于前排座椅安装横梁和电池包安装横梁(11)相同的一端,所述门槛梁(3)的下侧固定于电池包安装梁(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3)内设有若干竖筋(31)和横筋(32),所述竖筋(31)和横筋(32)将门槛梁(3)分割为外侧腔体(33)和内侧腔体(34),所述外侧腔体(33)内的竖筋(31)和横筋(32)布置密度低于内侧腔体(34),所述内侧腔体(34)刚度大于外侧腔体(33),所述外侧腔体(33)的底板呈弧形向上拱起形成压溃诱导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内侧腔体(34)底板上的竖筋(31)向内侧腔体(34)方向偏移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柱碰下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座椅安装横梁包括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12)和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13),所述前排座椅前安装横梁(12)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在门槛梁(3)上的加强件(121),所述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13)的两端设有用于固定在门槛梁(3)上的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雕,谭勇,董立强,石荡赫,凌扬超,杨雷,胡诏民,顾思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