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48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钢壳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所述卡合组件包括位于盖板下表面一侧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支撑块与限位块之间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侧与支撑块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侧与限位块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与限位块之间且位于限位杆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盖板上的两个第一通孔分别对准锂电池本体的正极柱以及负极柱,再推动盖板向下移动,并在限位杆以及限位弹簧的配合下,使得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向下滑动,并最终插入到第二通孔内,使得盖板固定安装在锂电池钢壳本体上,该方式简化了盖板的固定步骤,提高了锂电池本体的安装效率。提高了锂电池本体的安装效率。提高了锂电池本体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钢壳
,具体是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然而,现有的锂电池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都会配备有使用寿命长的钢壳来进行保护,虽然保护效果很好,但是现有的钢壳大多呈现敞口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
[0003]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锂电池钢壳(公开号CN215451616U)该专利在T型块的作用下,通过盖板可以有效地将锂电池本体固定在钢壳本体的内部,在L型块的作用下,可以对T型块进行固定,提高T型块对盖板固定的稳定性,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盖板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对L型块以及T型块进行操作,才可将盖板固定在钢壳本体上,其对盖板固定的方式较为繁琐,从而会影响到锂电池本体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包括锂电池钢壳本体,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锂电池本体,所述盖板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合组件,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与锂电池本体之间共设置有五组减震组件;
[0007]所述卡合组件包括位于盖板下表面一侧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支撑块与限位块之间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侧与支撑块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侧与限位块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与限位块之间且位于限位杆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的侧壁上相对于限位块的位置贯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的侧壁上且位于限位槽的上方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的侧壁上相对于泄压组件的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三通孔。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泄压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三通孔内侧的第一泄压钢管以及位于第三通孔外侧且与第一泄压钢管为滑动连接的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泄压钢管与第二密封垫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管,所述弹性连接管的四周贯穿设置有多个固定圆环,所述第一泄压钢管的四周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二泄压钢管,所述固定圆环与第二泄压钢管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泄压钢管的出口端与锂电池钢壳本体相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五组所述减震组件分别位于锂电池本体的四周以及底部,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位于锂电池钢壳本体与锂电池本体之间的支撑板,所述锂电
池钢壳本体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阻尼杆,所述阻尼杆伸缩端的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板上相对于锂电池本体的正极柱以及负极柱的位置均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紧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盖板上相对于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以及固定块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块,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以及固定块的下表面且位于密封块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垫。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在整个锂电池钢壳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待锂电池本体放入到锂电池钢壳本体的内部后,将盖板上的两个第一通孔分别对准锂电池本体的正极柱以及负极柱,再推动盖板向下移动,并在限位杆以及限位弹簧的配合下,使得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向下滑动,并最终插入到第二通孔内,使得盖板固定安装在锂电池钢壳本体上,相比于传统的通过L型块以及T型块对盖板进行固定,该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简化了盖板的固定步骤,提高了锂电池本体的安装效率。
[0014]2、本技术在整个锂电池钢壳结构的使用过程中,锂电池本体工作时,会由于内部产生热量等原因导致内部气压升高,可以通过弹性连接管的弹性拉伸以及收缩,带动固定圆环的移动,能够实时的将锂电池钢壳本体内部产生的高压泄出,有效的防止锂电池本体的爆炸,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锂电池本体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盖板的示意图;
[0017]图3为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泄压组件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锂电池钢壳本体;101、限位槽;102、第二通孔;103、第三通孔;2、盖板;201、第一通孔;202、固定块;203、密封块;204、第一密封垫;205、橡胶垫;3、卡合组件;301、支撑块;302、限位块;303、限位杆;304、限位弹簧;4、泄压组件;401、第一泄压钢管;402、第二密封垫;403、弹性连接管;404、固定圆环;405、第二泄压钢管;5、锂电池本体;6、减震组件;601、支撑板;602、阻尼杆;603、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包括锂电池钢壳本体1,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2,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锂电池本体5,盖板2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合组件3,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泄压组件4,锂电池钢壳本体1与锂电池本体5之间共设置有五组减震组件6;
[0021]卡合组件3包括位于盖板2下表面一侧的支撑块301,支撑块30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302,支撑块301与限位块302之间设置有限位杆303,限位杆303的一侧与支撑块301为滑动连接,限位杆303的另一侧与限位块302为固定连接,支撑块301与限位块302之间且位于限位杆303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弹簧304,在整个锂电池钢壳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待锂电池本体5放入到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内部后,将盖板2上的两个第一通孔201分别对准锂电池本体
5的正极柱以及负极柱,再推动盖板2向下移动,并在限位杆303以及限位弹簧304的配合下,使得限位块302在限位槽101内向下滑动,并最终插入到第二通孔102内,使得盖板2固定安装在锂电池钢壳本体1上,相比于传统的通过L型块以及T型块对盖板进行固定,该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简化了盖板的固定步骤,提高了锂电池本体5的安装效率。
[0022]在图1和图3中,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侧壁上相对于限位块302的位置贯穿开设有限位槽101,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限位槽101的上方开设有第二通孔102,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侧壁上相对于泄压组件4的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三通孔103。
[0023]在图1和图4中,泄压组件4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三通孔103内侧的第一泄压钢管401以及位于第三通孔103外侧且与第一泄压钢管401为滑动连接的第二密封垫402,第一泄压钢管401与第二密封垫40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连接管403,弹性连接管403的四周贯穿设置有多个固定圆环404,第一泄压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包括锂电池钢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2),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锂电池本体(5),所述盖板(2)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合组件(3),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泄压组件(4),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1)与锂电池本体(5)之间共设置有五组减震组件(6);所述卡合组件(3)包括位于盖板(2)下表面一侧的支撑块(301),所述支撑块(30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302),所述支撑块(301)与限位块(302)之间设置有限位杆(303),所述限位杆(303)的一侧与支撑块(301)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03)的另一侧与限位块(302)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301)与限位块(302)之间且位于限位杆(303)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弹簧(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侧壁上相对于限位块(302)的位置贯穿开设有限位槽(101),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限位槽(101)的上方开设有第二通孔(102),所述锂电池钢壳本体(1)的侧壁上相对于泄压组件(4)的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三通孔(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扣合式的锂电池钢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组件(4)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三通孔(103)内侧的第一泄压钢管(401)以及位于第三通孔(103)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明陈永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经纬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