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型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15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坐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型坐垫。该坐垫包括软弹材料制成的坐垫本体,其中,坐垫本体的左右两端以及后端设有侧支撑部,坐垫本体的前侧中部设有中支撑部,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围绕的区域为待坐区域,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的高度均高于待坐区域,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均具有倾斜表面,倾斜表面与待坐区域平滑过渡连接。坐垫本体内置有充放式气囊,充放式气囊连接有充放气部,通过充放气操作调整侧支撑部包裹空间的大小。侧支撑部和中部支撑部为使用者的臀部、尾椎和大腿部提供包裹支撑,达到保护尾椎的效果。通过充放气操作对侧支撑部包裹空间的大小进行调节,为不同人群或者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包裹支撑。群或者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包裹支撑。群或者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包裹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型坐垫


[0001]本技术涉及坐垫
,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型坐垫。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电脑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居家办公的新媒体运营,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长期久坐不仅会感到疲惫不堪,而且容易腰椎酸痛、大腿变粗、臀部变形等。
[0003]市场上现有的坐垫基本为规则的方形、圆形和椭圆形,在坐垫的上侧设有容纳臀部和腿部的凹陷,其造型和功能都比较单一,相对普通坐垫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臀部和腿部支撑,但支撑力较为有限,且随着使用时间支撑也会逐渐下降,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使用状态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节型坐垫。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节型坐垫,包括软弹材料制成的坐垫本体,坐垫本体的左右两端以及后端设有侧支撑部,坐垫本体的前侧中部设有中支撑部,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围绕的区域为待坐区域,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的高度均高于待坐区域,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均具有倾斜表面,倾斜表面与待坐区域平滑过渡连接;
[0006]坐垫本体内置有充放式气囊,充放式气囊连接有充放气部,充放气部包括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充气管的一端与充放式气囊连接,另一端与充气球连通,单向放气阀设置在充气球与充气管的连接端上或充气管上,通过充放气操作,充放式气囊发生膨胀或收缩变形,调整侧支撑部包裹空间的大小。
[0007]可选地,在坐垫本体的底面上与侧支撑部相对应的区域设有底面凹槽,充放式气囊设置在底面凹槽内。
[0008]可选地,底面凹槽为U型,充放式气囊袋的形状与底面凹槽形状相匹配。
[0009]可选地,充放式气囊包括左右对称的分体式的气囊部,两个气囊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0010]底面凹槽为U型;或
[0011]底面凹槽包括两个与气囊部相匹配分体式槽,两个分体式槽之间设有供管道通过的管道槽。
[0012]可选地,底面凹槽靠近外周的一侧壁设有气管卡槽,用于供充气管通过。
[0013]可选地,坐垫本体的周侧与侧支撑部相对应的区域设有侧面凹槽,充放式气囊设置在侧面凹槽内。在此基础上,可选地,侧面凹槽呈U型分布;
[0014]充放式气囊袋的形状与侧面凹槽的形状相匹配;或
[0015]充放式气囊包括左右对称的分体式的气囊部,两个气囊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0016]在上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待坐区域的后侧设有排气孔,排气孔沿坐垫本体的上下方向贯穿坐垫本体,且位于坐垫本体左右方向上的中部。
[0017]可选地,排气孔由坐垫本体的后侧方向贯穿位于后侧的侧支撑部。
[0018]在上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坐垫本体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透气孔,透气孔沿坐垫本体的上下方向贯穿坐垫本体。
[0019]在上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坐垫还包括外套,外套套设在坐垫本体的外侧,充气球位于外套的外侧,充气管伸出外套与充气球连接,且单向放气阀位于外套的外侧。
[0020]可选地,外套采用奥代尔棉制成;或
[0021]外套采用锦纶与氨纶织成的面料制成。
[0022]可选地,外套的底侧面设有多个防滑凸起。
[0023]在上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坐垫本体的上侧设有立体纤维层。
[0024]可选地,立体纤维层为4D空气纤维。
[0025]在上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地,坐垫本体采用定型棉、记忆棉、发泡棉或乳胶海绵制成。
[002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7]本技术提供的调节型坐垫,包括软弹材料制成的坐垫本体,其中,坐垫本体的左右两端以及后端设有侧支撑部,坐垫本体的前侧中部设有中支撑部,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围绕的区域为待坐区域,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的高度均高于待坐区域,侧支撑部和中支撑部均具有倾斜表面,倾斜表面与待坐区域平滑过渡连接。坐垫本体内置有充放式气囊,充放式气囊连接有充放气部,通过充放气操作,使充放式气囊膨胀或收缩变形,调整侧支撑部包裹空间的大小。侧支撑部和中部支撑部为使用者的臀部、尾椎和大腿部提供包裹支撑,达到保护尾椎的效果。通过充放气部方便的进行充放气操作,便捷的调节侧支撑部包裹空间的大小,为不同人群或者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包裹支撑。
[0028]本技术提供的调节型坐垫,在待坐区域的后侧设有排气孔,方便地排出人体排放的气体,针对痔疮术后、产后的使用者还具有缓解疼痛等效果,提高使用舒适性。
[0029]本技术提供的调节型坐垫,在坐垫本体的上侧设置立体纤维层,提高通风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0]本技术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00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调节型坐垫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32]图2是图1中调节型坐垫的坐垫本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另一种调节型坐垫的坐垫本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图3中坐垫本体的底侧的正视示意图;
[0035]图5是图4中坐垫本体安装充放式气囊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调节型坐垫在一个状态的侧支撑部和充放式气囊的截面形状(剖面线示意的部分)示意图;
[0037]图7是相对图6中调节型坐垫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充气后的侧支撑部和充放式气囊的截面形状(剖面线示意的部分)示意图;
[003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又一种调节型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9是图8中的立体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再一种调节型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调节型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2是图11中的坐垫本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
[0044]1:坐垫本体;
[0045]11:侧支撑部;
[0046]12:中支撑部;
[0047]13:待坐区域;
[0048]14:底面凹槽;
[0049]141:分体式槽;
[0050]142:管道槽;
[0051]143:气管卡槽;
[0052]15:排气孔;
[0053]16:透气孔;
[0054]17:侧面凹槽;
[0055]2:充放式气囊;
[0056]21:气囊部;
[0057]22:管道;
[0058]3:充放气部;
[0059]31:充气管;
[0060]32:充气球;
[0061]33:单向放气阀;
[0062]4:立体纤维层;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型坐垫,包括软弹材料制成的坐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本体的左右两端以及后端设有侧支撑部,所述坐垫本体的前侧中部设有中支撑部,所述侧支撑部和所述中支撑部围绕的区域为待坐区域,所述侧支撑部和所述中支撑部的高度均高于所述待坐区域,所述侧支撑部和所述中支撑部均具有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与所述待坐区域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坐垫本体内置有充放式气囊,所述充放式气囊连接有充放气部,所述充放气部包括充气管、充气球和单向放气阀,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充放式气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气球连通,所述单向放气阀设置在所述充气球与所述充气管的连接端上或所述充气管上,通过充放气操作,所述充放式气囊发生膨胀或收缩变形,调整所述侧支撑部包裹空间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型坐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垫本体的底面上与所述侧支撑部相对应的区域设有底面凹槽,所述充放式气囊设置在所述底面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型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凹槽为U型,所述充放式气囊袋的形状与所述底面凹槽形状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型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式气囊包括左右对称的分体式的气囊部,两个气囊部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底面凹槽为U型;或所述底面凹槽包括两个与所述气囊部相匹配分体式槽,两个所述分体式槽之间设有供所述管道通过的管道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型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凹槽靠近外周的一侧壁设有气管卡槽,用于供所述充气管通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型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本体的周侧与所述侧支撑部相对应的区域设有侧面凹槽,所述充放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彬姚伟雄陈泽铭伍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米乔人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