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阻力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359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超低阻力吸附装置,包括箱体、多个吸附组件以及密封门组件,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多个吸附组件沿进气口至出气口依次排列设置于箱体内部,箱体的前侧开设有缺口,缺口与多个吸附组件对位,密封门组件用于密封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吸附组件的安装方式进行改进,并配合开设在箱体上的缺口以及用于密封缺口的密封门组件,有利于后期根据需要对箱体内部的吸附组件进行拆装更换,操作简单方便,且有利于根据需要选择吸附组件的设置数量,提高了吸附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阻力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低阻力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使人们拥有一个绿色、美好和优良的生存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石油化工装置废气的排放要求亦日趋严格,环保标准的提升也对企业提出了技术换代的新要求。
[0003]在常见的废气治理技术中,基于吸附法具有治理效率高、应用成本低、环境经济可行性较强等优点,使其成为了应用最早且最广泛的技术。其中,基于活性炭具有孔隙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吸附净化效率高、物美价廉等优点,使其成为了使用广泛的吸附剂。
[0004]传统废气吸附装置大都采用颗粒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颗粒状活性炭容易结块,废气通过颗粒状活性炭层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且会导致流体混乱,进而影响吸附效果。近年来,随着蜂窝状活性炭的诞生,基于蜂窝状活性炭具有蜂窝状通道,能够有效降低废气通过蜂窝状活性炭时所受到的阻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废气吸附装置开始采用蜂窝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然而,现有采用蜂窝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废气吸附装置大多直接将蜂窝状活性炭固定设置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箱体中,存在后期不方便更换蜂窝状活性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阻力吸附装置,以至少克服现有采用蜂窝状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废气吸附装置存在的后期不方便更换蜂窝状活性炭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超低阻力吸附装置,包括箱体、多个吸附组件以及密封门组件,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多个所述吸附组件沿进气口至出气口依次排列设置于箱体内部,所述箱体的前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多个吸附组件对位,所述密封门组件用于密封缺口;
[0008]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安装框体以及蜂窝状活性炭,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嵌设于安装框体内部,所述安装框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箱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滑动部一一对应的滑动槽,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
[000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门组件包括箱门以及两个气弹簧,所述箱门的一侧铰接于箱体的缺口内,以使得箱门能够在箱体的侧边向上翻转,两个所述气弹簧对称设置于箱门的两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箱体铰接,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与箱门铰接。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门组件还包括箱门锁,所述箱门与箱体之间通过箱门锁连接,所述箱门背离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门把手。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体朝向缺口的一侧设置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内设置有推拉部,当所述箱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箱门朝向箱体的一侧与安装框体朝
向缺口的一侧相抵。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呈T型结构,所述滑动部的长度等于箱体内部的宽度。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具有蜂窝状通道,多个所述吸附组件的蜂窝状活性炭的蜂窝状通道一一对位。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箱体呈喇叭状结构,所述箱体的喇叭状结构朝向外部的一端内径较小。
[00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靠近所述进气口的箱体内部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位于进气口与多个吸附组件之间。
[001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所述支撑脚依次分布于箱体底部的四个角处。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超低阻力吸附装置,通过对吸附组件的安装方式进行改进,并配合开设在箱体上的缺口以及用于密封缺口的密封门组件,有利于后期根据需要对箱体内部的吸附组件进行拆装更换,操作简单方便,且有利于根据需要选择吸附组件的设置数量,提高了吸附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箱门关闭时超低阻力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示出的超低阻力吸附装置的主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箱门打开时超低阻力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标:10

箱体,10a

进气口,10b

出气口,10c

滑动槽,10d

缺口,20

吸附组件,21

安装框体,211

滑动部,212

推拉部,22

蜂窝状活性炭,30

密封门组件,31

箱门,32

气弹簧,33

箱门锁,34

门把手,40

支撑脚,50

均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低阻力吸附装置,以至少克服现有采用蜂窝状活性炭22作为吸附剂的废气吸附装置存在的后期不方便更换蜂窝状活性炭22的技术问题。具体地,该超低阻力吸附装置包括箱体10、多个吸附组件20以及密封门组件30。
[0027]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内容,箱体10作为该吸附装置的主体部分,其大致呈矩形,废气的净化处理过程均在箱体10的内部完成,此时,箱体1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脚40,多个支撑脚40依次分布于箱体10底部的四个角处,以便于将该吸附装置固定放置在地面上,并通过多个支撑脚40支撑箱体10。
[0028]与此同时,箱体10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废气进入箱体10内部的进气口10a和供处理后的废气排出的出气口10b,优选的,如图2所示,位于进气口10a和出气口10b处的箱体10呈喇叭状结构,箱体10的喇叭状结构朝向外部的一端内径较小,也就是说,沿废气的流
动方向,进气口10a的内径逐渐增大,以实现在进气口10a处形成渐扩的泄压空间,便于废气顺利进入箱体10内部,相反的,沿废气的流动方向,出气口10b的内径逐渐减小,以实现在出气口10b形成渐缩的汇聚空间,便于箱体10内经处理后的废气能够更好的汇聚在出气口10b后排出。
[0029]在本实施例中,吸附组件20用于吸附废气中的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废气的作用。结合图2和图3所示的内容,为了确保针对废气的净化处理效果良好,多个吸附组件20沿进气口10a至出气口10b依次排列设置于箱体10内部,即多个吸附组件20呈一字排列在箱体10内部,且相邻两个吸附组件20之间紧邻设置。
[0030]具体地,如图5所示,吸附组件20包括安装框体21以及蜂窝状活性炭22,安装框体21大致呈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阻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多个吸附组件以及密封门组件,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多个所述吸附组件沿进气口至出气口依次排列设置于箱体内部,所述箱体的前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多个吸附组件对位,所述密封门组件用于密封缺口;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安装框体以及蜂窝状活性炭,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嵌设于安装框体内部,所述安装框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箱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与滑动部一一对应的滑动槽,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阻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组件包括箱门以及两个气弹簧,所述箱门的一侧铰接于箱体的缺口内,以使得箱门能够在箱体的侧边向上翻转,两个所述气弹簧对称设置于箱门的两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箱体铰接,所述气弹簧的另一端与箱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低阻力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组件还包括箱门锁,所述箱门与箱体之间通过箱门锁连接,所述箱门背离箱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陈爽胥可乐杜学成曾兰赵英桥魏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域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