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264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引风室、颗粒物净化室、催化氧化室和排风室,在引风室内设有引风机,引风机吸入的污染空气进入颗粒物净化室,在颗粒物净化室内依次连接有不锈钢除尘阵列、布袋式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和电晕放电除尘装置,经颗粒物净化室内净化的空气进入催化氧化室,在催化氧化室内依次连接有CO反应去除装置、喷氨装置、SCR催化装置和活性炭过滤装置,催化氧化室过滤后的空气进入排风室,在排风室内设有排风机。本空气净化系统可有效改善隧道内空气质量,降低通风运营成本,此外,在使用本空气净化系统时无需增设风井,大大降低了水底隧道施工难度与工程量。难度与工程量。难度与工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与公共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各类交通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跨越江河湖海的水下隧道也随之增多,但隧道内污染空气的有效处理成为了制约水下隧道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需要保证隧道内足够的通风量,这进一步提升了隧道运营和维护成本。水底隧道内污染空气不宜直接进行排放,而采用竖井通风时,不仅影响水面航线安全,隧道埋深较大时对施工技术和成本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0003]隧道运营通风风量的确定主要根据稀释有害气体所需风量、稀释烟雾需风量、满足乘客呼吸作用的新鲜空气量以及排除余热所需空气量。因此,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底隧道通风所需风量。隧道内主要存在的污染物包括CO、NO
x
和PM(颗粒物)等。
[0004]综上所述,在隧道等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空气净化具有必要性,是保障人员身体健康和隧道正常运营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上述几类问题和缺陷,需要我们设计出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减少土建工程量,提升水底隧道空气净化效率,进一步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引风室、颗粒物净化室、催化氧化室和排风室,在所述引风室内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吸入的污染空气进入颗粒物净化室,在所述颗粒物净化室内依次连接有不锈钢除尘阵列、布袋式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和电晕放电除尘装置,经所述颗粒物净化室内净化的空气进入所述催化氧化室,在所述催化氧化室内依次连接有CO反应去除装置、喷氨装置、SCR催化装置和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催化氧化室过滤后的空气进入排风室,在所述排风室内设有排风机。
[0008]进一步的,本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清洁水处理间,所述清洁水处理间包括污水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自清洁系统排水口将污水通过管道排入污水沉淀池,所述污水沉淀池通过排污水泵将污水中的污泥经排污口排出,净化水泵将没有污泥的水通过管道送入清水池,所述清水池出水管道上设有清洁水循环泵,清水池的出水管道与静电除尘装置的自清洁系统进水口相连。
[0009]进一步的,在净化水泵和清水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净化水过滤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水处理间设有引水口,引水口接入水底隧道,引水口通过管道依次与水体过滤器和清水池相连,从水底隧道所处水环境中引入清洁用水,并储存于清水
池中备用。
[0011]进一步的,本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催化备品间,所述催化备品间设置于催化氧化室内,所述催化备品间设有储氨罐,所述储氨罐与喷氨装置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引风室与水底隧道呈45
°
设置,所述引风室的一端与水底隧道相连通,所述引风室的另一端与颗粒物净化室相连通,所述引风室内部风管上布置有所述引风机。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室与水底隧道呈45
°
设置,所述排风室的一端与水底隧道相连通,所述排风室的另一端与催化氧化室相连通,所述排风室内部风管上布置有所述排风机。
[0014]进一步的,所述布袋式除尘装置由若干组除尘布袋组成。
[0015]进一步的,所述喷氨装置包含有若干个喷头,向空气中均匀喷入NH3。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17](1)本空气净化系统可有效改善隧道内空气质量,降低通风运营成本,此外,在使用本空气净化系统时无需增设风井,大大降低了水底隧道施工难度与工程量。
[0018](2)本空气净化系统能够在满足各项使用要求的墙体下,通过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式,以低成本实现对隧道污染空气中PM2.5、PM10等颗粒物、CO、NO
x
等污染物的分布处理,有效提升隧道内空气质量,降低隧道所需通风量,进而降低隧道运营通风维护成本,在长大水底隧道中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前景。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气净化系统流程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空气净化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引风机;2、不锈钢除尘阵列;3、布袋式除尘装置;4、静电除尘装置;5、电晕放电除尘装置;6、CO反应去除装置;7、喷氨装置;8、SCR催化装置;9、活性炭过滤装置;10、排风机;11、污水沉淀池;12、排污水泵;13、排污口;14、净化水泵;15、净化水过滤器;16、清水池;17、水体过滤器;18、清洁水循环泵;19、引水口;20、引风室;21、颗粒物净化室;22、催化氧化室;23、排风室;24、清洁水处理间;25、催化备品间;26、储氨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引风室20、颗粒物净化室21、催化氧化室22、排风室23、清洁水处理间24和催化备品间25,在引风室20内设有引风机1,在颗粒物净化室21内依次布置有不锈钢除尘阵列2、布袋式除尘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室、颗粒物净化室、催化氧化室和排风室,在所述引风室内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吸入的污染空气进入颗粒物净化室,在所述颗粒物净化室内依次连接有不锈钢除尘阵列、布袋式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和电晕放电除尘装置,经所述颗粒物净化室内净化的空气进入所述催化氧化室,在所述催化氧化室内依次连接有CO反应去除装置、喷氨装置、SCR催化装置和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催化氧化室过滤后的空气进入排风室,在所述排风室内设有排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清洁水处理间,所述清洁水处理间包括污水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自清洁系统排水口将污水通过管道排入污水沉淀池,所述污水沉淀池通过排污水泵将污水中的污泥经排污口排出,净化水泵将没有污泥的水通过管道送入清水池,所述清水池出水管道上设有清洁水循环泵,清水池的出水管道与静电除尘装置的自清洁系统进水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净化水泵和清水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有净化水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底隧道的空气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仁杰那艳玲孙超江崇旭张春雷武世强王泽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