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10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包括本体,上述本体下端设有第一弧形部,上述第一弧形部下端用于贴合扫描线圈内壁,上述本体上端设有第二弧形部,上述第二弧形部上端用于贴合实验体;上述本体内腔设有介质腔,上述本体侧壁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上述介质腔两端分别连通输入口和输出口,由上述输入口注入恒温介质,且恒温介质经过介质腔后从输出口排出,以期望进行MRI扫描实验过程中,改善实验鼠使用的现有支架,支架很脆弱,重复性很差且容易损坏,使得实验鼠的放置和固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局限性问题。和固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局限性问题。和固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局限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辅助器具,具体涉及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

技术介绍

[0002]MRI磁共振成像系统有无电离辐射、无深度限制等诸多成像优势,MRI磁共振成像可在活体内、非创伤性地获得解剖和生理病理学信息,并可在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下进行三维采集,这是其他影像手段无法比拟的。实验鼠常用于实验研究,实验鼠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培养为缺乏免疫力的活体样本,可以种植人型肿瘤细胞复制类似于人的肿瘤模型,这对于新型肿瘤药物研发和探索新的抗肿瘤途径是非常有益的;而小鼠可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疾病基因或调控基因如基因敲除和基因抑制等模拟基因异常、缺陷疾病。
[0003]目前,通过MRI磁共振成像对实验鼠成像研究,利用这种非侵入性方式在细胞内/体内再现生物大分子活动过程,将基因表达、生物信号传递等复杂的过程变成直观的图像,使人们能更好地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特征,发现疾病早期的分子变异及病理改变过程。为了获得高清晰的图像质量;当前实验动物一般需要使用7T、9.4T、11T等超高场强进行实验,但是在实际小鼠检测实验中,通过MRI磁共振成像在进行实验鼠扫描的时候,由于MRI磁共振成像的线圈是圆柱形,而实验鼠是活体,使得实验鼠的放置和固定相对繁琐,偶有实验鼠抖动,导致实验鼠MRI扫描的效果极其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如何优化实验鼠的扫描,是值得琢磨和探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以期望进行MRI扫描实验过程中,改善实验鼠使用的现有支架,支架很脆弱,重复性很差且容易损坏,使得实验鼠的放置和固定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局限性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包括本体,上述本体下端设有第一弧形部,上述第一弧形部下端用于贴合扫描线圈内壁,上述本体上端设有第二弧形部,上述第二弧形部上端用于贴合实验体;上述本体内腔设有介质腔,上述本体侧壁设有输入口和输出口,上述介质腔两端分别连通输入口和输出口,由上述输入口注入恒温介质,且恒温介质经过介质腔后从输出口排出。
[0007]作为优选,上述介质腔包括多个介质通道,且相邻的两个介质通道之间相互连通,上述介质通道位于第二弧形部下方,上述介质通道中的恒温介质用于加热第二弧形部。
[0008]作为优选,上述输入口和输出口上均设有扩孔,上述扩孔用于接入供热设备,上述供热设备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分别通过扩孔连接输入口和输出口。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供热设备包括恒温箱、出水管和进水管;上述恒温箱中设有加热器,上述加热器用于控制恒温介质的温度;上述恒温箱中还设有水泵,上述水泵连通出水管;上述出水管首端通过水泵连通恒温箱,上述出水管末端连通输入口;上述进水管
首端连通输出口,上述进水管末端伸入至恒温箱中。
[00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出水管和进水管上均设有与扩孔适配的膨胀橡胶,上述膨胀橡胶用于抵触扩孔内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0012]本技术的本体相比于现有实验支架能够较好的贴合线圈的轮廓结构,从而提高放置效率,在往复实验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便捷程度。同时本技术的第一弧形部可以采用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能够根据不同扫描线圈尺寸进行快速制作,且整体固定非常便捷,扫描时直接将其放置在线圈上即可。
[0013]除此之外,由于本技术的支架使用了PC类材料作为打印原料,因而支架的结构很稳定,耐用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以很好的用于MRI扫描,起到非常好的固定作用。
[0014]本技术还考虑生物了生物可能出现的不同的自主运动伪影、呼吸运动伪影情况,因此使用介质腔对整个体本体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在使得实验鼠在相对恒温条件下进行,有利于实验鼠进行稳定的生理表现,从而降低外界环境对自主运动伪影、呼吸运动伪影的偏差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介质通道位置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包括本体1,其中考虑到本体1需要放置在MRI磁共振成像的扫描线圈中,因此本体1本身不得存在磁性,为了更好的进行使用和加工,其本体1采用3D打印或者注塑的方式进行加工,其材质可以是塑料材质。
[0020]上述本体1下端设有第一弧形部101,上述第一弧形部101下端用于贴合扫描线圈内壁,上述本体1上端设有第二弧形部102,上述第二弧形部102上端用于贴合实验体。其中第一弧形部101和第二弧形部102均采用一体设置的方式。
[0021]操作时,可取多个实验鼠,每个实验鼠经腹腔注射5%水合氯醛进行麻醉,麻醉剂量以6 mL/kg为标准,将实验鼠麻醉后,每个实验鼠分别对应一个本体1,将实验鼠采用俯卧的姿态固定在本体1的第二弧形部102上,并使用胶带完成动物姿态固定。随后将本体1移动到扫描线圈内径的内径中,使第一弧形部101下端贴合扫描线圈内径,从而能够快速放置,在进行多个小鼠进行实验替换实验的过程中,第一弧形部101与扫描线圈内径贴合的方式,有利于迅速替换,从而整体上优化操作效率。
[0022]上述本体1内腔设有介质腔2,其中介质腔2为本体1上的空腔结构,其结构在注塑和3D打印阶段即可直接形成。其中介质腔2为相对密封的圆形腔体,上述本体1侧壁设有输
入口3和输出口4,上述介质腔2两端分别连通输入口3和输出口4,由上述输入口3注入恒温介质,且恒温介质经过介质腔2后从输出口4排出。其中恒温介质可以是现有的水也可以是热空气。
[0023]其中,传统的扫描需要3

4次才能完成定位,并需多次调整姿态,而使用了本技术的,而实验鼠使用了本体1进行固定,可以更好的使实验小鼠进行定位和姿态确定,具体说的,由于第一弧形部101与线圈的适配性,通常实验鼠在本体1固定,本体1在线圈中一次即可完成定位,使得预扫描的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避免了频繁的调整姿态,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分摊到平均效率上,每只实验鼠完成扫描时间降低明显。
[002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介质腔2包括多个介质通道201,其中介质通道201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使恒温介质作用在第二弧形部102上,且相邻的两个介质通道201之间相互连通,上述介质通道201位于第二弧形部102下方,上述介质通道201中的恒温介质用于加热第二弧形部102。其中,恒温介质在介质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下端设有第一弧形部(101),所述第一弧形部(101)下端用于贴合扫描线圈内壁,所述本体(1)上端设有第二弧形部(102),所述第二弧形部(102)上端用于贴合实验体;所述本体(1)内腔设有介质腔(2),所述本体(1)侧壁设有输入口(3)和输出口(4),所述介质腔(2)两端分别连通输入口(3)和输出口(4),由所述输入口(3)注入恒温介质,且恒温介质经过介质腔(2)后从输出口(4)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腔(2)包括多个介质通道(201),且相邻的两个介质通道(201)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介质通道(201)位于第二弧形部(102)下方,所述介质通道(201)中的恒温介质用于加热第二弧形部(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物实验的扫描线圈专用支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昆郭应坤杨志刚李宽王静欣郑炳文滕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