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稳定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19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静音稳定电动床,其包括:主支撑架、铰接于主支撑架两端的背部架和大腿架以及铰接于主支撑架与大腿架之间的小腿架、用于驱动背部架相对主支撑架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第一电动推杆、用于驱动大腿架和小腿架相对主支撑架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第二电动推杆,第一、第二电动推杆均采用静音马达驱动;主支撑架内设有第一铰接座,背部架端部设有第一铰接凸部,第一铰接凸部外表面包裹有一层包胶部,第一铰接凸部包裹有包胶部的部分嵌入第一铰接座内,并通过第一轴体实现铰接以形成第一铰接结构,且包胶部置于第一铰接座内部并与第一铰接座内壁接触以形成阻尼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小,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使用户休息更佳。使用户休息更佳。使用户休息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音稳定电动床


[0001]本技术涉及家具产品
,特指一种静音稳定电动床。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床是一种能够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的产品,其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电机驱动并按照既定轨迹实现不同角度的弯折、折叠,从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卧姿、半卧、坐姿之间的支撑,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
[0003]电动床的床架一般包括有主支撑架、铰接于主支撑架两端的背部架和大腿架以及与大腿架铰接的小腿架、用于驱动该背部架相对主支撑架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该大腿架和小腿架相对主支撑架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第二电机,然而,背部架与主支撑架的铰接结构是直接将背部架与主支撑架直接对接,再穿设轴体以实现铰接,大腿架与主支撑架的铰接结构同样如此。
[0004]上述的铰接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原因为:由于背部架与主支撑架直接对接,且二者均为金属材料制成,而该背部架相对主支撑架转动时,其之间会不断的摩擦,且会形成较大的噪声。另外,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一般都是采用普通的电机,其也会产生噪声,该噪声加上铰接结构产生的噪声会形成更大的噪声,这样会让用户感觉不舒服,不仅影响体验感,还影响心情,不利于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静音稳定电动床。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静音稳定电动床包括:主支撑架、铰接于主支撑架两端的背部架和大腿架以及铰接于主支撑架与大腿架之间的小腿架、用于驱动该背部架相对主支撑架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第一电动推杆、用于驱动该大腿架和小腿架相对主支撑架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均采用静音马达驱动;所述主支撑架内设置有第一铰接座,该背部架端部设置有第一铰接凸部,该第一铰接凸部外表面包裹有一层包胶部,该第一铰接凸部包裹有包胶部的部分嵌入该第一铰接座内,并通过第一轴体实现铰接以形成第一铰接结构,且该包胶部置于第一铰接座内部并与第一铰接座内壁接触以形成阻尼接触。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铰接座内形成有第一铰接槽,所述第一铰接凸部包裹有包胶部的部分嵌入第一铰接槽内,并与第一铰接槽内壁接触。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架端部至少具有三个所述的第一铰接凸部,其分别置于背部架端部的中部和两侧;对应的,所述主支撑架内设置有三个所述的第一铰接座,该第一铰接座与第一铰接凸部一一对应铰接。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架一端具有收容背部架的第一收容位,该主支撑架另一端具有收容大腿架和小腿架的第二收容位,背部架、大腿架和小腿架处于
平躺状态时,该背部架置于第一收容位中,该大腿架和小腿架置于第二收容位中。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腿架与主支撑架通过第二铰接结构铰接;大腿架与小腿架通过第三铰接结构铰接;小腿架与主支撑架之间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撑杆,其中,该小腿架与支撑杆一端通过第四铰接结构铰接;支撑杆另一端与主支撑架通过第五铰接结构铰接;该第二铰接结构、第三铰接结构、第四铰接结构、第五铰接结构的结构均与第一铰接结构的结构相同。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架下端一体成型有一呈U字形的底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通过第五铰接结构与底杆铰接。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可折叠的床垫,该床垫包括有主体部、一体连接于主体部一端并可相对主体部折叠的第一折叠部、一体连接于主体部另一端并可相对主体部折叠的第二折叠部、一体连接于第二折叠部端部并可相对第二折叠部折叠的第三折叠部,该主体部与主支撑架中部固定连接,该第一折叠部与背部架固定连接,该第二折叠部和第三折叠部分别与大腿架和小腿架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床垫外缘还成型有向下凸出的围边,该床垫处于水平状态时,该围边包围于主支撑架的上部外围。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架下端焊接固定有第一驱动板,该第一驱动板通过第六铰接结构与第一电动推杆一端铰接,该第一电动推杆另一端通过第七铰接结构与主支撑架铰接;第六铰接结构、第七铰接结构的结构均与第一铰接结构的结构相同。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腿架下端焊接固定有第二驱动板,该第二驱动板通过第八铰接结构与第二电动推杆一端铰接,该第二电动推杆另一端通过第九铰接结构与主支撑架铰接;第八铰接结构、第九铰接结构的结构均与第一铰接结构的结构相同。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均采用静音马达驱动,该静音马达运行稳定,且相对普通电机而言,其产生的噪音极小,达到静音的目的;所述主支撑架内设置有第一铰接座,该背部架端部设置有第一铰接凸部,该第一铰接凸部外表面包裹有一层包胶部,该第一铰接凸部包裹有包胶部的部分嵌入该第一铰接座内,并通过第一轴体实现铰接以形成第一铰接结构,且该包胶部置于第一铰接座内部并与第一铰接座内壁接触以形成阻尼接触,达到阻尼的效果,以致在第一电动推杆驱动该背部架相对主支撑架旋转以调节角度时,该背部架相对主支撑架进行缓慢旋转,且由于包胶部的存在,其产生的噪音也较小,这样不会让用户感觉不舒服,大大提高了体验感,使用户保持愉悦的心情,且能够得到更好的休息,有利于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平躺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平躺状态拆卸床垫后的立体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平躺状态拆卸床垫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折叠状态拆卸床垫后的立体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折叠状态拆卸床垫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见图1

6所示,为一种静音稳定电动床,其包括:主支撑架1、背部架2、大腿架3、小腿架4、第一电动推杆5和第二电动推杆6,其中该背部架2、大腿架3、小腿架4分别与人体的背部、大腿、小腿对应。
[0026]所述背部架2铰接于主支撑架1一端,大腿架3铰接于主支撑架1另一端,所述小腿架4铰接于主支撑架1与大腿架3之间,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用于驱动该背部架2相对主支撑架1旋转以调节角度,第二电动推杆6用于驱动该大腿架3和小腿架4相对主支撑架1旋转以调节角度,以实现为使用者提供卧姿、半卧、坐姿之间的支撑,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
[0027]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第二电动推杆6均采用静音马达驱动,该静音马达运行稳定,且相对普通电机而言,其产生的噪音极小,达到静音的目的;所述主支撑架1内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静音稳定电动床,其包括:主支撑架(1)、铰接于主支撑架(1)两端的背部架(2)和大腿架(3)以及铰接于主支撑架(1)与大腿架(3)之间的小腿架(4)、用于驱动该背部架(2)相对主支撑架(1)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第一电动推杆(5)、用于驱动该大腿架(3)和小腿架(4)相对主支撑架(1)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第二电动推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第二电动推杆(6)均采用静音马达驱动;所述主支撑架(1)内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1),该背部架(2)端部设置有第一铰接凸部(21),该第一铰接凸部(21)外表面包裹有一层包胶部(22),该第一铰接凸部(21)包裹有包胶部(22)的部分嵌入该第一铰接座(11)内,并通过第一轴体实现铰接以形成第一铰接结构(101),且该包胶部(22)置于第一铰接座(11)内部并与第一铰接座(11)内壁接触以形成阻尼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稳定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座(11)内形成有第一铰接槽(111),所述第一铰接凸部(21)包裹有包胶部(22)的部分嵌入第一铰接槽(111)内,并与第一铰接槽(111)内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稳定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架(2)端部至少具有三个所述的第一铰接凸部(21),其分别置于背部架(2)端部的中部和两侧;对应的,所述主支撑架(1)内设置有三个所述的第一铰接座(11),该第一铰接座(11)与第一铰接凸部(21)一一对应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静音稳定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1)一端具有收容背部架(2)的第一收容位(12),该主支撑架(1)另一端具有收容大腿架(3)和小腿架(4)的第二收容位(13),背部架(2)、大腿架(3)和小腿架(4)处于平躺状态时,该背部架(2)置于第一收容位(12)中,该大腿架(3)和小腿架(4)置于第二收容位(13)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音稳定电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架(3)与主支撑架(1)通过第二铰接结构(102)铰接;大腿架(3)与小腿架(4)通过第三铰接结构(103)铰接;小腿架(4)与主支撑架(1)之间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支撑杆(41),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瑞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柄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