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416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所述闭式液压系统为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所述换油装置包括换油阀,换油阀内设有梭阀,梭阀上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第一进油口连接系统的出口油路A,第二进油口连接系统的进口油路B,出油口通过低压溢流阀连接油箱T,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的出油端连接第一进油口,单向阀的进油端连接第二进油口,单向阀上设有决定单向阀开启压力的压簧,压簧为螺旋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中,具有可以避免造成系统管路压力脉动和能使设备缓速停下的优点,并可避免液压泵抱死以及失效。并可避免液压泵抱死以及失效。并可避免液压泵抱死以及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闭式液压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如风扇冷却系统)是工程机械、武器装备上常见的液压系统,和寻常的开式液压系统相比,闭式液压系统不仅其回路的能源消耗量较低,而且结构紧密程度较高,其换油油泵、补油、系统溢流、控制等功能均集成于液压泵上,使得管路连接简单,不仅减少了管路连接造成的泄漏和管道震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还简化了操作过程。但由于闭式系统中液压油始终处于封闭式的循环状态,液压油在散热方面面临很大难度,并且液压系统中一些金属碎屑、杂物排出也较为困难,因此,在液压泵或系统管路上通常会并联回路的换油阀,换油阀中配制了梭阀,梭阀的两个进油口分别引入系统进出油路油液,高压油推动梭阀位移,将系统低压侧油液引入回油油路,在回油油路上串接低压溢流阀,可利用配置低压溢流阀上节流孔的大小来使相对固定的换油流量返回油箱,经过过滤冷却再通过补油泵重回液压系统。换油阀的液压结构如图4所示。
[0003]现有闭式液压系统中,集成在液压泵上的高压溢流阀的设定压力通常在35MPa,部分高压系统甚至达到45MPa以上,溢流阀的高设定压力可以为液压泵提供更多扭矩输出。闭式系统的液压泵的加减速主要通过改变转速或排量来实现。在液压泵减速过程中,能量卸荷集成在高压溢流阀上完成,高的溢流阀设定压力可为液压泵提供较大反向扭矩并与设备惯性扭矩相互作用,帮助设备平稳制动停车;同时又带来另一问题,对于一些质量小,转速高的设备,当其减速时,惯性负载产生的扭矩过小,不足以克服高压溢流阀高设定压力下由液压泵驱动产生的反向扭矩,高压溢流阀打开时间较短或无法打开,系统管路压力脉动大,并使得整个设备滑行距离不够甚至急停,对设备运行和系统稳定带来安全隐患,一些结构强度较低的设备,比如风扇冷却系统中风扇,急减速或冲击会影响结构强度,降低使用寿命严重,甚至可能导致其分解,给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并且,补油泵随着设备高速急停,惯性负载驱动液压泵旋转造成液压泵吸空,可能导致液压泵抱死,永久失效。
[0004]综上所述,现有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存在当设备进行减速或液压泵高速急停,但设备惯性扭矩不足以克服液压泵在高压下产生的反向扭矩时,可能会造成剧烈管路压力脉动并使设备急停的缺陷,并且液压泵可能抱死,甚至永久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本技术用于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中,具有可以避免造成系统管路压力脉动和能使设备缓速停下的优点,并可避免液压泵抱死以及失效。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所述闭式液压系统为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所述换油装置包括换油阀,换油阀内设有梭
阀,梭阀上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第一进油口连接系统的出口油路A,第二进油口连接系统的进口油路B,出油口通过低压溢流阀连接油箱T,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的出油端连接第一进油口,单向阀的进油端连接第二进油口,单向阀上设有决定单向阀开启压力的压簧,压簧为螺旋形。
[0007]前述的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中,所述梭阀的壳体中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设有通孔,通孔的中部连通油箱T,第一腔体连通第一进油口,第二腔体连通第二进油口;
[0008]所述单向阀包括位于第一腔体内的阀芯,阀芯的一端封堵在通孔端部,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压簧。
[0009]前述的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中,所述阀芯和通孔的端面锥面相接。
[0010]前述的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中,所述阀芯的外侧端设有与壳体连接的螺堵,螺堵的内侧端设有与阀芯滑动连接的导向孔,压簧设置于导向孔内。
[0011]前述的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中,所述阀芯的外侧端设有被压簧伸入的盲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现有换油阀的基础上置入了单向阀,当设备即将进行高速减速或液压泵即将高速急停时,单向阀使系统进出口油路上上形成稳定的压差,利用该压差使液压泵产生稳定的反向的制动扭矩,与设备原有的惯性扭矩叠加,可以确保高压溢流阀能够具有较长的打开时间,减少系统管路压力脉动,并使设备滑行时间较长,缓速停下,避免给系统稳定和设备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于一些结构强度较低的设备,由于设备缓速停下,冲击小,使用寿命增加,并降低分解风险,降低生产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设备平稳停下,补油泵也会随着设备平稳停止工作,液压泵不会发生空吸,避免液压泵抱死以及失效。因此,本技术用于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中,具有可以避免造成系统管路压力脉动和能使设备缓速停下的优点,并可避免液压泵抱死以及失效。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剖视图。
[0015]图3是单向阀的结构图。
[0016]图4是现有换油阀的液压原理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为:1

梭阀,10

第一进油口,11

第二进油口,12

出油口,13

壳体,14

第一腔体,15

第二腔体,16

通孔;2

低压溢流阀;3

单向阀,30

压簧,31

阀芯,32

螺堵,33

导向孔,34

盲孔,35

导向杆,36

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9]实施例。一种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闭式液压系统为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所述换油装置包括现有的换油阀,换油阀内设有
梭阀1,梭阀1上设有第一进油口10、第二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第一进油口10连接系统的出口油路A(图1中A所示),第二进油口11连接系统的进口油路B(图1中B所示),出油口12通过低压溢流阀2连接油箱T(图1中T所示),特点是如下:
[0020]还包括单向阀3,单向阀3的出油端连接第一进油口10,单向阀3的进油端连接第二进油口11。
[0021]如图2所示,所述梭阀1的壳体13中设有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第一腔体14与第二腔体15之间设有通孔16,通孔16的中部连通油箱T,第一腔体14连通第一进油口10,第二腔体15连通第二进油口11;
[0022]如图3所示,所述单向阀3包括位于第一腔体14内的阀芯31,阀芯31包括导向杆35和堵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所述闭式液压系统为单向运转的闭式液压系统,所述换油装置包括换油阀,换油阀内设有梭阀(1),梭阀(1)上设有第一进油口(10)、第二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第一进油口(10)连接系统的出口油路A,第二进油口(11)连接系统的进口油路B,出油口(12)通过低压溢流阀(2)连接油箱T,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3),单向阀(3)的出油端连接第一进油口(10),单向阀(3)的进油端连接第二进油口(11),单向阀(3)上设有决定单向阀(3)开启压力的压簧(30),压簧(30)为螺旋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缓解闭式液压系统管路压力冲击的换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梭阀的壳体(13)中设有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第一腔体(14)与第二腔体(15)之间设有通孔(16),通孔(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维亮王祥杨帅史进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