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58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出风总管、底部设置有进风总管的净化装置本体;净化装置本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缓冲室、与缓冲室通过分隔板不连通的净化室和与净化室连通的集灰室;所述净化室内设置由多个陶瓷膜管排列组成的陶瓷膜管组,所述陶瓷膜管的底部封闭、顶部开放且贯穿缓冲室与净化室的分隔板与缓冲室连通,并且陶瓷膜管的管壁上密闭微孔且内部填充负载有脱硝催化剂的滤芯;所述出风总管与缓冲室连通、进风总管与集灰室连通,所述集灰室内位于进风层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导流板,且集灰室的底部设置输灰口;适用高温工况条件,除尘效率达99.5%以上,脱硝效率达95%以上。95%以上。9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属于废气治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净化含颗粒物废气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含氮氧化物废气的传统净化方法主要有:低氮燃烧、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当废气中同时含有颗粒物及氮氧化物,一般采用“脱硝+除尘”的多级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可满足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随着近期地方标准的提升,原有多级组合工艺存在占地大、运行复杂、维修难度大,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等问题,寻求高效、应用范围广、占地少、低成本的一体化集成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0003]专利技术专利CN112973357A公开了一种工业窑炉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设备,该设备包括预处理筒和脱硫脱硝除尘反应箱;处理工业窑炉废气时,先利用搅拌叶带动废气进行转动,使含有大颗粒的废气和含有较小颗粒的废气进行离心分离,大颗粒的废气向外侧移动时,在经过烟尘过滤膜时,被烟尘过滤膜进行过滤,将较大、较多的烟尘颗粒进行吸附,起到对烟尘中较大颗粒的烟尘进行预处理作用,从而保证进入处理液中的废气中烟尘变得相对稀薄,并且大颗粒变少,从而无需消耗过多的处理液,降低成本,并且局部消耗得到缓解,避免局部处理液被快速消耗而造成处理液不足无法对烟尘充分处理的问题发生。但因脱硝过程无化学过程的优化,因此,对于小于50微米的颗粒物及氮氧化物的净化不能起到改善作用。
[0004]技术专利CN211189759U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涉及烟气净化设备
,其技术方案包括箱体、与所述箱体连通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在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灰斗,所述灰斗与所述箱体之间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喷氨格栅,在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除尘布袋,所述除尘布袋内装有脱硝催化剂,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脱硝除尘装置占地面积大、效率低、投资高的问题。但是其没有解决布袋除尘器不耐高温,存在漏风影响除尘效率的问题,另外,在布袋除尘器温度限制下,温度较低的气体不能与脱硝催化剂高效反应,从而影响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集成气体分布器、负载催化剂的滤芯、在线控制系统为一体,完成含颗粒物、含氮氧化物废气的脱硝、除尘高效协同净化。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出风总管、底部设置有进风总管的净化装置本体;
[0008]所述净化装置本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缓冲室、与缓冲室通过分隔板不连通的净化室和与净化室连通的集灰室;所述净化室内设置由多个陶瓷膜管排列组成的陶瓷膜管组,所述陶瓷膜管的底部封闭、顶部开放且贯穿缓冲室与净化室的分隔板与缓冲室连通,并且陶瓷膜管的管壁上密闭微孔且内部填充负载有脱硝催化剂的滤芯;
[0009]所述出风总管与缓冲室连通、进风总管与集灰室连通,所述集灰室内位于进风层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导流板,且集灰室的底部设置输灰口。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室内还设置有脉冲反吹装置,所述脉冲反吹装置包括吹风机,吹风机的出风口与反冲管道相连,且反冲管道上设置有与陶瓷膜管的顶口一一对应的反冲口。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陶瓷膜管的排列方式为方形阵列。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脉冲反吹装置的反冲管道包括与吹风机出风口相连的反冲总管和与反冲总管相连、设置有反冲口的反冲分管,每根所述反冲分管对应一列陶瓷膜管,且反冲分管上设置有阀门。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首尾依次焊接而成的三块板,第一块板为直板,第二块板和第三块板均为弧形板,且第二块弧形板的夹角为45
°
、第三块弧形板的夹角为39~55
°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流板设置为上、下两层,下层导流板位于两相邻上层导流板之间的下方。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灰室设置为倒圆锥形,且输灰口位于倒圆锥形的圆锥口位置处。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风总管与引风机连接。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净化装置本体通过支架固定于地面上。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风总管和进风总管上均设置有压力表。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0]本技术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通过将含尘、含氮氧化物废气先后协同进行除尘、脱硝净化处理,使含尘及氮氧化物废气首先经过导流板、陶瓷膜管过滤净化,使废气中99.5%以上粉尘得到去除,然后除尘后烟气经过滤芯催化反应元件,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被还原为氮气,完成脱硝,脱硝效率可达95%以上,废气经过以上协同净化处理,达到新的超低排放标准要求。另外,本技术适用高温工况条件,运行稳定,具有净化效率高、应用领域广泛、节省占地、运行稳定,易于管理的优点,用于锅炉、玻璃、建材等行业废气净化。
[0021]本技术的陶瓷膜管,具有良好的机械、化学、热性能、分离与再生性能,克服了布袋除尘器不宜在200℃以上使用、机械性能较差等问题,且阻力较小,可减少引风能耗,降低运行成本;在脱硝之前,烟气已完成除尘,不受高尘组分的影响,脱硝效率稳定催化剂不易中毒,脱硝效率稳定;采用了多通道折流板设计,具有良好气体分布及初步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陶瓷膜管的排列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导流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5]其中,1、出风总管,2、缓冲室,3、脉冲反吹装置,3

1、吹风机,4、陶瓷膜管组,4

1、陶瓷膜管,5、净化室,6、进风总管,7、导流板,8、输灰口,9、集灰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1所示,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出风总管1、底部设置有进风总管6的净化装置本体,净化装置本体通过支架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净化装置本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缓冲室2、净化室5和集灰室9,缓冲室2与净化室5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不连通,净化室5与集灰室9连通。
[0028]所述净化室5内设置由多个陶瓷膜管4

1排列组成的陶瓷膜管组4,按照方形阵列的方式进行排列,如图2所示。所述陶瓷膜管4

1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出风总管(1)、底部设置有进风总管(6)的净化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本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缓冲室(2)、与缓冲室(2)通过分隔板不连通的净化室(5)和与净化室(5)连通的集灰室(9);所述净化室(5)内设置由多个陶瓷膜管(4

1)排列组成的陶瓷膜管组(4),所述陶瓷膜管(4

1)的底部封闭、顶部开放且贯穿缓冲室(2)与净化室(5)的分隔板与缓冲室(2)连通,并且陶瓷膜管(4

1)的管壁上密闭微孔且内部填充负载有脱硝催化剂的滤芯;所述出风总管(1)与缓冲室(2)连通、进风总管(6)与集灰室(9)连通,所述集灰室(9)内位于进风层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导流板(7),且集灰室(9)的底部设置输灰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2)内还设置有脉冲反吹装置(3),所述脉冲反吹装置(3)包括吹风机(3

1),吹风机(3

1)的出风口与反冲管道相连,且反冲管道上设置有与陶瓷膜管(4

1)的顶口一一对应的反冲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颗粒物及氮氧化物废气的一体化协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管(4

1)的排列方式为方形阵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翠棉李玉洲李婧尔宁刘勋杨旸杨敏轻王淑静印献栋盖素霞周乐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元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