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81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腰背部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该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其还包括两个充放气式气囊,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呈上下分布设置,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个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使两个支撑板位于间隔两侧的部分能够抵在两个充放气式气囊上。根据安装情况和使用需要通过分别对两个充放气式气囊进行充放气调节,能够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而且能够适配不同倾斜度的坐具靠背。调节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市场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市场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市场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腰背部支撑
,尤其涉及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活中常见的如带靠背办公座椅或汽车座椅等坐具,其靠背主要用于提供整体的支撑,一般难以实现对人体背部较贴合或适配支撑,长时间久坐会引起腰背出现酸痛,同时也会加重腰椎病痛的发生。
[0003]基于此,市场出现多种用于腰背部支撑的装置。其中一种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与乘坐者的背部贴合的部分),支撑板的后侧设有缓冲件,为支撑板提供缓冲力,缓冲件安装在背板。背板上包覆有背板外套,在背板外套内设有气囊,且气囊位于支撑板和背板之间,能够支撑两个支撑板,并通过充放气能够调节两个支撑板与背板之间的极限距离以及两个支撑板与使用者背部的贴合度,极大提高了背靠装置的支撑性和贴合性。但不同的使用人群可能喜欢的不同的坐姿,例如直坐或者向后倾斜躺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背靠装置提供不同的支撑角度,而现有背靠装置无法实现支撑板的支撑角度调节。针对现有背靠装置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同的坐具靠背可能会有不同的倾斜角度,易导致背靠装置不能以所需的安装角度进行安装,进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解决上述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在支撑板和背板之间设有两个充放气式气囊,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呈上下分布设置,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个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使两个支撑板位于间隔两侧的部分能够抵在两个充放气式气囊上。
[0008]可选地,两个充放气式气囊连接在背板、两个缓冲部或两个支撑板上。
[0009]可选地,背板外侧包覆有背板外套;
[0010]两个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背板外套的外侧;或
[0011]其中一个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背板外套内,另一个充放气式气囊设置背板外套的外侧;或
[0012]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均设置在背板外套的内侧。
[0013]可选地,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在背板的左右方向上以两个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为中心居中设置。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
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其还包括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分别位于在背板的前侧和后侧;
[0015]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支撑板和背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个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使两个支撑板位于间隔两侧的部分能够抵在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上;
[0016]位于背板后侧的充放气式气囊在背板的上下方向上与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处于不同高度。
[0017]可选地,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连接在背板、两个缓冲部或两个支撑板上。
[0018]可选地,背板外侧包覆有背板外套;
[0019]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均设置在背板外套的外侧;或
[0020]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背板外套的内侧,位于背板后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设置背板外套的外侧;或
[0021]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背板外套外侧,位于背板后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设置背板外套的内侧;或
[0022]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均设置在背板外套的内侧。
[0023]可选地,两个支撑板的间隔位于背板左右方向上的中部;
[0024]位于背板前侧和后侧的充放气式气囊均在背板的左右方向上居中设置。
[0025]可选地,位于背板后侧的充放气式气囊在背板的左右方向上覆盖背板或者至少覆盖背板一半的区域。
[0026]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其还包括两个充放气式气囊;
[0027]其中一个充放气式气囊位于背板的前侧,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支撑板和背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个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两个支撑板位于间隔两侧的部分能够抵在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上;
[0028]另一个充放气式气囊的一侧连接于背板的上侧,能够向背板的前侧和后侧翻转;
[0029]当连接于背板上侧的充放气式气囊翻转至背板的前侧时,连接于背板上侧的充放气式气囊与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呈上下分布,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个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两个支撑板位于间隔两侧的部分能够抵在两个充放气式气囊上;
[0030]当连接于背板上侧的充放气式气囊翻转至背板的后侧时,连接于背板上侧的充放气式气囊在背板的上下方向上与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处于不同高度。
[0031]可选地,背板外侧包覆有背板外套;
[0032]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均设置在背板外套的外侧;或
[0033]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背板外套内,连接于背板上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设置背板外套的外侧。
[0034]可选地,两个支撑板的间隔位于背板左右方向上的中部;
[0035]位于背板前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在所述背板的左右方向上居中设置;
[0036]位于背板上侧的充放气式气囊翻转至背板的前侧或后侧时,均在背板的左右方向上居中设置。
[0037]可选地,连接于背板上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在翻转至背板后侧时,在背板的左
右方向上覆盖背板或者至少覆盖背板一半的区域。
[0038]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充放气式气囊连接有充放气部,充放气部包括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充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接,另一端与充气球连通,单向放气阀设置在充气球与充气管的连接端上或充气管上。
[0039]还可选地,气囊的外侧包覆有气囊袋。
[0040]在第二方面中,充放气式气囊连接有充放气部的实施方式中,可选地,位于背板后侧的充放气式气囊所连接的充放气部,充气管的一端穿至背板的前侧后与充气球连接。
[0041]在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位于背板前侧的充放气式气囊连接在背板、两个缓冲部或两个支撑板上。
[0042](三)有益效果
[004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其还包括两个充放气式气囊,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呈上下分布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个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使两个支撑板位于间隔两侧的部分能够抵在两个充放气式气囊上。根据安装情况和使用需要通过分别对两个充放气式气囊进行充放气调节,能够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而且能够适配不同倾斜度的坐具靠背。调节简单方便,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所述背板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背板之间设有两个充放气式气囊,两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呈上下分布设置,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使两个所述支撑板位于间隔两侧的部分能够抵在两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连接有充放气部,所述充放气部包括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气球连通,所述单向放气阀设置在所述充气球与所述充气管的连接端上或所述充气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外侧包覆有气囊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连接在所述背板、两个所述缓冲部或两个所述支撑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外侧包覆有背板外套;两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所述背板外套的外侧;或其中一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所述背板外套内,另一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设置所述背板外套的外侧;或两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均设置在所述背板外套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在所述背板的左右方向上以两个所述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为中心居中设置。7.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所述背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充放气式气囊,分别位于在所述背板的前侧和后侧;位于所述背板前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背板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支撑板左右方向上的间隔,使两个所述支撑板位于间隔两侧的部分能够抵在位于所述背板前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上;位于所述背板后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在所述背板的上下方向上与位于所述背板前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处于不同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连接有充放气部,所述充放气部包括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气球连通,所述单向放气阀设置在所述充气球与所述充气管的连接端上或所述充气管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外侧包覆有气囊袋。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背板后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所连接的充放气部,所述充气管的一端穿至所述背板的前侧后与所述充气球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背板前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连接在所述背板、两个所述缓冲部或两个所述支撑板上。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气囊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外侧包覆有背板外套;两个所述充放气式气囊均设置在所述背板外套的外侧;或位于所述背板前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设置在所述背板外套的内侧,位于所述背板后侧的所述充放气式气囊设置所述背板外套的外侧;或位于所述背板前侧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彬姚伟雄刘显彬黄莹何师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米乔人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