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04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8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换热机构,换热机构包括外壳、散热件和盖板。外壳设有收容腔,收容腔内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一导流槽和/或第二导流槽内还设置有水平流道。散热件安装于第一导流槽和/或第二导流槽。盖板与收容腔连接,盖板与第一导流槽配合形成与收容腔密封隔离的第一散热区域,盖板与第二导流槽配合形成与收容腔密封隔离的第二散热区域。通过上述设计,将需要进行散热的模块安装于第一散热区域和/或第二散热区域,并且均与收容腔密封隔离,从而防止外界环境的灰尘等杂质进入收容腔,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机构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桩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换热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能作为一种主要使用的能源,常见于各种设备设施中。而在现今,更多的车辆使用电能作为驱动车辆电机的能源,由电能驱动的车辆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续航问题。
[0003]日前,电能驱动的车辆在对其电池充电时,多数用到的是充电桩,常见的充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普通时长的充电,另一种则是快速充电。但无论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会面临充电桩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大量发热的问题。
[0004]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常使用的充电桩内部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而这些模块在工作的过程中,其产热效率并不相同。而在目前的充电桩中,包括充电桩主体、输电模块和风冷散热模块。其中,输电模块安装于充电桩主体内部,风冷散热模块部分与输电模块接触,另一部分与外界环境连通,从而将空气与风冷散热模块充分接触以对输电模块进行散热。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散热效果不佳,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且当风冷散热模块长时间工作后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所述第二导流槽分别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或所述第二导流槽内还设置有水平流道;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导流槽和/或所述第二导流槽;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收容腔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槽配合形成与所述收容腔密封隔离的第一散热区域,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槽配合形成与所述收容腔密封隔离的第二散热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安装部、主体部、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并对所述第一导流槽的槽底进行密封,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均通过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翅片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包括第一收容槽、第一连通槽和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一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收容槽与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和所述第二收容槽内均设置有所述散热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艳辉林俊楠李湘斌张绍林李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