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94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涉及电机控制器技术领域,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所述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底层电路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底壁相贴合,所述上层电路板通过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底层电路板的上方,功率管设置在所述底层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柱能够将上层电路板和底层电路板连接为一体,结构牢固,并可实现同步拆装,便于后期维护,同时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采用层级结构,将功率管与电路板其他电气件分开布设,能够有效减小功率管的分布密度,配合具有较大散热面积的底壁散热结构,散热效果显著。热效果显著。热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电机控制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控制装置,是电动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电机控制器通常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路板,电路板上通常设置有功率管,而功率管为电机控制器的主要发热元件,需要对其进行散热。
[0003]现有的电机控制器,如申请号为201320551161.0的中国专利文件,其公开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的绝缘散热结构,其包括控制器壳体,控制器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并排设有功率管,功率管的散热面与控制器壳体的侧壁紧密接触,功率管的散热面与控制器壳体侧壁之间设有绝缘散热片,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壳体侧壁实现散热,散热面积较小,影响散热效果,并且所有电气件均布设于一电路板,功率管分布较为密集,不利于其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电机控制器其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和电路板组件,其中: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所述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底层电路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底壁相贴合,所述上层电路板通过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底层电路板的上方,功率管设置在所述底层电路板上。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柱固设在所述底层电路板上,所述连接柱的顶部沿轴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层电路板上对应所述螺纹孔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连接孔;第一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将所述上层电路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柱顶侧。
[0008]优选地,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个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上层电路板边部相适配的插接沟槽;所述上层电路板的边部能沿对应所述插接沟槽的端部槽口滑动插入至所述插接沟槽内。
[0009]优选地,所述插接沟槽贯通设置,以使所述插接沟槽形成两个所述端部槽口。
[0010]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外端板、散热底壳和密封上盖,其中:所述外端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外端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壳的两端,所述外端板和所述散热底壳形成顶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密封上盖可拆卸盖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密封上盖和所述壳体围成所述容置腔。
[0011]优选地,所述散热底壳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密封上盖上对应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密封上盖盖设至所述壳体上时,对应的所述卡接
部和所述卡合部卡合。
[0012]优选地,所述卡合部设置为条形卡合槽,所述卡接部设置为条形卡勾,所述条形卡勾与所述条形卡合槽相适配。
[0013]优选地,所述散热底壳包括一体设置的侧边板和散热底座,其中:所述侧边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侧边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的两侧;所述底层电路板与所述散热底座相贴合。
[0014]优选地,所述密封上盖的内顶壁靠近侧边部的位置设置有条形沟槽,所述密封上盖盖设至所述壳体上时,所述侧边板的顶部插设至所述条形沟槽内;所述条形沟槽内设置有密封条,用于所述密封上盖和所述壳体的密封。
[0015]优选地,所述外端板包括端部侧板体和端部底板体,其中:所述端部侧板体可拆卸连接至所述散热底壳的端部;所述端部底板体垂直设置在所述端部侧板体的底侧,所述端部底板体上设置有安装孔。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和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为用于控制电机的线路板部件,外壳用于电路板组件的安装及保护。
[0018]所述电路板组件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所述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底层电路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底壁相贴合,所述上层电路板通过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底层电路板上方,功率管设置在所述底层电路板上,采用连接柱连接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一方面结构规整牢固,能够实现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的同步拆装,便于后期维护,另一方面将功率管与电路板其他电气件分开布置,相邻功率管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便于散热,同时功率管通过外壳底壁散热,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显著。
[0019]本技术通过连接柱使电路板组件形成层级结构,不但能够合理利用外壳的内部空间,而且结构牢固,可实现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的同步拆装,便于后期维护,同时将功率管与电路板其他电气件分开布置,配合通过底壁散热的结构,散热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打开一外端板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A部放大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B部放大图;
[0026]图6是本技术的C部放大图;
[0027]图7是本技术散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技术的D部放大图;
[0029]图9是本技术外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外壳;11、外端板;111、端部侧板体;112、端部底板体;113、第一固定孔;114、安装孔;12、散热底壳;121、侧边板;122、散热底座;123、插接沟槽;124、卡合部;125、第二固定孔;13、密封上盖;131、卡接部;132、条形沟槽;14、第二螺纹紧固件;2、电路板组件;21、上层电路板;211、连接孔;22、底层电路板;23、连接柱;231、螺纹孔;24、第一螺纹紧固件;3、密封条;4、功率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如图1

图3所示,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外壳1和电路板组件2。
[0035]外壳1内部设置有容置腔,电路板组件2包括底层电路板22和上层电路板21,底层电路板22和上层电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电路板组件,其中: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所述底层电路板和上层电路板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底层电路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底壁相贴合,所述上层电路板通过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底层电路板的上方,功率管设置在所述底层电路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固设在所述底层电路板上,所述连接柱的顶部沿轴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上层电路板上对应所述螺纹孔的位置贯通设置有连接孔;第一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将所述上层电路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柱顶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个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上层电路板边部相适配的插接沟槽;所述上层电路板的边部能沿对应所述插接沟槽的端部槽口滑动插入至所述插接沟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沟槽贯通设置,以使所述插接沟槽形成两个所述端部槽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端板、散热底壳和密封上盖,其中:所述外端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外端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壳的两端,所述外端板和所述散热底壳形成顶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木楚常耀尤安晨李松松
申请(专利权)人:台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