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84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腰背部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包括支撑板、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背靠板,每个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区,调节区包括多个调节孔,调节孔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均设有多个,且贯穿支撑板。每个缓冲连接部朝向支撑板的一侧设有锁定柱,锁定柱的外周侧设有锁槽,锁定柱穿过调节孔与位于支撑板后侧的锁扣卡合连接。该背靠装置通过缓冲连接部和支撑板的结构改进,使两者的连接结构即可实现两者连接,无需额外的调节结构,装配简单方便,通过较低的实施成本,即可实现背靠装置在使用空间上的多维调节,满足更多使用人群对背靠装置的调节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市场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腰背部支撑
,尤其涉及一种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多样的背靠装置。其中一种背靠装置,包括两个间隔且左右对称设置的背靠板,每个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用于实现背靠板与支撑板的连接,缓冲连接部为背靠板提供缓冲力。该背靠装置能够提高人们使用座椅时的舒适性,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0003]但由于胖瘦和身高不同比例的使用人群背部宽度及长度各不相同,相对背靠装置的尺寸设定,过胖、过瘦过高或者过矮的人群使用该类背靠装置时,虽然相对座椅的靠背舒适性有较大的提高,但相对符合背靠装置尺寸设定的人群而言,舒适度会有所下降,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这种感觉会越加明显。
[0004]基于此,市场上也出现一些具有调节功能的背靠装置,例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公告号为CN216984242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左右调节结构、两个背靠板和至少一个高度调节结构,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左右调节结构的两个横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横向滑槽内,横向滑块与缓冲连接部连接,高度调节结构的竖向导向部设置在背板,其竖向滑动部与竖向导向部可滑动连接,横向滑槽与竖向滑动部连接,通过左右调节结构实现两个背靠板的左右间隔调节,通过高度调节结构实现两个背靠板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背靠板上、下、左、右多维调节。该方案能够实现相对较好的高度和宽度调节,但需要使用额外的调节结构件,成本相对较高,结构相对复杂,而且也增加了装配的难度。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维度调节的背靠装置,通过对背靠装置的原有结构进行改进,实现背靠板的高度以及两个背靠板之间的间隔宽度的调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包括支撑板、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背靠板,每个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调节区,调节区包括多个调节孔,且调节孔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均间隔分布有多个,调节孔贯穿支撑板;
[0007]每个缓冲连接部朝向支撑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锁定柱,锁定柱的外周侧设有锁槽,锁定柱穿过调节孔与位于支撑板后侧的锁扣卡合连接,锁扣包括主体部和卡合部,卡合部设置在主体部,卡合部卡合于锁槽时,锁扣抵在支撑板的后侧,背靠板相对支撑板固定。
[0008]可选地,每个缓冲连接部朝向支撑板的一侧设有多个锁定柱,多个锁定柱间隔设置,且与调节区的多个调节孔的间距相匹配,使多个锁定柱能够同时穿过一个调节孔。
[0009]可选地,多个锁定柱沿直线排列。
[0010]可选地,每个缓冲连接部朝向支撑板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柱,锁定柱穿过
调节孔时,连接柱插入与之相对应的调节孔。
[0011]可选地,连接柱的长度小于锁定柱,在锁定柱穿过调节孔与位于支撑板后侧的锁扣连接时,连接柱位于插入的调节孔内。
[0012]可选地,在支撑板朝向缓冲连接部的一侧,调节区的位置处具有朝向缓冲连接部的凸起部,凸起部与缓冲连接部相接触的端面为平面,调节孔贯穿凸起部。
[0013]可选地,在支撑板背离缓冲连接部的一侧,与凸起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调节孔分布设置在凹槽的底面。
[0014]可选地,锁定柱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四边形;和/或
[0015]调节孔的横截面形状与锁定柱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0016]可选地,卡合部为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板,锁定柱的外周相对的两侧均设有锁槽,分别用于容纳两个卡板。
[0017]可选地,两个卡板相对的一端设有与锁定柱数量相对应的避让凹部,锁定柱能够从避让凹部插入两个卡板之间或者从避让凹部脱离两个卡板;
[0018]当锁定柱插入两个卡板之间且向远离避让凹部的方向滑动时,锁扣与锁定柱之间实现卡合;
[0019]当锁定柱位于两个卡板之间且滑动至避让凹部时,锁定柱能够脱离两个卡板解除卡合。
[0020]可选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挡板,用于阻挡锁定柱在卡合状态时从设置挡板的一端滑出锁扣;和/或
[0021]主体部背离支撑板的一侧具有背板,背板与卡板之间间隔平行设置。
[0022]可选地,多个调节孔呈矩形阵列。
[0023]可选地,调节区的外侧分别设有指示两个背靠板间隔宽度的宽度调节挡位标记以及两个背靠板与支撑板相对高度的高度调节挡位标记;和/或
[0024]锁扣上设有用于指示锁定和解锁方向的移动指示标记。
[002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包括支撑板、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背靠板,每个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调节区,调节区包括多个调节孔,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均设有多个调节孔,调节孔贯穿支撑板。每个缓冲连接部朝向支撑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锁定柱,锁定柱的外周侧设有锁槽,锁定柱穿过调节孔与位于支撑板后侧的锁扣卡合连接。该背靠装置通过缓冲连接部和支撑板的结构改进,使两者的连接结构即可实现两者连接,无需额外的调节结构,装配简单方便,通过较低的实施成本,即可实现背靠装置在使用空间上的多维调节,满足更多使用人群对背靠装置的调节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市场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6]本技术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1中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中锁定柱插入调节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缓冲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锁扣与锁定柱卡合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003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
[0039]1:支撑板;
[0040]11:调节区;
[0041]111:调节孔;
[0042]112:凸起部;
[0043]113:凹槽;
[0044]2:背靠板;
[0045]3:缓冲连接部;
[0046]31:锁定柱;
[0047]311:锁槽;
[0048]32:连接柱;
[0049]4:锁扣;
[0050]41:主体部;
[0051]411:挡板;
[0052]4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调节的背靠装置,包括支撑板、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背靠板,每个所述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调节区,所述调节区包括多个调节孔,且所述调节孔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均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调节孔贯穿所述支撑板;每个所述缓冲连接部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锁定柱,所述锁定柱的外周侧设有锁槽,所述锁定柱穿过所述调节孔与位于所述支撑板后侧的锁扣卡合连接,所述锁扣包括主体部和卡合部,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锁槽时,所述锁扣抵在所述支撑板的后侧,所述背靠板相对所述支撑板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缓冲连接部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多个所述锁定柱,多个所述锁定柱间隔设置,且与所述调节区的多个所述调节孔的间距相匹配,使多个所述锁定柱能够同时穿过一个所述调节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锁定柱沿直线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缓冲连接部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所述锁定柱穿过所述调节孔时,所述连接柱插入与之相对应的所述调节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小于所述锁定柱,在所述锁定柱穿过所述调节孔与位于所述支撑板后侧的锁扣连接时,所述连接柱位于插入的所述调节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缓冲连接部的一侧,所述调节区的位置处具有朝向所述缓冲连接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缓冲连接部相接触的端面为平面,所述调节孔贯穿所述凸起部。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彬姚伟雄刘显彬李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米乔人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