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68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铁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包括顶板、中板、底板和侧墙,所述顶板、中板、底板由上至下顺次架设在两个所述侧墙之间,并与所述侧墙构成框架式结构,在所述顶板上间隔布设有至少两个顶纵梁,所述顶纵梁沿着地铁线路纵向布设,相邻的两个顶纵梁之间通过上坦拱结构连接,所述上坦拱结构通过支撑柱与底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双柱改为单柱,减小地铁结构宽度,减小顶板和底板的板厚和配筋,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坦拱结构的设置,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受压性能,既保证了结构受力要求,也满足了站厅层与站台层的净高要求。净高要求。净高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铁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轨交通的深入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地铁车站的设计理念从满足出行需求逐渐提升为美观舒适的景观文化设计,因此对建筑空间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地铁车站主要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对于双柱三跨体系,由于车站站厅和站台中部设置了两排柱子,对整个地铁空间的视觉遮挡较为严重,增加了空间的压抑感,降低了乘客的舒适度;地铁属于大客流密闭空间,双排柱不利于乘客的快速疏散;双排柱的设置也给乘客的行走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另外目前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地铁在不增加造价的情况下对建筑空间进行景观文化设计,双排柱位的限制因素较多,不利于营造较好的景观文化空间;若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基础上减少支撑柱的布置,将极大地释放建筑空间。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106400833A公开了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及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包括顶板、侧墙、底板,所述侧墙之间设有中板,所述中板之间设有中纵梁,所述顶板位于侧墙的顶部,所述底板位于侧墙的底部,所述顶板沿地铁线路方向设有两根顶纵梁,所述两根顶纵梁之间设有顶横梁,所述顶纵梁与顶横梁垂直,所述底板沿地铁线路方向设有两根底纵梁,所述两根底纵梁之间设有底横梁,所述底纵梁与底横梁垂直,所述顶横梁、底横梁之间设有柱。采用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顶板、底板的跨度比按常规设计单柱双跨结构小许多,可以减少顶板、底板和侧墙的厚度,减少结构截面配筋。
[0004]但是以上专利依旧存在一些不足:1、横梁承受着两跨传递的荷载,由于车站底板水土压力较大,横梁采用直梁形式,尺寸及配筋都会比较大,增加的横梁造价较高,减少了经济效益的贡献;2、横梁与柱子为单支点连接,属于扁担形式,容易失稳,尤其在抗震工况下,地铁作为百年工程不应该允许这种风险的存在。3、由于横梁高度较大,且整个为实心混凝土构件,结构笨重,若设置与顶板下方,则会占用地铁内部管线布置空间,所以该横梁只能上翻至顶板以上,但顶板上方往往需要布置较多的城市地下管线,往往存在冲突,导致方案不可行。
[0005]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113026814A公开了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包括顶板、侧墙、底板、顶纵梁、底纵梁、顶横梁、底横梁、柱体、中纵梁、站台板、中板,所述顶纵梁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顶纵梁的底壁上均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柱体顶部的两侧同样均安装有减震机构,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减震机构之间共同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中部与顶板和柱体的节点处共同安装有第二伸缩杆。该专利通过在顶板和柱体的节点处设置减震机构,可实现对其节点进行预防变形或破坏,同时在中板的下侧设置拱形支撑板,并配合设置第一弹簧,可增加中板的抗弯曲能力,同时还可以吸收中板上传递的荷载和震动,实现减震消能。
[0006]但是以上专利依旧存在一些不足:1、横梁承受着两跨传递的荷载,由于车站底板水土压力较大,横梁采用直梁形式,尺寸及配筋都会比较大,增加的横梁造价较高,减少了
经济效益的贡献;2、纵梁与支撑柱之间的减震结构,后期可能存在需要更换的问题,另外机械结构可能存在性能不可靠的情况;3、由于横梁高度较大,且整个为实心混凝土构件,结构笨重,若设置与顶板下方,则会占用地铁内部管线布置空间,所以该横梁只能上翻至顶板以上,但顶板上方往往需要布置较多的城市地下管线,往往存在冲突,导致方案不可行。
[0007]因此,现有
亟需一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铁设计狭长,地下建筑空间占用面积较大,导致了地铁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包括顶板、中板、底板和侧墙,所述顶板、中板、底板由上至下顺次架设在两个所述侧墙之间,并与所述侧墙构成框架式结构,在所述顶板上间隔布设有至少两个顶纵梁,所述顶纵梁沿着地铁线路纵向布设,相邻的两个顶纵梁之间通过上坦拱结构连接,所述上坦拱结构通过支撑柱与底板连接。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上间隔布设有至少两个底纵梁,所述底纵梁沿着地铁线路纵向布设,相邻的两个底纵梁之间通过下坦拱结构连接,在竖直方向正相对的两个上坦拱结构和下坦拱结构连接通过同一根支撑柱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横连梁呈开口向上的拱形结构,所述顶横连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顶纵梁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顶横连梁的中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坦拱结构包括底横连梁,所述底横连梁呈开口向下的拱形结构,所述底横连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纵梁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底横连梁的中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横连梁的中部设置有沿地铁线路纵向布设的顶纵连梁,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顶纵连梁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横连梁的中部设置有沿地铁线路纵向布设的底纵连梁,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底纵连梁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根站台板柱子,多根所述站台板柱子的上端共同连接有站台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底横连梁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站台板的上表面。
[0017]进一步地,在所述中板上设置有中纵梁,所述中纵梁沿地铁线路纵向布设,所述支撑柱中部与中纵梁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顶纵梁、中纵梁和底纵梁均可采用上翻、下翻或两者结合的形式安装。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其一,本技术的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站厅层和站台层公共区均为单柱,地铁空间得到了较大释放,有利于乘客的快速疏散,降低了大客流密闭空间的安全风险。另外形成了很好的建筑空间效果,既有利于进行景观文化设计,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度,降低空间的压抑感,也有利于提高乘客乘坐地铁的便捷性,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0021]其二,本技术的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由双柱改为单柱,释放了设备区房间布置的空间,可以使空间更合理的布置,从而达到更好的功能需求。
[0022]其三,本技术的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顶底板由双跨调整为三跨,有效减小了板的结构跨度,减小了顶底板结构受力,从而减小了顶板和底板的板厚和配筋,顶底板作为地铁结构的主要大型构件,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大量的材料用量。
[0023]其四,本技术可减小站台宽度,从而减小地铁结构宽度,在满足相同功能的条件下,降低了工程规模,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0024]其五,本技术的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顶横连梁和底横连梁均采用坦拱结构的设置,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受压性能,既保证了结构受力要求,也满足了站厅层与站台层的净高要求。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中板(2)、底板(3)和侧墙(4),所述顶板(1)、中板(2)、底板(3)由上至下顺次架设在两个所述侧墙(4)之间,并与所述侧墙(4)构成框架式结构,在所述顶板(1)上间隔布设有至少两个顶纵梁(5),所述顶纵梁(5)沿着地铁线路纵向布设,相邻的两个顶纵梁(5)之间通过上坦拱结构连接,所述上坦拱结构通过支撑柱(8)与底板(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3)上间隔布设有至少两个底纵梁(7),所述底纵梁(7)沿着地铁线路纵向布设,相邻的两个底纵梁(7)之间通过下坦拱结构连接,在竖直方向正相对的两个上坦拱结构和下坦拱结构连接通过同一根支撑柱(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坦拱结构包括顶横连梁(9),所述顶横连梁(9)呈开口向上的拱形结构,所述顶横连梁(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顶纵梁(5)连接,所述支撑柱(8)的上端与所述顶横连梁(9)的中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坦拱结构包括底横连梁(10),所述底横连梁(10)呈开口向下的拱形结构,所述底横连梁(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贵清李建伟陈富东张理维李爱东郭现钊邹晋华赵林吴劭旸唐锞郄雪刚文斯翔焦隆新黄靓钰刘武通黄永健费瑞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